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备威信。”有威信的教师,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教育和劝导。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刻体会到:班主任的威信要用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底子去“征服学生”;用崇高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去“感染学生”;用真诚、爱心和无私奉献的情感去“打动学生”;用以身作则、表里如一的人格魅力和榜样去“影响学生”。  相似文献   

2.
吕维娟 《成才之路》2012,(35):64-65
让学生对政治课有兴趣,教师应用“心”与学生沟通,上好每一节课;用“微笑”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亲和力;用“心”去上课,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引用生活中的例子,使课堂有情趣;用“真心”去关爱学生.用激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用真情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用热情感化学生.  相似文献   

3.
“以学定教”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它既可以是“先学后教”,也可以“先教后学”、“边教边学”、“边学边教”,关键在于抓住教学规律和本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用眼去发现、用脑去思考、用手去体验、用口去表述,在师生互动中生成新知识。“边教边学”,在预设中生成;“边学边教”,在生成中导学;“先学后教”,在导学中提升;“先教后学”,在提升中拓展;“以学定教”,在拓展中精彩。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身体的各种感觉器官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有鉴于此,课程标准提出了体验性目标,强调“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活动;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5.
围绕孔子所说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中的“兴观群怨”,结合现代的语文教育,阐述语文教学中也应体现这四方面的特点。“兴”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美好的、敏感的、乐观的心去感受文学世界的美妙;“观”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敏感的心去感受社会的大变革中风气、人心、传统与现实的冲撞与融合,获得对事物的深刻理解;“群”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善良、勇敢的心去感受世界上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的奇妙;“怨”就是教会学生用一颗温柔的心去感受自己内心世界的神秘,学会适当地表达它们。  相似文献   

6.
动手操作教学法,就是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大脑去思考、用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行动获取知识。动手操作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数学概念,轻松应对知识;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高效学习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容面对知识。动手操作,让学生实现“真理解”。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遵循新课标理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把“探究-合作-创新”的思想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用任务去驱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学习新知;用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任务来体现学生的创意,展示他们的个性。采用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讨论、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培养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8.
“去括号法则”是各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通过“去括号法则”和“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丹  武峰 《教书育人》2010,(1):56-57
教师学会“变小孩子”,就是指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即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即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态度和兴趣特点,又要用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教材,看待所教内容的难易程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相似文献   

10.
个别教育是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我们在教育中所遇到的个别学生可分为三类 ,即 :智力较低、干教不会的“笨”学生 ;生活贫困或缺少温暖的苦学生 ;生性顽皮、惹事生非的淘学生。这三种学生像三把转动不灵的铁锁。你越是暴跳如雷 ,他越是“冥顽不化” ;你越是急于求成 ,他越是沉默以对。教师只有用爱为原料 ,用心去打造 ,用时间去推敲三把对症的钥匙 ,才能开启他们的心灵之门。一、用耐心引导“笨学生”“勤能补拙”。对“笨学生”几乎所有教师都下了超乎正常同学数倍的苦功 ,力求以教师的“勤”补学生…  相似文献   

11.
张益新 《陕西教育》2005,(12):22-23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所以在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去发现、引导学生去研究、组织学生去探索;用欣赏的目光去支持,用热情的语言去赞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做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呢?一、引导参与,主动探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充分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阶段,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了解结论的由来,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如教“圆周长计算公式”时,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猜想——验证”、“探索——发现”来展开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开展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老师手中有一个一圆硬币,你能量出它的周长吗?”学生合  相似文献   

12.
“让每节课都精彩”是我始终的追求,“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健康发展”是我最大的愿望。多看报教学实践使我感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千里马,需要教师用伯乐敏锐的目光去发现,用玉人的利器去精心雕琢,用满腔的热忱去用心浇灌。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基础,只有让孩子用眼睛关注身边的生活,充分地体验生活,经历真实深刻的独特感受,才会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只有学生用“真实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真实的耳朵”去聆听生活,用“真实的头脑”去体会生活,用“真实的笔触”去叙写生活,用“真实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学生的习作才能多一层感悟,多一些色彩,多一份理性,学生才能成为一个真真实实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教育私语     
一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二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它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三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情感”去热爱,用“学生的兴趣”去探寻……四创造性的基础是个性,个性的基础是人性。教师要有个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与个性当然不等于创72006年5月号造性,但没有人性与个性,就绝对没有创造性。五语文教育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六所谓“阅读”,就是任心灵自由地飞翔;所谓“写作”,就让心泉自然地流淌。七精神的鸟儿只有在辽阔的蓝天才能无拘无束地展翅飞翔。语文教育要给学生以心灵的自由:容忍学生的“异端”,让他们的思想冲破牢笼;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让他们勇于质疑、追问和探索;提倡学生“心口...  相似文献   

15.
鲁智宇 《成才之路》2010,(26):82-82
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的源泉,它是我们课堂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地提出了“主体有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即“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教师当“导演”,设计问题一系列;学生去演绎,思路方法尽展现;教师来“导航”,指示目标引航向:学生去行舟。乘风破浪达彼岸;学生做明星,自主合作展个性;教师去“点拨”,精讲用在刀刃上。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情况,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6.
罗绍宁 《广西教育》2008,(10):42-42
就像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数感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世界,用数学的方法观察认识和理解周围事物,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联系;数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怎样培养学生的数感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长期处于“识记”层面,导致学生“记得住”却“用不出”。扭转此境况,需要从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形成机制与发展过程的视角去探查和检讨当前语文教学。广大语文教师应当从“教材文本”的理解方式入手,用作者与编者的“个体语言经验”来变构和完善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立足“课文语境”,用作者营造的活生生的语义网络和语用实践,去为学生构建活生生的“个体语言经验”;设置“学习情境”,在基于“做事”的语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个体语言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陈建江 《考试周刊》2009,(34):84-84
教师在高中数学中教学应鼓励学生用数学思想去解决问题,甚至去探索一些数学本身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与数据处理能力。加强在“用数学”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用多媒体和诸如“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工具软件,为学生创设数学实验情境。  相似文献   

19.
崔素娟 《新疆教育》2012,(9):148-148,159
作为一名初中英语教师,面对新课标,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1,(18):212-213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必须“出情”。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倾吐人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抒写人生,让学生在“真情”的天空尽情翱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