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封锁"不单是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一个单纯而又繁富意象。张爱玲构筑这样一个因战争灾难而意外营造的短暂而封闭"封锁"时空,是为了更集中展示人的更本真层面:好人与真人的对立。《封锁》状写尘世与纯情、好人与真人、婚姻与爱情之矛盾,表现文明对人性的束缚,现实对情感"的挤压,揭示了现代人普遍的精神困境。《封锁》的最大贡献是把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盛行的好人与坏人对立模式改造为好人与真人对照模式。显示了现代小说内容的深化,显示了中国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新收获。  相似文献   

2.
一个普通人     
李娟 《新读写》2014,(9):6-6
由叶开选编、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被称为“一个人的教材”,其《综合分册》和《小说分册》一经上市就引起媒体、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强烈兴趣。下面刊登的青年作家李娟的《一个普通人》一文,选自《综合分册》“人与事”部分,叶开专门为此文写了一篇题为《好人坏人和真人》的赏析解读文章,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主旨。希望读者能举一反三。学会阅读。  相似文献   

3.
《封锁》描写了在封锁时期的电车上,吕宗桢和吴翠远的主体意识瞬间觉醒时发生的美妙爱情故事。在封锁的瞬间和封闭的车厢空间中,他们由"好人"变成了"真人",释放了被压抑和被束缚的生命活力,但在永恒开放的时空中,这短暂的瞬间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沫,最终在封锁结束之后破灭。《封锁》展示了现代人在文明社会中个体的异化和精神困顿,探寻了小人物生存的无奈和境遇,揭示了人性深处幽暗的本质,试图寻找现代人在多重"围城"中突围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玉芬 《考试周刊》2011,(70):35-36
《好人难寻》是一个在暴力中戛然而止的故事,在这个短短的故事中体现了美国近代南方社会的传统梦想与严峻现实的对立。这些对立从一个角度反映了现代人的迷茫,以及如何在暴力中得到救赎与重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封锁》是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一篇,1943年11月发表于《天地》杂志。在这篇小说里,正史被消解成了一道背景:传统的“真”与“伪”的二元对立的价值体系被颠覆;全篇弥漫着一种张爱玲特有的悲凉氛围。  相似文献   

6.
《地海巫师》是在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生与死的三组“二元对立”的基础上展开叙述的。而这一二元对立的结构特点恰好符合格雷马斯“符号矩阵模式”的建构基础。因而采用“符号矩阵模式”来分析其深层叙事结构并透过这一结构进而探寻整部小说的深刻内涵可以发现:一方面是“人”与“非人”的较量体现“本我”的制服与“超我”的实现;另一方面是“反人”与“非反人”的对立将价值体认从误区引回到正途。  相似文献   

7.
卡尔维诺的微型小说《孤独》最能体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在极小的篇幅中通过“黑色幽默”式的轻松描写,透出了现代人的“荒诞”处境。它的“荒诞”是通过混淆彼此的对立、表现行为与情感的无意义,并在最终因“对立”的消失从而“一切均为虚无”的描写当中来展现的。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批评视阏下,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不再是封闭的批判式的城乡二元对立模式,它在根本上摆脱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有限性。《边城》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生形式”,是将天、地、人、神作为一个整体而进行的诗性言说。  相似文献   

9.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学生问我,这里的“想像”和在其它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想象”是不是同一个意思,如果是,哪一个更准确;如果不是,哪一个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代青年》是一部看似传统实则具有浓郁现代气息的小说,小说借助于传统章回体小说的架构表现了作者对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人的命运的关注,其中涉及城乡文化的对立、传统与现代思想观念的对抗以及现代都市文明病等一系列具有现代色彩的命题。小说中所述及的人和事都留下了鲜明的“过渡时代”的烙印,记录了处于传统与现代夹缝中的张恨水对社会人生的特殊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是好人还是坏人”来评价一个人,小小说《好人坏人》中的“儿子”便是这样。一个人在面对具体生活情境时的应付方式,就成为我们评价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的事实依据。就一件事来说,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就是一件好事;就一个人来说,能够时时做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就是一个好人。这看起来似乎只是个人所共知的常识,但一遇到具体情况,它就会变得很复杂。所谓的好人未必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好事,而所谓的坏人未必就没做过一件好事。于是,好与坏之间看似泾渭分明的界限就变得模糊暧昧起来。小说中“爸爸”的朋友,时而…  相似文献   

12.
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而雄冠诸子百家的《庄子》,塑造了众多瑰丽琦玮、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而这些形象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庄子倾心喜爱的“真人”和“畸人”了。对于这两类人物,迄今尚少专文论述,而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又认为:这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真人,“纯全是厌世的庄子幻想出来的东西”;这些四体不全、奇形怪状的畸人,则是“他的幻想更采取了一个新的方向,把‘真人’的面貌专从奇怪一方面来描写。”这样,把“真人”和“畸人”就完全等同起来而看作一类人物了。我认为,善以文学形式来表达自己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简论老舍的《微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神》,是老舍先生创作中一篇独特的小说,许多评论家都把《微神》看作老舍小说创作中极富现代手法的显示性小说之一,而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照,《微神》不仅仅有着西方现代文学的“骨架”,它还有着中国传统文学的“血脉”。老舍先生用自己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微神》中显示了东西方文学的有机交融。  相似文献   

14.
以“汪洋辟阖,仪态万方”而雄冠诸子百家的《庄子》,塑造了众多瑰丽琦玮、恢诡谲怪的艺术形象,而这些形象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庄子倾心喜爱的“真人”和“畸人”了。对于这两类人物,迄今尚少专文论述,而郭沫若的《十批判书·庄子的批判》又认为:这种“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真人,“纯全是厌世的庄子幻想出来的东西”;这些四体不全、奇形怪状的畸人,则是“他的幻想更采取了一个新的方向,把‘真人’的面貌专从奇怪一方面来描写。”这样,把  相似文献   

15.
河北与北京交界的大山皱褶里隐藏着一个小山庄叫“苟各庄”。铁凝的小说《哦,香雪》就是以此为背景写的,香雪、凤娇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苟各庄少女形象的浓缩。只不过在铁凝笔下,荀各庄有了一个更形象的名字——台儿沟,因为这小村就在一块山坡的台地上。  相似文献   

16.
在《庄子》一书中,不少篇章都涉及到理想人格问题,象《大宗师》中对“真人”的描述:“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不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是之谓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应帝王》又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而不份。”《逍遥游》所论述的也是同样的意思,但由于作者采用寓言的形式,故而形象性、通俗性以及可读性都更强一些。庄子认为,修养至高的人是不受任何限制和摆脱了一切束缚的人,所谓“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只有精神得到彻底的逍遥,也就是达到绝对的自由,才是人格的最高境界。《逍遥游》就是庄子这种理想人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思起于疑,问题设计得好与坏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简单语文”不简单,源于简单语文实践中对核心话题的提炼与动态生成。《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小说弥漫着一种忧伤。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相似文献   

19.
夏目漱石曾用“明暗双双”来指代其遗著《明暗》的小说世界。“明暗双双”本是一个禅语,为“明中有暗,暗中有明,二者交融”之意,这也是小说《明暗》的最大特点。二元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贯穿《明暗》的始终,其既是意义范畴上的,也是创作方法上的。“清子”意象的塑造把“明”与“暗”的二元对立统一起来,暗示了近代人精神救赎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展现了独特的时间艺术,在小说中回望是一个基本的姿势,而回忆叙述中叙述者“我”与被叙述者“我”之间必定存在一定的时间间距,这种间距通过小说巧妙的人称变换和时间指示词的使用被恰当呈现;小说的碎片叙述打破传统线性时间秩序,使时间呈现断裂凌乱之态,却更契合人思考与回忆的真实状态;同时《一个人的战争》实现了不同维度的主客体时间的重叠,构筑了小说的个性时间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