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秘秘 《高中生》2011,(21):44-45
①break【常用短语】break up意为"打碎;(学校或学生)开始放假;断绝关系;分开,分成(几部分);结束;解散,驱散"。break through意为"逾越,突破;冲破"。break away(from)意为"挣脱,脱离"。break out意为"爆发"。break in意为"闯入;打断,插嘴"。break off意为"折断;解除,中断"。break into意为"闯入;突然……起来;(勉强)动用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look,watch,see三个词都有"看"的意思,请您讲讲它们之间的区别好吗?好的!look意为"看;瞧",指"集中注意力看;有意识地看",主要强调"看"的动作,常与at连用;watch意为"观看;注视",常用来表示"看电视;看球赛"等;see意为"看见;看到",强调"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虚""实"的概念,源于老子哲学。后来庄子在《天地》篇寓言中提出"象罔"的概念。"象"是"形","罔"是"无形","有形"为"实","无形"为"虚"。我们认为"实"与"虚"不仅仅指有形无形,其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此为实,彼为虚;近为实,远为虚;静为实,动为虚;具体是实,抽象是虚;鲜明是实,模糊是虚;充实是实,空灵是虚;正面是实,侧面是虚等等。而"实"与"虚"又不是独立的,是相互作用、辨  相似文献   

4.
《周易》对《文心雕龙》"原道"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道>篇是<文心雕龙>的首篇,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许多"文心雕龙学"研究者对"原道"论进行过热烈的讨论.他们各执一端,各据其理.本文能过对"易道"之"道"与"原道"之"道"的比较、<易传>解易理论对"原道"论的影响等问题的阐析,探讨"原道"论的基本思想和<周易>对"原道"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继续教育必须破除"教育消费"观念,确立"教育生产"思维;破除"一次教育"观念,确立"终身教育"思维;破除"官本位"的观念,确立"民本位"的思维;破除"计划机制"观念,确立"市场机制"思维;破除"文凭教育"观念,确立"素质教育"思维。  相似文献   

6.
一、速读全文,在学生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板书图示。要求学生快速阅读《"友邦惊诧"论》全文,找出批判的几个对象。 (板书:"国府 "、"友邦 "、"日本 " ),接着再次速读全文,引导学生剖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爱国学生大肆诬陷,疯狂镇压,对"友邦"惟命是听,对日本侵略者不加抵抗,完全是忠实的 奴才 。显而易见,"国府 "与"友邦"、"日本"是 主奴 关系。日本"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还"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真是罪恶滔天,它是最大的 祸…  相似文献   

7.
在"微时代",习作教学应关注生活,努力推进"微"立意;深入观察,捕捉记录"微"见闻;聚焦细节,侧重偏向"微"描写;注重体验,真实再现"微"感受;自由大胆,力争扩大"微"想象。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孔融让梨"(英文版)为例,首先对批判性思维品格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细品故事,培养"探究"的意识;多维视角,培养"怀疑"的意识;开放话题,培养"开放"的意识;提供论据,培养"自信"的意识;纵观全局,培养"全貌"的意识;充实论据,培养"坚持"的意识;理性思考,培养"反思"的意识七个方面提出了小学生批判性思维品格的养成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师院校教育类课程"双导师制"开辟了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但在实践中"双导师制"却存在着培养理念由"知识本位"偏向"就业本位"的错误;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与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不协调;导师力量薄弱,受益学生少,制度红利不突出;导师动力不强,师生之间及导师之间交流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教学理念由"知识本位"和"职业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建立健全"双导师制"管理制度;加强"双导师制"导师队伍建设;建构导师小组,加强相互联系形成指导合力;增强学生的师范"专业情意",提高其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简明古代汉语字典>,举详实例藉以说明从"朱"得声的字如"珠"、"铢"等字以及与之声音相近的字如"渚"、"柱"和"椟"、"犊"等字均含有"小"义,以补众家"右文说"著作之遗.  相似文献   

11.
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存在方式不是为了去无限地追求功利性的目标,它与星空和道德法则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即为"顶天立地"。大学要担当起"顶天立地"的历史使命,需要做到:回归生活,辨正大学教化秉性;尊重生命,彰显学人存在本真;行为良善,明晰学术评判标准;坚守正义,勇载社会和谐重担;胸怀天下,堪担民族复兴大任。从具体行动上来看,需要做到:秉承"自强"精神,砺炼"顶天立地"办学的本领;坚持"弘毅"品格,张扬"顶天立地"办学的气魄;恪守"求是"作风,把控"顶天立地"办学的规律;挖掘"拓新"空间,优化"顶天立地"办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校本研修互助网建设依靠"创新"驱动全程,激生发展的第一动力;依靠"协调"统领全程,推动发展的持续优化;依靠"绿色"支撑全程,促进发展的永续生态;依靠"开放"服务全程,完善发展的融合格局;依靠"共享"贯穿全程,深化发展的成果内涵。  相似文献   

13.
把<红楼梦>第四回或"护官符"认定为<红楼梦>一书的"总纲"是"左"的文艺思想的产物,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在"红学"研究上的反映.这种"左"的观点目前仍有影响,应给予拔乱反正.<红楼梦>前五回是全书的"引子"部分,对全书起"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中第五回,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观看"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并聆听<红楼梦>"仙曲"对书中主要人物的性格、遭遇和归宿以及全书的基本情节和结局作出总体安排.因此,<红楼梦>中第五回应为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14.
<正>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是检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多角度优化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让学生有"兴致"说话,有"能力"说话;让学生会"自主"说话,会"科学"说话;让学生能"开心"说话,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1江苏版七年级下册"血管"一节的教学活动设计  相似文献   

15.
综合孔孟"信"德的优点和相互补充,主要启示如下:信是立身之本、立国之本,社会和谐之本;讲信要内心真诚无欺;行"信"要居仁由义,言行一致;加强诚信教育和修养。孔孟的"信"德有着共同缺陷:宗法等级之信;从"义"忽视利,缺乏规范刚性;没有法律与制度保证。孔子主要缺点:没有把"信"与"诚"相联;修养上不讲心性之修。孟子的主要缺点:可以言不必行,行不必果;强调存心、养心,少讲外学与习践;在诚信价值上两极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由<易传>的官学传统分析其具体性的学术特征.以<系辞上传>第十二章的上下文语境为主,指出文中"形而上"之所指乃"当下未形"之状,所以此"道"近似<易传>屡屡提及的"幾"之语义.由此出发,分析了"形而上"之"道"的形式化过程"形而上"→"形以前"(汉)→"形"之"上"(魏、晋、隋、唐)→"形而上"之"理(宋).通过比较以评价<易传>"形而上学"的得失由对"当下未形"之"幾"的把握,而重视感受性及知识中的"默会"成份,由此导向重视知识及境界的圆融性,不主抽象偏执;但感受性须落实到具体个体,不利于纯粹知识系统的建立.由对"当下"状态的重视,而强调"道"的合(人)情、合(天)理、合(法)则,不以偏概全,而以"时"为"中";但"随时变异以从道",客观上不利于"正义"观念的绝对化,所以中国缺少"自然法"传统.用"中"之"道"在"王"则容易蔽于"具体的政治性",而以"时"中"为手段,在百姓则容易流为"乡愿"的两可态度."道德"和"法"的绝对化、神圣性皆付阙如.  相似文献   

17.
保护学生表达欲望,使学生"敢"说;通过"听、读"训练,让他们"学"说;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会"说。  相似文献   

18.
方勇 《天中学刊》2001,16(1):15-19
郭象的<庄子注>,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庄子学著作,但它在很多方面却修改了庄子的学说一,以"独化"说诠释庄子关于"道"为万物本原的思想;二,以"足性逍遥"说诠释庄子关于"无待"才能"逍遥"的思想;三,以"寄之人事,当乎天命"说诠释庄子关于"无以人灭天"的思想;四,以"游外宏内"说诠释庄子关于"逍遥无为"、"外内不相及"的思想.故而<庄子注>并不是一部能够如实地反映出庄子思想本来面目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教研实际就是"研教",要到"教"中去,还要回到"研"中来。只有"走下去",才能将"研"置于"教"的环境中;只有"领进去",才能将"教"摆在"研"的平台上;只有"钻进去",才能将"教"的问题升华成"研"的课题;只有"拉起来",才能让"研"和"教"诚心相携,共同提升;只有让教师"站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教研的帮扶作用;只有"编出来",教研活动才能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更进一步去指导改变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和谐课堂"是尊重学生生命本性,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助推学生迸发活力和智慧的课堂。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原则是:营造民主与平等的氛围;运用交流与互动的策略;激发爱与被爱的感受;提升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热情;奠定成长与成才的基石。构建"和谐课堂"的五个方向是:由应试教学向能力培养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由灌输向引导转变;由"失败"向"成功"转变;由"偏爱"向"泛爱"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