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扩大,对电网动态过程的分析越来越复杂,对系统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过各种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共享,实现对变电运行的自动监视、管理、协调和控制,提高变电保护和控制性能,从而改善和提高电网的控制水平。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旧变电站升级改造工程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阳江地区部分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二次系统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基本概况,进而从不同方面对这部分旧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优化设计提出改进建议和升级技改的设计理念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5,(17)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电网运行水平不断提高,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大量在新建、扩建、改造变电站中得到应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是电网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标准问题,以及运行和检修的管理体制等问题。尤其近几年随着新一轮两网改造的实施,各个厂家新老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出现了一些不容易解决的技术难题,该文就是从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我们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相应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智能设备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一次设备状态量大大增加,运行人员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一、二次设备的实时信息。但是,由于目前的微机型二次设备考虑较多的是对以往设备功能的替代,导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独立运行,致使它们采集的大量信息白白流失,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为此,本文提出了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分了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指出了它的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4.
电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整个电网的一、二次设备信息进行综合利用,对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大的意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是一项提高变电站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电能服务的一项措施.随着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等高科技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综合自动化系统取代或更新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另一方面,保护本身也需要自检查、故障录波、事件记录、运行监视和控制管理等更强健的功能.发展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电力系统发展的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智能设备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一次设备状态量大大增加,运行人员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一、二次设备的实时信息。但是,由于目前的微机型二次设备考虑较多的是对以往设备功能的替代,导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独立运行,致使它们采集的大量信息白白流失,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分了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指出了它的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6.
随着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广泛应用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智能设备采集的模拟量、开关量、一次设备状态量大大增加,运行人员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一、二次设备的实时信息。但是,由于目前的微机型二次设备考虑较多的是对以往设备功能的替代,导致这些设备基本上是独立运行,致使它们采集的大量信息白白流失,未能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并分析了电网继电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成,指出了它的功能所在。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企业变电站的供电方式,结合企业变电站系统的运行模式,对目前企业变电站二次设备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给予分析、总结,并指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电网建设力度不断加快,变电站作为电网运行的重要枢纽,具有分流和变压的重要作用。当前变电站内自动化系统已全面普及,有效的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稳定性。而且在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部分新型材料及设备已全面开始应用,系统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得以全面提升,这对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文中从变电站稳定自动化系统的概述入手,分析了变压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和管理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继电保护装置是关系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设备,是电力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三道防线,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等实现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功能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设计,对变电站全部设备的运行情况执行监视、测量、控制和协调的一种综合性的自动化系统。通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内各设备间相互交换信息提高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对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因插件老化故障等进行了初步的解决方案。讲解当前继电保护装置因通讯插件老化问题导致调度无法正常监控无人值班站的保护装置运行状况以及运行人员频繁到站内进行手动复归的解决思路。对现场状况集思广益:由保护装置引出电源线接入测控装置从而引出硬接点,根本上解决站内插件老化等因素导致软报文无法有效上送数据的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企业变电站的供电方式,结合企业变电站系统的运行模式,对目前企业变电站二次设备微机保护综合自动化系统给予分析、总结,并指出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杨涛 《科技风》2013,(10):6-7
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规模集成电子元件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电子元件抗过电压、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也随之显现。本文通过对变电站二次系统过电压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经济运行。而一个变电站运行情况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二次设备的工作性能。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可靠性及经济性,一个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要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  相似文献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目前系统的构成仍以单机单网的结构为主,存在一定缺陷.针对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单机单网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施双机双网技术,给出了双机双网技术的实现方法,消除原有单机单网结构系统的缺陷,保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更加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19)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应的无人值班变电站的数量也在持续增多,变电站的值班方式也逐渐从就地监控转变为了远程集中监控,通过监控系统中的各种手段,可以使监控人员对无人值班变电站的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掌握,以此来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本文对无人值班变电站设备异常信息监控系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综合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微机化的数字系统,对电磁干扰尤其敏感,变电站还是一个复杂的强电磁干扰场,这需要综合自动化系统设备本身质量要高,同时要求在设计、施工过程中将电磁干扰问题妥善处理,保证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运行具有安全性和可靠性。本文主要阐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的任务、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工频干扰和高频干扰的防治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广泛,随着系统功能不断扩大,技术指标不断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变的越来越重要.尤其在目前数字化变电站加速发展,变电站的信息量日益庞大,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对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对电力系统高效、高质、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两网"改造的深入和电网运行水平的提高,大量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又减少了人为误操作的可能。采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应用的方向,也是电网发展的趋势,但同样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问题。基于运行经验,本文介绍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从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当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领域中,随着智能化电气的发展,特别是智能化一次设备的出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开始了全新的领域。本文论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特征、结构及功能划分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电网运行效率和速度的飞速提高,各级调度中心对信息的掌握要求也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及时掌握电网的运行情况和变电站各电器设备的运行状况十分重要,是提高变电站控制能力的关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变电站工作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管理措施、体系,这种管理措施即为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变电站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远程操控技术为一体的新的技术模式。本文就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备功能综合化、结构电脑化、操作监视屏幕化、运行管理智能化等优势特征,近年来,在电力系统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其在现场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改造与维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目前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现存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