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工业锅炉烟气综合利用来实现节能,是把传统工业锅炉排出的废烟气,流经烟道换热器换热,达到烟道余热的利用,从而实现用烟道换热器替代蒸汽锅炉的目的;充分利用烟道余热,减小职工劳动强度,进而实现节能降耗,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锅炉在运行中排放大量高温烟气,这部分烟气中蕴含着丰富的余热资源。排烟热损失是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约占锅炉总热损失的80%。一般情况下,排烟温度每升高20℃,锅炉热效率就降低约1%,因此回收烟气中的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是提高加热炉热效率、减少加热炉燃料耗量最重要的技术措施。烟气余热主要是通过换热器进行回收,用于燃烧空气预热、锅炉给水预热或加热热介质油等,应根据现场条件确定具体的热回收方案。  相似文献   

3.
我国明文规定,社会的生产发展必须建立在节能的基础上,倡导对节能技术进行开发研究,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的作用。通过不同方面探讨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处理技术,对其它锅炉的烟气余热回收节能技术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可以提高机组热效率,节能、节水、降低锅炉烟尘排放,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是火力发电机组完成节能指标、降低运营费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针对1000MW机组安装烟气余热回收装置的系统构成、可靠性分析以及经济分析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项目简介 针对工业领域前两大耗能设备电站锅炉和工业锅炉所蕴含的巨大节能减排潜力,华北电力大学徐进良教授牵头开展了973项目“锅炉低温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的基础研究”,合作单位包括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及理化技术研究所、广州能源研究所等。该项目针对烟气余热利用效率低、成本高、缺乏合理评价体系、回收烟气中水蒸气潜热存在露点腐蚀等能源领域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展开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6.
余热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由燃料燃烧、各种热能换热设备、用能设备和化学反应设备产生而未被用尽的能量资源,其数量十分可观。尤其是电厂锅炉在运行过程中排烟带入大气的热量,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这部分余热是潜力很大的能量资源。我国有大批中小型电站锅炉设计排烟温度较高,运行时间较长,有些锅炉的排烟温度甚至高达200℃,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充分利用能量资源,可在锅炉尾部加装余热利用设备来回收利用这部分余热。以某电厂680t/h锅炉为例,对锅炉尾部烟道加装低温省煤器改造并进行热态性能试验和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7.
《科技风》2017,(12)
通过拆除原有环冷机旧有废气排空装置和采暖换热系统,并加装环冷机废气回收及优选了矿料小车与回收烟罩间的密封材料对小车密封系统改造,同时对原系统热矿与冷风直接交换热量为废烟气加热锅炉后循环进入环冷机冷却矿料的工艺进行改造,将环冷机部分废热烟气通过余热锅炉回收换热而产生的过热蒸汽,用于驱动汽轮发电机组发电。  相似文献   

8.
刘军培 《科技风》2012,(7):125-126
烟道式废热锅炉是化工装置中余热回收系统的主要设备,烟道式废热锅炉的烟气入口端固定管板,既承受壳程锅炉水的压力,又要承受管、壳程之间的温度应力,同时还有高温烟气对管头的冲蚀,操作工况非常苛刻,苛刻的操作条件极易引起管板产生变形、管头开裂等破坏,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本文介绍一种挠性薄管板烟道式废热锅炉的设计,管板周边的布管空白区域可有效地补偿管、壳程之间的温度应力,确保废热锅炉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泥处理难是我国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利用烟气余热的污泥处理技术,将污泥处理与节能减排相结合,这为城市污泥处理开辟了一条以废治废,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18)
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如何在高耗能产业链中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并充分利用相关余热资源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利用热泵技术回收电厂汽轮机排汽余热便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例证。热泵即是一种在外界驱动力的作用下,将低位能回收并同驱动力所给予的耗能一起作为供热能源的循环系统,该系统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应,是新形势下回收利用余热废热技术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徐佳 《科技风》2013,(8):62
高效和节能,随着经济的发展,渐渐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两大口号。新的经济时代,节能降耗将成为工业生产过程中不断追求的两个目标。如何做到工业生产的高效节能,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关心的话题。企业中的工业锅炉对能源的消耗量极为巨大,如何对工业锅炉是实现节能和降耗,成为锅炉使用企业面对的一个极为重要课题。本文主要是探究工业锅炉运行过程中进行锅炉检验的方法、内容,并对锅炉运行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状况为例经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利用烟气余热,降低排烟温度,提高锅炉热效率,工业锅炉的尾部都加装了空气预热器。但是作为锅炉尾部的空气预热器,通常是含有水蒸汽和硫酸蒸汽的低温烟气区域,工作条件比较恶劣,容易出现低温腐蚀和堵灰。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经验,对造成低温腐蚀的原因从环境、设计、设备、管理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归纳,针对不同的起因,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生产生活上我国的能源利用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形式发展成为现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天然气作为绿色环保的燃料能源,受到社会各级的广泛推崇被广泛的开发和使用。当前,燃气锅炉在使用过程中排放的烟气温度较高,如果能够有效回收烟气余热,降低烟气的排放温度,就能够大大提升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本文就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进行了探索和研究,首先介绍了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技术的发展历史,接着分析了当前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的主要应用技术和具体应用,最后对燃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燃气锅炉的供热效率,为改善燃气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高效煤粉环保工业锅炉技术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环保技术,对于提高煤炭清洁利用水平、改善大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山东省是能源消费大省,资源环境面临重大压力,加快高效煤粉环保工业锅炉技术推广应用势在必行。本文对山东省煤粉锅炉以用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参考其他地区推广高效煤粉锅炉的做法,提出了山东省推广应用高效煤粉锅炉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这已经成为我国政府在各方面进行建设的准则。因此,对于很多的大型工业来说,锅炉污水的回收和综合利用已经成为了一大重要任务。要想做好工业锅炉污水的回收和综合利用,首先要明确工业锅炉污水是什么,其次还应该明确为何要对工业锅炉污水进行回收利用,除此之外还应该了解如何才能够做到对工业锅炉污水的回收和利用,最终阐释工业锅炉污水的回收和利用能够获得怎样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15)
本文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的富余煤气利用经济性进行分析,对余热余能回收技术的资源分布以及利用情况,对余热余能余气的资源回收利用潜力进行分析,估算余热余能资源量,结合钢铁企业应用实例,指导企业可以对余热余能余气资源充分综合利用,实现余热余能并联发电、烧结矿余热回收发电,发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能源回收综合利用率,并且可以节能减排,充分降低企业的经济成本投入,达到能源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的世纪以来,节能减排成为发展的主旋律,并逐渐开始受到企业以及社会的重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能法》自2008年4月1日实施以来,锅炉的节能成为了更加热门的课题,为此,本文对锅炉定排、连排污水及余热再利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通过对锅炉运行的深入调查和排污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将锅炉定排、连排污水回收利用、排污扩容蒸汽的回收及排污水用于烟气脱硫脱氮等方案并得到了有效运用,达到了节水、节热的目的,为企业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更创造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6,(15)
本文主要就锅炉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高效运行与节能减排,展开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就造成锅炉安全运行事故的原因及技术突破予以了简要的概述,然后针对具体的安全高效运行设计展开深入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电站锅炉、燃煤工业锅炉、燃油燃气锅炉、余热锅炉等四方面内容的设计工作,结合本次研究基于运行设计,提出了烟气深度冷却技术、除尘增效技术等相关节能减排技术。最终希望借助于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给相关的设计人员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烧结机机尾烟气进行余热发电,不仅可以减少企业能耗,降低成本,还具有极大的社会环保效益。本文首先分析了烧结机机尾烟气余热发电的系统设计,然后就余热发电中存在的瓶颈、技术原则和特点进行了阐述,最后验证了其技术经济性。烧结机机尾烟气余热发电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将烧结机控制系统和余热锅炉分开,灵活采用电动蝶阀,采用耐酸腐蚀的电除尘器,防止其结露现象。经过验证余热发电系统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可以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在实践过程中,余热发电是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中,通过窑尾SP锅炉和窑头AQC锅炉的共同作用,将窑尾和窑头排出的废气进行余热回收换热,从而产生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的能量,使能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本文就余热发电电气调试的集中试验方法进行分析,以提高能量转换的有效率,实现并网发电,达到节能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