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唐宋诗词教学的总体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教版新高中《语》第三册第三单元是集中学习唐宋诗词。怎样依据新大纲搞好这个单元的教学呢?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享誉国际足坛的“神奇教练”米卢的工作生活原则是:享受足球,享受生活。这使得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于是在教学中我试图让学生享受语文,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使之激情洋溢,大胆主动地学习,给学  相似文献   

3.
2004年6月版的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对《孔雀东南飞》的部分注释又作了修改。尽管如此,课文的一些注释仍然值得一议。一、此“结发”非彼“结发”课本对“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作了如下注释:年少时结为夫妇,相亲相爱地过活,死后在阴间,也相依为伴。结发,古时候的人到了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作为整套教材的第二阶段,内容主要是学习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着重培养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鉴赏部分占了三个单元,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这三个单元的鉴赏要求是由浅入深排列的,即由“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运用联想和想象,探求诗的意境”。这几个要求看似简单,在教学中要真正落实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诗的语言是非常精练的,一句诗甚或一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所以仅诗歌的理解就需要花很大的功夫,更不用说鉴赏了。…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词鉴赏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诗词本事。这类本事,多出后人之手,散见评注之中,成为鉴赏作品无法回避的材料。诗词鉴赏离不开“知人论世”,本事可能成为文本解读的重要依据,也可能将诗词鉴赏引入穿凿附会的歧途。因此,识别本事的真与伪及与文本联系的有与无,便成为诗词鉴赏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以高中第三册诗歌单元涉及的有关史料为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收余秋雨先生的《道士塔》一文中有两个别字,现指出来,希望再版时更正。①完全可以把愤怒的洪水向他倾泄。此句中的“倾泄”应为“倾泻”。《现代汉语词典》中根本没有“倾泄”这个词,只有“倾泻”,意为“(大量的水)很快地从高处流下”。  相似文献   

7.
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常规敦学方法是:教师先让学生诵读全诗,然后再逐字逐句讲解字词,翻译诗句,分析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最后再让学生背诵全诗这种教法必然使优美的诗词被“肢解”成破碎的字词堆砌,丧失了诗词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长期下去,必然会使学生对诗词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随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在当时都达到了颠峰,即使到了科技与明相对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读之吟之,诵之歌之,依然口舌生津,回味无穷:另外古典诗词的语言有一种内在的韵律美,一首诗就是一个优美的旋律,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熟读了将会终身不忘,并能在今后的写作和交流中信手拈来,学以致用。笔在多年的语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能力,教师应善于把握吟育、激情、引导三个环节,以下是本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张丽 《学语文》2002,(1):20-20
根据人教版新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三册说明,阅读部分在前两册学习各类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基础上,集中进行文学鉴赏教学,培养学生感知、理解、品评文学作品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第三册第一单元收入的主要是现当代的诗歌,要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光靠教好课本里那点诗歌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指导学生自己使用《语文读本》。我借鉴别的老师的做法,把课文与《读本》的关系定为以下几种: 取法:如学习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诗歌后,学生写读诗随笔,可让他们课外去读《诗人读诗》,虽说学生达不到任洪渊的理论深度,但可以借鉴作者的写法。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读诗随笔《远行者的歌》:  相似文献   

10.
11.
史新华 《语文知识》2005,(11):21-21
高中《语文》第三册(2004年6月第1版)中有较多使用“至于”的例子,但是在解说时有矛盾或不统一的地方,似应统一起来。对于《六国论》一文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至于”,教材作了这样的解释:“表示由于上文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以致’‘以至于’。”而对《伶  相似文献   

12.
13.
高中语文新教材教参第二册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将笔者在教学中所发现的列举于下,就教于同仁。一、课文中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新入选的课文中,尤以《神奇的极光》《空间和时间旅行》为最多,因已有文章指出,此处只列举没引起注意的两个有问  相似文献   

14.
唱中教学《再别康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娟 《师道》2004,(4):30-30
《再别康桥》是高中语第三册的一首诗,我在第一个教学班上课时,根据自己的充分准备进行了极为详细的讲解,大至作思想基础、写作背景、章思想内容,小至句子词语、标点符号,经明纬晰,绝无遗漏。我以为这样学生定会大有收获,谁知下课时听到一个学生打哈欠说:“好累呀!”我好象受了一次重击似的,整个心猛往下沉。  相似文献   

15.
新编高中《语》教科书第三册,言注释需作修正改进处,章讨论了二十五条,供编采择、语老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单元概况]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重在鉴赏课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深刻丰富的语句。课文有鲁迅的《灯下漫笔》,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韩少华的《记忆》,屠格涅夫的《门槛》,郭沫若和罗素的短文《〈鲁迅诗稿〉序》与《我为何而生》。本单元课文的体裁多样:有杂文、悼词、散文诗、序言、随笔。同时都出自名家之手,自由活泼,又基本上以议论  相似文献   

17.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三册第12课是姜夔的词《扬州慢》,词的小序中有“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一语。课下注释说古人常用“禾黍”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笔者认为此处的“禾黍”是对“黍离”典故的误用。  相似文献   

18.
韩雪松 《学语文》2003,(3):13-13
高中语文第三册中的《赤壁赋》是苏轼的代表作。在实际教学中,如何紧扣教学设计,将经典作品作一番精彩的演绎呢?下面谈两点粗浅的看法。一、由实及虚,领略作品独到的艺术魅力教学《赤壁赋》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充分感受课文  相似文献   

19.
吴申道 《学语文》2006,(1):11-12
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三、第四两个单元是中外戏剧的鉴赏单元。汇聚了古今中外的戏剧名篇。新教材中。相对于诗歌、散文和小说的单元而言,虽所占份额不大,但如此集中而大规模的进行戏剧教学,还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第一次。新教材的这种编排,用意在于通过学生的集中学习,多方比较,全面准确而彻底深入地掌握这一文学样式。老教材的夹杂编排,容易将这一文学样式的特质混淆于其他的文学样式之中。那么,日常教学中,如何将戏剧教学进行得活而不乱,散而不杂呢?我一直在探索戏曲教学的方式。发现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体验式学习跟以往的单向的学习模式相比有很大区别。它使得学生去参与、理解、连结生活的经验、实践、感受。  相似文献   

20.
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我国著名的美学家宋光潜先生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强调回归体验,回归心灵。这也是高中诗歌教学所追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