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唐代诗评家皎然提出的"至丽而自然"说为中心,考察古代诗论中的中道自然观进行,可以看出,皎然的自然观更多地继承了盛唐风神,将之归入盛唐诗学的范畴更为合理。中道自然观渐渐淡出了后代诗论家的关注视野。  相似文献   

2.
皎然在其诗论中标举自然为诗歌审美标准,其自然观强调诗人情兴的自然抒发、提倡千变万态的体势,重视艺术构思的作用,其自然观是经诗人千锤百炼后获得的一种艺术化的自然。  相似文献   

3.
皎然"诗家之中道"概念来源于龙树的中道观,要求诗歌创作达到一种无过亦无不及的艺术形态,着眼于诗歌内在规律,其价值取向是释道二家;它为诗歌主"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皎然继承了儒家中和之美的文艺美学思想,发展了儒家传统诗论中的"通变"概念,借用佛家的"中道"观提出"诗家中道"诗学观点,妥善处理审美过程中诸多相互对立的矛盾范畴,从新的角度拓展了诗歌审美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5.
皎然为唐代最著名的诗僧,他的《诗式》、《诗议》、《诗评》是唐代理论色彩最强的诗学著作,他最早提出“意境”的诗歌美学范畴,在中国诗歌理论的建设方面,贡献特大。皎然诗学受到了佛学多方面的影响。皎然诗学中的“闲静论”、“难以言传论”,明显受到佛学的影响;皎然诗学在方法论上,颇有辩证色彩,这也得力于佛学的“中道观”。  相似文献   

6.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是贯穿于西方教育思想史的一根"红线":基于有机论的自然观,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要适应人的自然发展"的思想;基于机械论的自然观,近代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形成,教育的心理学化最终实现;基于进化论的自然观,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对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大力弘扬并引发新转向;走向和合,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在当代呈现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僧皎然的《诗议》是在当时复古与革新的激烈争论背景下提出的关于近体诗理论的系统阐述。皎然以大乘佛教"中道"观作为方法论,调和了追求天真天然的诗学理想与近体诗中强调人为技巧的倾向、提倡苦思的创作方式之间的矛盾,提供了一种更开阔通脱的诗学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先哲们以自己的直接生存经验为基础,通过对流变的自然节律和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秩序的体悟,所得出的"天人关系"的凝练性结论.这一思想后来被众多哲人从不同角度诠释,涉及到自然观、历史观、道德观、人性观等诸多方面.站在当下,面对天人关系的不和谐,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和阐释先哲的"天人合一"思想,挖掘其现今理论价值,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建设生态文明中展现其理论光芒.  相似文献   

9.
皎然之所以对谢灵运诗至为推重,乃因为谢诗是其“至苦而无迹”的自然观的最好实践。本文试从谢诗实际出发,对皎然“为文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风流自然”的评价作一解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别论述了道教和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主要思想,通过比较和分析,找出其共同之处,如道教的自然观,道教的系统观念和环境保护思想,《瓦尔登湖》中的生态自然观和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文章还具体描述了道教某些学者的思想并将其与《瓦尔登湖》中相似思想进行了比较。另外,本文结合"和谐"思想,揭示了此项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皎然与道家文化有甚深因缘,这一方面表现在他曾经信奉过道教,学习过长生驻颜之术;另一方面表现在其作品大量吸收和化用老庄术语和思想.这种因缘对皎然诗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自然观、“言外之重旨”说、“意静神王”论,以及“逸”格理论均受到道家文化的沾溉.  相似文献   

12.
"仰俯"话语结构承载着的宇宙自然观的文化蕴涵及其对魏晋士人审美精神的影响。"仰俯"的审美视角是经学衰落、意识形态、士人思想观念、文学自身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合力的结果,彰显了魏晋士人对宇宙自然和现实的体味与感悟,体现了魏晋士人的审美精神和宇宙空间感。  相似文献   

13.
意境是中国古代诗学具有总体涵盖性的范畴。从诗学自身的角度来看,意境理论在中国古代的形成、发展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先秦哲学对"象"和"意"关系的独特体认是其源头,佛禅思想的催化,也是"意境说"产生的动因。意境说由盛唐诗人王昌龄首次提出,而进一步对"意境"范畴的内涵做出基本规定的是皎然,刘禹锡提出了"境生于象外"的审美主张,从意境之本质特征的角度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司空图的"四外"说,从意与象两个方面对意境范畴的内涵作出明确的规定,意境理论至司空图已达成熟之境。因此说,是唐人奠定了意境的主体架构。  相似文献   

14.
在皎然诗学中,"作用"是一个佛学意味极其浓郁的诗学概念。在佛典中两种基本用法:一是表示有为法诸相之间的因果联系,强调一种客观性;一是指佛性的外在显现,强调一种主观性。皎然是第一个将之引进诗学的诗论家,不仅以之论诗,还以之评诗,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诗歌"作用"论。皎然引进这一概念并非是对佛典语义原封不动的照搬照用,而是结合自己的诗美理想赋予了它以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自然观表达的是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它必然内蕴于现实的人类生活、人类实践之中,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从"现实的人"出发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科学的"自然观"。从历史上看,整体自然观、机械自然观、伦理自然观虽各有不同,但它们都是从对人之本性的片面理解出发抽象地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它们的"自然观"必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实践是人特有的生存方式,人的本质在于实践。按照人的实践本性,从人的实践本质出发,人对自然应该永远抱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和信念,敬畏自然观才是最符合人之本性、自然之本性的科学自然观。  相似文献   

16.
牛头禅是具有江南般若传统的禅系,以"本来无事"、"丧己忘情"和"无情有性"为其禅法特点。皎然身处牛头禅盛行东南的时代背景之中,多与牛头禅相关人士交游,诗中也表现出"无事"、"忘情"和"无情有性"等牛头禅法。牛头禅法对皎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他倾向于选取无情之物、清泠之景和缥缈之态的诗歌意象,进而形成其"清逸"的独特诗风,体现了禅家合动静之"中道义"的当行本色。  相似文献   

17.
《河岳英灵集》是盛唐人选唐诗的代表选本,其选录标准"尚风骨"、"重声律",体现了盛唐人的诗意怀抱和诗学理想,反映了时人眼中的盛唐气象,对今天了解和把握盛唐诗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庄子的自然观在天人分野中存在着自然性与人为性的相谬。在"天"的维度,"自然"体现了无为、自然而然的本意;在"人"的维度,实现自然则带有明显的人为色彩。以人为的方式实现的自然,强调对必然的超越,指向自由的理想。但这种"自由"却建立在"人合于天"的基础上,先天地隐含着逻辑的悖论:在"天"的意志中寻求人的自由。这种内在的悖论,外显为庄子自由观中游心与游世态度自相抵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皎然对"气象"和"韵"方面的要求外在的气势格局和内在的意度韵度可以说是对作者最高的审美要求,"但见情性,不睹文字"揭示的是一种超然的神妙境界和思想,主要体现在艺术风格论、艺术辩证法与审美境界等方面;南宋姜夔提出的"韵"论思想与皎然的思想有诸多相通之处,主要体现在他对"气象"、"韵度"的论述、"词意论"以及审美境界方面。  相似文献   

20.
盛唐边塞诗歌是盛唐文学积极进取精神的唯一承担者,它的繁荣在于边塞诗人的入边、游边和使边,其外敛的意识是儒家"兼济天下"胸怀的完美演绎。盛唐边塞诗更能反映、体现出"盛唐气象"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