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日军攻打上海,文化名人与进步青年纷纷出走,走向武汉、桂林、重庆,走向延安。上海的话剧舞台上,主角们也频频出走,奔向远方。然而,绝大多数的人没有走,走不了。本文以张爱玲的话剧《倾城之恋》为核心,参照"孤岛"时期于伶、夏衍的以"出走"为主旨的文本,结合当时的语境与战后的二元政治观点,探讨精英与大众、男性与女性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2.
1920年代前后出现在中国舞台上的爱美剧,由陈大悲等人发起,抨击文明戏的弊端,试图寻找中国话剧新的发展道路,并在当时造成了北方以北京为中心,南方以上海为中心的演剧高潮,这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时中国话剧发展的空白,它在话剧表演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旧杂合,既走不出文明戏的旧框架,又在努力向西方戏剧学习,经过了这个艰难的过渡,中国话剧最终走向相对成熟的现代话剧。  相似文献   

3.
2021年5月8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新创话剧《师者之路》在上海马兰花剧场试首演。这部话剧以“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于漪为原型进行创作,诠释并传递了师者的精神与情怀,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这一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文学史的角度反思现代小说中“家”外生存的女性形象,拟从女性生存的社会氛围象征、“家”对女性出走的归宿与起点的双重意味、为女性之“我”而选择出走的审关内涵和文化意义这三个角度.分析女性出走这一文学主题对当下文学研究和写作的建设性意义:深刻认识女性生存状态.深入认识女性所负载的特殊审美文化象征,全面认识女性自我的社会角色、性别角色意识,从而深入思考这些女性形象对于现代女性走向独立解放之路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整本书阅读”是在新课标精神的引领下,奉行“课堂小舞台,语文大世界”的大语文教学理念,结合学校“书香行动”,做好课本之外的整本书阅读,引导学生与书为友,以丰赡他们的精神世界。本文基于实践,从“荐读好书”“诵读积累”“师生共读”“展示评价”四个方面实施任务驱动,阐述语文整本书阅读。走语文整本书阅读之路,将走向更广阔的语文世界,学生语文素养将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7.
停留与出走     
刘德福 《师道》2003,(11):42
人生如在江湖,身心时刻处于变动之中,苏轼在《赤壁赋》中说:“盖将其受者而观之,大地曾不能以一瞬,将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出走与停留是人生的两种交互出现的状态,停留是偶然的,暂时的,出走是必然的,永恒的。康德虽然一生只居留于一个小镇,但在仰观大象的过程中,心灵总在一次次出走;博尔赫斯虽然一生在图书馆工作,但每一次倾心的阅读都是一次灵魂的出走。“在原地打转,走得再多也不是路。”或许,最理想的生命方式是出走与停留的交相辉映,互为烘托。当经济的困窘束缚心灵的发展时,肉体的出走无疑足可以带动精神的成长;而当经济…  相似文献   

8.
从“政治三元论”出发,追溯历史发现文学的伤痛缘于政治人为的狭义化,“政治”概念的含混是文学与政治关系争论不清的根源。“政治文学”以政治生活作为作品“核心轴”,审美地反映人类的美好政治理念和情感,具有理想性、否定性的特征。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阐释放弃了一个重要的想象维度——乌托邦,实际否定了文学与政治在理念层面结合的唯一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自强观念,古已有之。近代意义上的自强观念不仅与民族兴亡息息相关,而且成了举国上下一致的呼声和愿望。本文以上海《汇报》为考察对象,认为以“兴学”与“合群”为口号来倡导自强,是清末自强观念变迁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内容,而近代中国一直未能走向独立自强,乃因为国人对于“自强”一词在理解方面存有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
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的武器,是我国革命话剧运动的优良传统,而夏衍,正是自觉地把话剧作为政治斗争武器的剧作家之一。一九三六年六月,夏衍的《都会的一角》和洪深执笔的《走私》等独幕国防戏剧,由上海星期实验小剧场(剧社名)在新光戏剧院演出时,开幕不久,就被租界里英帝国主义的工部局禁止了;同年十一月,上海四十年代剧社演出夏衍的讽喻现实的历史剧《赛金花》,在观众中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翌年二月去南京公演,却又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捣乱和禁止。这些往事,很可说明夏衍的话剧创作从一开始就在发挥着战斗作用,它们是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的。夏衍是一九二九年提出“普罗列塔利亚戏剧”口号的上海艺术剧社的发起人,又是一九三○年八月成立的中国左翼剧团联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当时,他坚持和贯彻了党所指示的这一方针:“强调艺术服从政治,艺术为政治服务,使话剧成为当前政治斗争的一个武器。”因此,他写作剧本,自然有其明确的目的性。过了二十多年,夏衍在《考验》的后记中说,他有一个执拗的信念,“这就是文艺应该为政治服务,应该配合当前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这表明,夏衍从事话剧创作的革命态度是始终一致的。从《都会的一角》(1934)到《考验》(1954),二十年间,夏衍共写了十多个剧本,其中除了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业战线上的斗争生活的《考验》,都是写在抗战前夕和抗战时期。这些剧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及时地反映社会政治动态,因而也就能叫人认识到现实的本质和感到时代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20 0 3年高考涉及政治学科的试卷有 7份 ,其中政治单科卷 2份 (上海卷与广东等省卷 ) ,文科综合卷 2份 (全国卷与新课程卷 ) ,文理大综合卷 3份 (广东等省卷与上海文科使用卷、理科使用卷 )。认真阅读这些试卷并与前几年的有关试卷进行对比 ,我们不难发现 ,求稳、求变、求实、求活是其共同特点 ,也是近年来高考的走向。下面就这些特点谈点粗浅看法。一、求稳———保持稳定 ,有利于教学改革保持稳定 ,是上述试卷的一个基本特点。表现在 :1.考试范围基本稳定。从这几年《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与考试的实际情况看 ,“学什么 ,考什么”仍然…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学要摆脱长期以来的“说教”面孔,必须走“生活化”的道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生活素材选取要从“舍近求远”走向“远近结合”,生活问题解决要从“形式划一”走向“多元并举”,实践活动设计要从“两张皮”走向“水乳交融”,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参与生活、理解生活、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人教版选修1“梭伦改革”之“梭伦出走与僭主政治的建立”这一子目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从历年高考试题中选取了一段材料,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概括、提炼梭伦出走的根本原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具体历史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走向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说得好:“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人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会电脑,会英语,会开车,会跳舞”,  相似文献   

15.
以认识论为基础和以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哲学之分野是高等教育主旋律下的多重变奏,二者从不同方面深化并发展了高等教育哲学,尽管都有一定的现实针对性和历史合理性,但也都具有各自不足之处。高等教育哲学的走向是整合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和政治论高等教育哲学,即在“哲学”与“政治”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进而寻求“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学科评估是中国教育评价体系的重要特色之一,一直以来发挥着“以评促建、以评促升”的功能。我国第五轮学科评估首次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显性指标纳入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这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在梳理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表达的基础上,本研究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理论,按照坚持系统设计、健全综合评价、注重内涵式建设的基本原则,重构以主体、客体、介体、环体为一级指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指标框架,回应学科评估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改革走向的三个基本问题,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虚”走向“实”、从“单”走向“合”、从“散”走向“整”,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建设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指导下,以民族认同观、民族国家观、民族宗教观、民族历史观、民族文化观、民族团结观和民族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民族观教育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既具有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更具有区别于一般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为显著的民族性特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预示着在推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进程中,应由“粗放式研究”走向“集约式研究”、由“单一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多民族、民族国家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由“学院研究”走向“田野研究”、由“研究中国”走向“中国研究”。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导刊》2009,(3):F0003-F0003
前进路小学以“自强不息、善学创新、科研引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为指导,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该校以校本学习与优质教师队伍的建设为抓手,建构培训、教研、科研三位一体的校本学习机制,开发以“关键事件”为核心内容,以教师发展“四能力”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扎实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一直推动着该校师生的协同发展。在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申报中,  相似文献   

19.
1月重庆北碚者舍故居纪念馆对外开放1999年2月4日《文艺报》报道:“人民艺术家”老舍在重庆北碚的故居“多鼠斋”目前对外开放,以纪念老舍先生诞辰100周年。老舍故居位于北碚区天生新村61号,1943年至1946年,老舍在这里居住办公,并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工作。老舍抗战时期在北碚生活的三年期间,完成了以沦陷区北平为背景的著名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一卷“惶惑”和二卷“偷生”,并写下了话剧《桃李春风》、《张自忠》、《王老虎》等作品。他的9个话剧剧本有一半是在这里完成的,优秀的剧作把中国现代话…  相似文献   

20.
感谢深圳     
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群体中,总有些人与周围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当环境不能再继续接纳他们,或是他们已经厌倦了环境时,他们选择了改变,选择了离开,选择了出走。出走的原因各不相同,或迫于生计,或追寻理想,又或者仅仅是为了自由地呼吸。出走的境遇与结果也因人而异,千差万别。从今年第1期起,“走进生活”栏目将陆续刊登一组以“出走”为主题的文章,通过这组文章,让我们走近这些教师群体中的“另类”,去感受他们的奋斗、成功与收获,也感受他们的无奈、漂泊与辛酸。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意义、有价值的,理想之火从未在任何一个心灵的角落泯灭,但实现的途径只能靠自己把握。我们只希望,这些“出走”教师的经历能引发你对自己生命的反思。如果您也曾“出走”,或正在漂泊,来吧,我们愿意倾听您“出走的故事”。来稿请寄本刊编辑部“走进生活”栏目,或发E-mail至:ywj73615@sina.com。———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