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常用的计量单位中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材简析本单元涉及的所有的量与常用的计量单位在以前的各册教材中均已学过,学生都有一定的记忆和认识,对学生来说都不属于新知识。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量的计量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系统地整理、归纳、总结常用的计量单位,掌握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率。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并能充分认识到计量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及单位间的进率。对每一种量的常用计量…  相似文献   

2.
量的计量     
量的计量一、双基训练提要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一些计量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右栏表),并能正确地进行简单的化聚。二、训练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和复名数的化聚方法。难点:重量单位、时间单位观念的建立;时间单位的化聚;复名数聚法的算理。三、学法指...  相似文献   

3.
在《量的计量》的第一课时“常用的计量单位”的教学中,由于存在的单位多(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进率杂(进率有:10,100,1000,10000,1000000),造成了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学生中普遍出现单位混淆、进率乱用的现象。同时,由于这部分内容又是对学生已学的内容进行的知识整合,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要求 (一)量的计量 1.理解概念:量、计量、计量单位名称、单名数,复名数、进率、化法、聚法。 2.熟记货币、长度、重量、时间、面积(地积)、体积(容积)六类八种汁量单位及同类相邻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3.掌握化聚的方法和步骤,能熟练地进行化  相似文献   

5.
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量的计量".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一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并对单位间的进率换算有一定的认识,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  相似文献   

6.
计量就是把一个量与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用来作为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的制度有米制、英制、市制、公制等。一九六○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了一种国际单位制,国际符号为 SI。它的特点是科学、统一、简便、实用,我国国家计量局在1985年宣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阶段,学生学过了许多计量单位,诸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等等。这些计量单位的进率各不相同,如果让学生死记硬背,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很容易遗忘和出差错。如何帮助学生记准、记牢这些进率,在总复习阶段复习这些内容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向学生讲清楚长度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面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IOO;体积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并通过直观教具或相应的计算加以验证,使学生掌握这几种不同单位进率的~般规律。其次应把这些计量单位联系起来推理,因为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在计量时都是…  相似文献   

8.
计量单位在生活、生产上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试验必须具备的知识。教学计量单位,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一些计量单位和初步的计量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并培养他们用眼睛估计物体的长度、大小和用肌肉(手)感觉估计物体重量的能力。计量单位比较多,单位间的进率比较复杂,对于计量单位的概念不能只靠观察教师的演示或通过计算  相似文献   

9.
教学计量单位的体会南宁市中山路北段小学展秀婷量与计量这部分内容在小学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接触少,生活经验不足,感到难理解,常常只是记住单位名称,背好进率,做对题目。要按大纲要求让低年级学生建立起人民币单位、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和重量单...  相似文献   

10.
一、本章目的要求 1.明确量与计量的有关概念和量的分类,弄清量与计量、量与量数概念的区别,以及一个量的量数与所用的计量单位的关系。 2.了解计量制度的发展概况与国际单位制的构成体系,掌握常用的法定的计量单位及其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3.明确名数及其有关概念,能正确地进行名数的化聚和名数的四则运算。二、本章主要知识及其联系本章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部分: 1.关于量与计量及其有关概念教材对量以两种不同的标准分类得到的两种分类结果,反映了量与不连续量、连续量,量与标量、向量概念间的联系。量按照能否直接用计数的方法确定其大小为标准分类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五年制小学课本数学第三册第三单元“米、公斤的认识”是在学生学过市制长度单位——尺、寸和市制重量单位——斤、两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公制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概念,学会用米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用台秤、天平秤物体重量的方法,了解公制长度单位和公制重量单位的进率、换算率,并  相似文献   

12.
计量单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而单位换算则是学生学习计量单位的一个难点。学生在单位换算时经常出错,概念不明确,进率不明确,转化不明确。基于对学生单位换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提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动手操作,正确理解量与计量单位的含义,明确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从而正确地进行单位换算的教学策略,使单位换算不再闹笑话。  相似文献   

13.
“常用的计量单位”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计量的产生,加深对计量重要性的体验。2.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学习量和计量的必要性,加深体验1.回忆生活和生产中与我们密切联系着的量有哪些。(1)回忆、举例、讨论。(2)汇报交流。(3)师生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土地的面积、称物体的重量、计算劳动时间等,这些都是与我们接触最多的、需要经常计量的量。(4)在古代,人们是怎样对这些量进行计量的?(让学生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向同学、老师讲讲…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与记忆 1、认识计量路程远近的常用公制单位“公里(千米)”。记住1公里=1000米。 2、认识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重量的常用公制单位“吨”。记住1吨=1000公斤(千克);1吨=2000斤。  相似文献   

15.
教学要求:使学生认识公制长度(公里),建立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互化。设计说明:学生已经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分米、厘米、毫米,要在基础训练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练习。千米是较大的计量单位,设计练习必须注意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初步建立千米  相似文献   

16.
“量的计量”是小学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度、面积与体积等几何计量知识又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在使用几何计量单位时,常表现出概念不清、进率不明、相互混淆,有的学生常把“米”当成路面面积的单位,把“平方米”当作操场填土量的单位;在计算时常有“某人身高1.2分米、水桶容积40.2平方米、桌面面积O.8平方厘米”的笑  相似文献   

17.
二年级学生认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常用公制长度单位,并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后,我们安排了一节利用进率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练习课。上课开始,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幅阶梯示意图,要学生从高到低,依次说出各公制长度单位。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把这些单位名称依次填入阶梯图(如下)。然后,进行以下的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8.
(一)复习要求1、这部分内容的复习,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公制计量单位及其进率,名数的化聚和统计图表的制作.复习重点是名数的化聚和简单统计图表的制作.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学运算里,同一类量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实质上就是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而高、低级单位各数之间的化聚,也就是恒等地把某一名数的计量单位,改肿同类不同级的另一计量单位表示。据此,我认为在教学时,必须教会学生抓住的关键是: 1.正确地审定单位名数间的“类”和“级”; 2.熟悉相邻的计量单位间的进率; 3.用“同类不同级”(或含有不同级)的计量单位来表示同一个量时,必须“恒等”。 许多有经验的教师,在注意要求学生熟悉计量单位间的进率的同时,也注意要求他们熟悉同类计量单位间不同级的排列顺序,以求克服单位的名称混淆、  相似文献   

20.
滕敏 《煤炭高等教育》2005,23(1):125-125
一、东西方度量衡单位存在的差异 对于从事英汉翻译的中国译者来说.有三种计量制度是经常接触到的:公制、市制和英制。公制亦称米制,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加强,公制计量制度的使用也愈加广泛,在科学领域和经贸活动中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公制的威力都打了一个很大的折扣。中国人买菜仍然会问“多少钱一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