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1 毫秒
1.
略论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体上把握草原文化,对其进行综合研究,应当说还处在起步阶段。正因为如此,草原文化研究所涉及的很多问题,还未得到学术界的—致认可,有的甚至还未引起注意。鉴于这种情况,本文试就草原文化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关于草原文化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草原文化的定位,是开展草原文化研究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只有正确揭示草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开展草原文化研究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草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源之—。关于中华文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已有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并经历了一个不断…  相似文献   

2.
被九曲黄河怀抱的鄂尔多斯,是我国古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众多的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华夏民族在此栖息繁衍,他们互相交流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融草原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为一体的鄂尔多斯文化。  相似文献   

3.
元世祖忽必烈为代表的新兴蒙古族贵族,以儒学治国,成就了一代伟业。游牧文明特色的草原文化,随着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融入农耕文明的中原文化,在新的环境条件下,有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社会经济在取得日新月异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弊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些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障碍严重等等。于是,有些人便对现代化产生某种程度的忧虑,进而揭示现代化内在的矛盾和负面效应。本文拟就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出我们的看法。试图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探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接榫的途径和方式。一、以现代选择传统,以传统反省现代探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认清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并同时在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鄂尔多斯文化以我国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流融汇的特有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眩目的宝石,享誉海内外。同时,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代表创造的草原文化,在中国乃至整个东方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鄂尔多斯地区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各民族  相似文献   

6.
<正>自然地理条件是人们从事社会生产生活的自然前提和基础。河西走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了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走廊内部自身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地理空间格局。同时,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不仅仅表现在走廊地貌本身所影响的游牧和农耕文化之间,更是表现在其“廊道”过渡地带的联通方面。伴随着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形成了河西走廊多元文化共生共融的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7.
今秋8月15日,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在美丽的鄂尔多斯市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社科联、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来自全国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参会。此次研讨会规模大,参会人员涉及范围广;征集论文数量多,内容十分丰富;交流较深入,研讨涉及重大问题多,并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拓展出新的有待深入的研究领域,初步确立了草原文化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三国文化与改革开放陈辽随着《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84集的播放,"三国文化"已成为热门话题。何谓"三国文化"?"三国文化"的精华在哪?"三国文化"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何关系?我想就这三个问题说说我的看法。一、何谓"三国文化"?"三国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蒙古的文博事业,以自己独具特色的优势,在世界文化交流活动中独树一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认识优势与宣传优势内蒙古文博事业走向世界,具有三大优势。其一是历史文物的优势。内蒙古历史上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活跃的大舞台。辉煌的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位置。就文明积累的深厚和对中国历史影响讲,是历史上东北。西北、西南及南方诸少数民族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蒙古高原为欧亚大陆桥,游动的富于创造的善于吸收和外张的草原文明,对中亚和欧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文化研究应注意文化区域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注意自觉借鉴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拓宽深化区域文化研究的新领域,进一步加强文化传播与跨区域文化研究,处理好整体与区域之间的关系,科学审视区域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中原农耕文化的内涵,早已熟稔于人们的心脑,而"草原文化",还待深入的开掘和研究。奎曾的论述或可作为一家之言:"当我们阐述草原文化时,指的是包括蒙古族在内的历代北方游牧民族所创造的带有骑马民族特点和  相似文献   

12.
二人台是广泛流传于晋、蒙、陕、冀及周边地区的民族民间地方小戏,它以其鲜明独特的地方特色深受人民喜爱,其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体裁多样,具有独特的音乐形态和审美特征。由于历史原因和地域环境的不同,二人台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与黄土文化和草原文化的交融密不可分,同时也是各历史时期音乐文化积淀的结果。本文通过对其产生的背景、传播和发展的途径范围、唱腔、牌子曲及其旋法特征和伴奏乐器的考察研究,从而探讨二人台与其所属文化的脉络关系中蒙汉文化的交融。二人台流变过程中体现出的蒙汉文化交融二人台的产生在音乐界众说纷纭,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3.
人们常说,蒙古族人民有三件宝:草原、骏马和长调。蒙古族长调民歌(Traditional Folk Long Song),蒙古语称为"乌日汀道(Urtiin Duu)",也曾称过"乌日汀哆"、"乌日图音道"、"乌日图道"等。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历史形成可追溯到两千年前,13世纪时已见诸文字记载。这种民歌与草原、与蒙古民族的游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承载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是蒙古民族生产、生活和精神性格的标志性展示。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跨境分布的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从古到今人类所创建的一切文化,都是引导人类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一种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生存样态,应该帮助人们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启迪了科学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引导着人类文明的希望和理想。文化是指导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灵魂。人类要进步发展就必须求真崇善、除邪斗恶。我们一是要认识到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关系到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多样性状态与格局;二是要遵循"建设美丽家园,过上美好生活"的正确指向,牢记环保使命;三要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马秀梅 《寻根》2023,(5):36-43
<正>1372年至1404年间,中国对东海与太平洋相接之处的琉球群岛,通过封贡体制与琉球王国建立起宗藩关系。以往对琉球的研究着重于中琉之间的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文化的重点大多是研究琉球的汉语诗文。对于中国龙文化尤其是龙舟文化在琉球的传播和变异很少涉及。中国的赛龙舟什么时间、通过什么路径传入琉球?传入琉球后为什么与中国的端午节天象崇拜祭龙有程度不同的变异?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宁馨王启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展开了多次争论和讨论。我们认为这个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中国传统文化和其它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仅仅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土壤。从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与现代化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深层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种种矛盾,从一定角度讲是传统与现代化矛盾的展开与表现。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凝固体。它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必然发生种种变异,形成各种“变体”,但这些“变体”之间又保持相互间的某种联系。以下是笔者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粗浅心得。一、天人关系人与其置身于其中的世界的关系,说到底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问题。这种认识关涉到人生意义所在和人生价值所依,因而往往构成一个文化体系的核心部分。古人通过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表达人与外在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就是你、我、他,众人之间有序的和谐关系之体现,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三五好友休闲的片刻,总之,在有人的地方都必须讲文化。一个社会如果做到文化无处不在,这个社会必然是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在大城市建设各种博物馆、剧院、电影院,这些固然是文化的主要标志,但这些代替不了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加值得提倡。人与人交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思想感情。三朋四友相聚议事,总要有人说话。即或是亲戚朋友们相见,总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在这中间就有文化问题,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讨论文化怎样…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借助于大量考古新材料的面世,巴蜀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在巴蜀的族属、地域、古蜀先民的迁徙,巴蜀的社会经济,巴蜀古代文明,巴蜀与中原和周边文化的关系,巴蜀文字以及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等方面,取得了大量重要成果,在有些问题上还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巴蜀文化的研究,在以下三个方面,即:巴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巴蜀文化与中原文明及周边文明的关系、巴蜀文化与南方丝绸之路的关系方面还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南方丝路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以及南丝路重塑的现代意义等问题。对于"南方丝路"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南方丝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的转型、南丝路上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重新估价、成都与临邛在南丝路上的历史地位、南丝路与民族文化家园的关系等等问题,作者均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