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诗经》时代,桃花就是女性青春、美丽容颜和婚姻幸福的象征;唐代开始,描写桃花的文学作品大量增加;宋代园艺业发达,花卉仍然是文学创作常用的题材。宋代桃花意象作品比唐代增加很多,宋词中桃花意象在常见花卉意象中位居前列。由于诗词体裁的不同以及时代、社会等因素,宋词中桃花意象的象征意义具有不同于唐诗的特征。宋词中的桃花意象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桃花和桃花源,象征爱情和超脱的境界。宋词中桃花意象所象征的爱情往往是感伤的。南宋时期,士大夫、文人注重对情感性灵的醒悟和品味,追求隐逸、超脱的境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成为南宋词中常见的意象。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与刘义庆《幽明录》中的天台遇仙故事共同孕育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典型意象———桃源意象。到了唐宋时代,词人们广泛运用这一意象来描摹自身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追求,由此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桃源作品。在这些作品中,美丽的神仙传说与唐宋词人特有的缠绵细致的情感相结合,使得这一意象散发出令人怦然心动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3.
"巫山云雨"意象在唐诗与宋词中有着不同的表现,相关的词汇在宋词中出现频率比唐诗有所增多.唐诗中"巫山云雨"含义丰富,用法灵活,不似宋词里全关风月,这是由于世风及诗词的不同地位所决定.唐诗宋词中的"巫山云雨"意象常与相关或相近意象一起组成意象群.  相似文献   

4.
《全宋词》中有大量雪意象,众多宋词名家都有包含雪意象的佳作。这些雪意象内涵丰富、含义多样,为宋词的灿烂增色不少。促成雪意象在宋词中繁荣的原因既有外在的政治经济因素,更有词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诗歌意象为切入点,探讨了陶诗三种鸟意象的意象类型、意象结构及其象征意义。其旨要有五:一是鸟意象是陶渊明全部人生历程形象生动的艺术写照和艺术化身;二是飞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少年乐观的幻想——生命飞舟;三是羁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出仕慨叹的深悲——自我警醒;四是归鸟意象揉合着陶渊明归耕欣愉的妙悟——精神家园;五是陶诗鸟意象另辟一境,对中国诗歌意象艺术的发展与创新以及山水诗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栏杆”一词从汉朝出现到在宋词中多次出现 ,逐渐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特定词语。在宋词中 ,凭栏的心情大致有以下几种 :闺怨、伤春、忆旧、思乡、伤别、抒愤和怀古。栏杆意象的出现与我国古代登高的习俗和宋人独特的环境有关。反映了宋人不同阶段的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7.
宋词洞庭湖意象渊源流长,有动态与静态的洞庭湖,有整体或复合与个别或局部的洞庭湖,往往与其他意象叠加组合在一起,共同表达词人的思情意绪.作为一个文学符号,洞庭湖意象亦传达了宋代词人特有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真实婉转,浑厚玲珑,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特别是诗中的很多具体意象(如鸟、云、菊、松、酒等)都有其深刻的象征隐喻意义,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情操,是诗人人格的再现。但若将“鸟、(云)”、“菊(松)”、“酒”(包括各自类似的意象)三单论其一是片面的,只有三的完美统一才构成一个完整的“陶渊明”。只有将艺术性和思想性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把握陶渊明诗歌,才能真正认识陶渊明其人。  相似文献   

9.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又一艺术高峰,作为宋词精髓的意象的复杂和高深,加大了翻译宋词的难度,使宋词的翻译成为译界的一大难题。本文从格式塔意象再造的视角出发,探讨宋词中意象的翻译,认为意象的格式塔意象再造有利于译文更好的传递宋词中的语言美和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宋词中有很多写到落花的词。落花意象以其“伤春”与“伤逝”的凄美之情触动人心,它们寄寓了词人不同的人生际遇、人生态度和追求。男性词人从男性角度看落花、男性词人以女性角度看落花、女性词人从女性角度看落花,使得宋词中落花意象具有不同的情感内涵。此外,宋词中落花意象还影响到当代流行歌词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从桃源到醉乡——试论王绩对陶诗文化内涵的继承与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文学史上,王绩之所以率先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传统,主要在于其人格精神、思想认识与陶渊明有相契之处。然而王绩的人生境界与陶渊明略有差异,故其田园诗风貌亦有别于陶,流露出浓重的名士之气,而略于表现村居生活之淳美,可谓得其真而未得其淳  相似文献   

12.
历来关于金元词分期的若干看法,存在着共同的视界缺憾。考察金元词的演进必须注意到金元词与南宋词的共时性与互动性、王朝更叠带来的词坛新变、词人群体对词坛走向的影响以及词学观念衍变所起的作用。打破朝代分野,将金元词与南宋词置于同一层面进行观照,可将三朝词视为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由此可将整个金、南宋和元代词史划分为借才异代、气象鼎盛、遗民悲歌、延续传承和曲终奏雅五个阶段,勾勒这240年间词坛由蓄势、爆发,到略作消歇而又复振的演进轨迹和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元代散曲<白苧歌>的渊源要追溯到我国古代著名的乐舞<白纻>歌舞.从<白纻>歌舞演变为散曲<白苧歌>经历了乐府<白纻歌>、宋词<白苎>和元代散曲<白苧歌>三个阶段.<白纻歌>是配合<白纻舞>表演的歌曲,在唐代被广泛传唱,于宋代演化成词调<白苎>.<白苎>词调在被用作杂剧、诸宫调等唱调过程中,逐渐由词转化成了散曲<白苧歌>.  相似文献   

14.
宋初词坛婉约称尊,到元祐时期,婉约词的地位开始松动,出现了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协律与出律;一是婉约与豪放;一是言情与言志。元祐词人关于词的本色的争议并不是为了彻底颠覆婉约词的地位,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词以新的内涵,形成了兼融并蓄的本色观。  相似文献   

15.
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承自屈原、宋玉作品,并在功能、形式、称名上有所变革,体现了诗、骚、赋三体之交融。在功能上,屈、宋作品之乱辞,并非皆为归总篇旨,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亦除归总篇旨外,还有画龙点睛、提升境界等功能;在形式上,屈、宋作品乱辞非皆"变章乱节",汉魏六朝散体赋中的乱辞,则多采用与主体部分不同的骚体句,有的在句式和语言风格上还出现了新变;在称名上,汉魏六朝时期一些赋卒章有"歌曰""诗曰""辞曰""颂曰""已矣哉"等,与"乱曰"名异而实同。  相似文献   

16.
序跋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往往在一部谱牒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元代始,邀请著名学者、政界人士作谱序的风气日益盛行。清代中叶以经世致用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陶澍就曾先后为26部族谱作过序。陶澍谱序内容丰富,剖析这些谱序,有利于我们了解陶谢的谱学思想并认识其谱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南宋遗民词人的仕隐之惑,是指他们在宋元易代之际的特殊历史环境下因生活的贫困和政治的压力不得不出仕元朝学官而导致的一种心理矛盾困惑的悲剧性生命体验,它源于遗民词人在生存困境和宋元文化环境对比中激发起来的遗民意识的勃兴。  相似文献   

18.
在婉约词的意象群中,蜡烛是独具特色的意象之一。本文考察了宋词中三组较为典型的烛意象,并将其与诗歌的同类作品加以比较,试图以点窥面,探究词体文学在抒情达意方面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20.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两株奇葩,具有恒久的魅力,这与其选择各种动人的意象不无关系。唐诗宋词最常用的意象有月、梧桐、夕阳等,现就这几种意象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