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梁洁 《甘肃教育》2004,(6):13-13
情感是对外界刺激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愤怒等。幼儿的情感具有直觉性、冲动性的显著特征,常常会因某种强烈的情境刺激而引起情绪体验,并且直接体现在外部行动上。在教育过程中,我针对幼儿情感特点,抓住时机,运用艺术手段、文学形象和拟人化的方法来矫正幼儿的情绪,  相似文献   

4.
5.
我爸爸三岁     
我是饭小团,调皮可爱的小女生,今年三岁了,是一名幼儿园小班的小朋友。今天要来说说我的爸爸,嘻嘻,他今年也三岁!  相似文献   

6.
孙英 《辽宁教育》2002,(12):21-21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一面为自己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而兴奋,一面深刻地感触到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灾难。事实证明,只有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维持人类的生存。然而,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水平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环保意识与人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密切相关,但是简而言之,它又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良好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从小培养。儿童正处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所以儿童生态环境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笔者对儿童生态环境教育的几点建议:(一)创设与生态环境教育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王香云 《山东教育》2005,(18):62-62
当前幼儿,特别是独生子女已成为家庭中关怀、照顾的重点对象,过种单向的爱使大多数幼儿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自私、任性、不尊重长辈、不关心他人等不良品格。若孩子从小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将来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才能养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8.
这些日子,儿子突然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了兴趣,一会儿说:“妈妈,人的心脏在左边,一直不停地跳。”一会儿又问:“你说吃下去的东西要经过哪些地方才到大肠?”一问才知道,儿子班上正进行有关人体科学的教育。由此我想到了家庭中该如何开展科学教育这一问题。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可用来进行科学教育的内容无处不在。比如,教孩子了解人体结构、器官及其功能,知道怎样去爱护它们;感受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了解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的生命过程,知道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近半个世纪有关研究表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的关键期;8个月是分辨大小、多少的关键期;2至3岁是教孩子怎样做到有规矩的关键期;3岁是计算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指数数和点数、按要求取物品及说出个数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探讨幼儿科学教育的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2~3岁幼儿的科学教育缺乏深人的探讨。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在由感知运算阶段到前运算阶段第一水平的转变过程中,他们还不具备抽象的符号运算能力。尽管如此,笔者认为,2-3岁的幼儿还是可以进行科学教育的。本文想就如何对这一阶段的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做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国际理解教育在20世纪80~90年代经历了激烈论争,其内容涉及国际理解教育的目标、出发点、价值观等问题,对美国国际理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系统梳理论争的背景及主要内容,拟对我国的国际理解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之浅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自身体系和珠海校区建设情况,谈论了实验教学、素质教育以及学科实验室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公民社会就是"公民"作为社会主体的社会,公民社会在成长和发展中应具有相应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文化体系。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是融为一体的。公民社会的本质不仅可以从制度层面体现出来,而且有着深刻的文化价值蕴涵。公民社会的文化价值状态反映着公民文化的内涵。公民文化是社会民主制度建构的基础。公民文化的培育既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也是一项根本的社会使命。公民文化的培育能够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和完善。公民社会与公民文化是公民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公民文化与公民教育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公民教育主要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公民伦理教育和公民责权教育。公民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传统的反映和文化合理性的表达。理性精神、伦理精神和公共精神是公民教育的文化诉求。  相似文献   

14.
由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苏州市高新区实验小学等8所小学合作开展的双语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经过6年的探索,使小学毕业生具备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的同时,综合素质也得到全面提高,取得了预期成效。参与实验的校长、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验取得成功是在确立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实验目标,培养学习型的科研队伍,探索科学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机制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晏阳初先生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于抗战前十年间在河北省定县所开展的平民教育实验,总结了该项实验的基本经验。这些经验对于推动今后的县(含县级市、区)、镇(乡)、村的社区教育向更深层次和更大范围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格局已经形成。教师只有转变观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素质,英语教学若能坚持“六多”“六少”定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力学是工科和理科大部分专业的基础课,实验是学生消化和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分析比较了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异同优劣,并采用B/S(Browser/Server)架构构建了力学虚拟实验系统。介绍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以及具体实现过程。实践证明,力学虚拟实验既能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减少教育投资,又能丰富实验手段、提升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和乡村建设遗产。乡村教育实验充分发挥民间办教的积极性,提高办学实效;以全体农民为教育对象,关注成年农民的"失学"问题;采取科学务实的改革方法,基于广泛调查和深入研究全面了解农民和农村发展需要。乡村教育实验对我国当前的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用细线和小球演示物理实验的教学经验,说明了用小器材可做大实验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培养公民还是人才--对我国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前 ,我国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人才”而不是“公民” ,这种目标定位上的偏离是导致基础教育病端丛生的一个重要根源。基础教育要步入正轨 ,必须以培养公民为其基本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