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归有光的碑志文,收入《震川先生集》共86篇,以传主与作者关系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家人至亲、友朋门生、亲友家属、请铭应酬等4类。在碑志文的创作中,面对不同的对象,归有光的创作心态不同,行文方式各具特色,所呈现出的风貌特征也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的碑志文,收入《元好问全集》的共99篇,以传主身份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名臣、名将、良吏、名士、僧道、其他等6类。在碑志文的创作中,元好问结合传主的身份,撷取人物生平行状事迹的主要方面详细描摹刻画,突出了人物值得颂扬的品行才学和成就建树,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追求,具有极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叶适是南宋永嘉事功学派的代表,亦是著名的文学家。今存《叶适集》中碑志文占了近三分之一,其碑志文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叶适借志人之机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文化及文学观点,体现了学者之文的特点;其次,采用多种表现手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真实传神;另外,注重碑志文的写作艺术,结构、句式灵活多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碑志文风格。  相似文献   

4.
遗山碑志文以记叙事情为依托刻画人物,每一篇碑志文都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传记。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多角度叙事手法,撷取传主个性特征的主要方面品议人物;选择典型的材料,详略得当地品题人物,叙写事情;在叙事的同时,辅之以议论,出语精警,见解独到,议论和叙述紧密结合而互相印证;选取具有奇异色彩的传说状写人物,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韩愈碑志文在碑志类文体的发展演变历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创新意义,它革新了刘勰以蔡邕碑志文为审美典范的风格范式。其创新表现在艺术形式上体制多变、刻画生动,情感表现上爱憎分明、自然坦率以及以文倡儒、攘斥佛老的新文道观。韩愈碑志文开创的新的审美范式对于后世欧阳修、苏轼、茅坤及桐城派文论家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韩愈的碑志文在思想内容上以弘扬儒学精神为核心,在文体特征上则改骈体为散体,使用清词丽句,文笔流畅生动,特别是引入传奇小说的笔法,强化议论抒情,这就使得其碑志文情感浓郁、气势充沛,写人记事灵活生动,精工传神,呈现出明显的"变体"风格,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碑志盛行,到了有明一代,碑文数量庞大而佳作锐减.归有光的碑文却能独具特色,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明代社会现状、抒发个人惨淡凄苦之情、表达对女性的同情与赞美;而且体现了独特的审美艺术:结构短小精悍,重点突出,语言平淡自然,质朴归真,行文旁见侧出,情动其中,对后世文人的碑志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遗民身份致力于金元文化保存和整理的元好问,在碑志文创作中“以碑存史”.在真实再现了传主生平的同时,往往借题发挥,抒写自己对金亡的体验和认识。使他的碑志成为一代风云的生动载体。  相似文献   

9.
中唐文学家韩愈为文尚活求变,其碑志文堪称这类作品的典范。本文从结构创设,形象组合及语辞运用的无法入手,条述缕析,揭示其碑志文追求活法的外在形貌与内在思想情感特点,并归结到奇崛这一韩愈诗文创作的总体风格和美学追求上,最后对碑志文无法的创作成团进行若干探索,以祈通过碑志文这扇艺术之窗,以斑窥豹,总结韩文奇崛的文本现象及其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10.
《春秋》学在宋代极为发达,成为一时"显学"。作为宋代文坛巨匠的欧阳修也深受其影响,对《春秋》学推崇备至,并有所发展,这在他的文学作品当中有鲜明的体现。本文从欧阳修的碑志文入手,分析他对《春秋》学思想的继承与影响,以期有助于对欧阳修学术思想全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碑志文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体,经历了一个从应制之文到文学之文的转变。而"谀墓"传统源远流长,汉代碑志文"谀墓"有着鲜明的现实应用性,与文人弘扬社会公理、维系文道士心、展现个人的操守和诉求等密切相关。"谀墓"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关于政权建设、党派之争、人际关系及生命价值认识的反映,体现着文章写作中诚信与虚伪、感性与理性、真善美与假大空的考量,这就决定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年第6期《<全宋文>所收碑志文补遗七篇》一文,从《石刻史料新编》辑出《全宋文》漏收之碑志文七篇,用现代通行简化字迻录,并标点和简析碑志文所涉相关信息,为文史等研究提供了便利,值得充分肯定。但录文中有文字的错、衍、脱等问题,特别是断句标点存在多处失误,导致文献信息失真,极大影响材料的科学利用。本文对照拓片或碑志原文,按文意理解、文字释读、文句表达规律和古代文化礼制四方面分类校正并简析其中的标点错误,以供学界使用时参考。最后总结正确标点碑志文的一般方法,为以后科学著录碑刻文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重写实、尚通俗是元白诗派最主要的特色,中唐著名乐府诗人元稹除致力于发挥诗歌的讽谕功能外,其诗歌创作有自身的艺术追求,即浅近精工的语言、深厚丰实的意蕴以及新颖流畅的音韵。  相似文献   

14.
俗字纷出是古代碑刻文献的显著特征,也是碑刻整理史上的大问题。即使改进碑拓处理技术,拓展研究领域,也未能改变现况。石本转作碑刻文本时必定要面对疑难字等文字问题,文字释读始终是碑刻文献整理中的核心环节,应当结合字形俗变规律,合理把握形变特征,科学分析形体来源,仔细推敲文意表达,适时参考字书载录,从而作出准确识断。尤其是一些希见、新出字形,通常处于字群系统边缘,更要着力审辨。文章以文博期刊新近刊布的几种隋唐碑志拓本为依据,选择考释其中的疑难俗字,釐析思路,探求字源,究明理据,理顺文意,还原文献,延伸拓展,旁及他字,订正误释,一则为新碑志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提供有效支撑,也为碑刻俗字释读考辨、汉语汉字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元稹的伤悼诗抒发其婚姻生活、仕途遭遇及失去爱子娇女的伤痛之情,这些伤悼诗在夜与梦的交织、情景物的融合、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  相似文献   

16.
遗山碑志文借品题人物记述历史.在碑志文创作中,他抱着"以史自任"的创作意识,秉着"以碑存史"的创作宗旨,全面继承和发扬了史家"秉笔直书"、客观公正的记史传统,保存了金朝历史上大量重要的史料以及人物行事功绩,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权德舆是中唐贞元、元和间文坛上十分活跃的人物,也是较早提倡革正文体的作家之一。其文学成绩主要在碑志文这类应用文体,其碑志散文不只是单纯用应用文的笔法去写,在取材、组织、构思、语言等方面更接近于文学散文的写法,大都写得温润弘博,自然流畅。  相似文献   

18.
处于安史之乱以后中唐变革时期的元稹,对农业十分重视,认为“农,天下之本也。”因而在其诗文中重农思想有比较完整的反映。元稹指出:“官家岁输促”是农民生活贫穷的根源。为了“恤黎人之重困”,必须严格执法,革除弊端;控制农业生产人员的减损;征税要任土之宜,无抑配之名;要控制杂徭的征发;要“审详垦田”;重新核定土地和抑配职田。在改革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处于安史之乱以后中唐变革时期的元稹,对农业十分重视,认为“农,天下之本也。”因而在其诗文中重农思想有比较完整的反映。元稹指出:“官家少输促”是农民生活贫穷的根源。为了“恤黎人之重困”,必须严格执法,革除弊端;控制农业生产人员的减损;征税要任土之宜,无抑配之名;要控制杂徭的征发;要“审详垦田”;重新核定土地和抑配职田。在改革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前人对元稹与洛阳的关系已作了一些研究 ,但稍显疏略和失误。此文通过对有关资料进行梳理 ,勾勒出了元稹在洛阳的主要活动轨迹 ,认为元稹曾五次由长安赴洛阳 ,从而补充了前人对其行踪的考察 ,并考辨了韦丛卒地等一些具体而微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