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信,是许多情商能力的根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觉得孩子没自信,也不够坚强独立?父母往往不懂尊重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从出生起,父母就该把孩子视为  相似文献   

2.
自信,是许多情商能力的根基。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觉得孩子没自信,也不够坚强独立?父母往往不懂尊重孩子。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从出生起,父母就该把孩子视为另一独立个体。在和孩子说话时,尊重孩子的父母会认真倾听,不随意斥责。研究显示,被父母尊重的孩子,更乐于合作,对人友善,懂礼貌,也更能独立。  相似文献   

3.
我发现有些做父母的真是很糊涂。说他们糊涂吧,他们却是那么会赚钱;说他们对孩子不好吧,他们却是那么舍得给孩子钱,甚至是成千上万地给。其实,他们的糊涂恰好就表现在这方面,表现在只善于赚钱,只喜欢通过给钱来表达对孩子的爱。于是许多这样的父母,也就通过赚钱,通过给线,葬送了被他们视为心肝宝贝和掌上明珠的孩子。深圳的一对父母,由于太会赚钱了,也就忙得没有时间来管孩子。为了表示他们的内疚和爱意,他们就大把大把地把钱塞到孩子手里,好让孩子过得开心些。这个正在上初中的男孩,开始是拿钱请同学  相似文献   

4.
你希望你的孩子成为幸福的人吗?那你就应该让孩子经受一些艰难困苦,培养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品格。当今,许多父母只知道一味地为子女创造幸福,对孩子吃喝讲求高营养,穿戴追求高档次,玩具  相似文献   

5.
中国父母爱孩子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总而言之“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然而许多孩子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以是歌星,是影星或球星,但很少有人能想到自己的父母。另外,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还有颇多抱怨,惹得很多父母感叹“好心没好报!”面对父母的无奈和疑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胡玉顺表示:父母应补上“效能训练课”,从而使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更具智慧。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的家长一辈子甘愿为儿女付出,从孩子上幼儿园、上小学、上中学、上大学,到找工作、结婚、生孩子,父母无时不在操心。“为孩子把心都操碎了”,是许多家长都有的感受。然而,许多做子女的却体会不到这些,他们喜爱和崇拜的人可能是歌星、影星或政界、商界的巨头,而很少是父母。在一些调查中,孩子们对为他们“操碎了心”的父母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有颇多抱怨。于是,许多家长都这样感叹:“好心没有好报啊!”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做父母的总是害怕自己为孩子做得太少,欠孩子的太多,总想尽一切努力把儿女们的生活安排得完美无缺,使他们将来的日子无忧无虑(free fromcare)。然而,在美国做父母的很少为自己孩子的前程担忧,他们认为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做父母的应教给孩子正确的人生观(outlook on li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每个家庭只有一两个孩子.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较以前更高、更苛刻。大部分父母并没有让孩子自由地成长,却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教育孩子。他们总认为“我为你们付出这么多,你们就应该好好听父母的话”.大部分父母希望孩子们以“好好听话”的方式回报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换句话说.父母并没有理解孩子的特性和成长速度.一味地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期待和想法绝对正确,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但却把他们留在了农村家里。一年中他们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他们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重。在我们一起聊吧的QQ群中,就有着许多这样的留守娃。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怎样绕开那些心理暗礁,做个健康快乐的幸福娃呢?今天,我们就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宁夏教育》2009,(11):78-78
现在有些父母很忙,忙着赚钱,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对家庭来说最为重要的事情——和孩子交流。家庭中,谁正充当着孩子的“代理父母”呢?一是课外辅导班。许多家长认为,只要有了钱,就可以成就孩子的学业。因此,他们不断地赚钱,再把钱投入到各式各样的课外辅导班。孩子既要学语、数、外,又奔波在各种绘画、舞蹈班之间。二是膈代教育。许多年轻夫妇忙于工作,将孩子的教育全权交给自己的父母。  相似文献   

11.
<正>现在许多父母过分看重孩子在学习上是否获得好成绩,是否拥有很强的上进心。然而对于孩子的责任品格、他或她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孩子的父母们关心的却很少。孩子的品格由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所构成。孩子无论是好是坏,父母和老师都会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设想有一天有人问你的孩子:"你的父母、老师是如何影响并培养你的品格的?"你希望他们怎么回答?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品格,注重学生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生活中,大人教育孩子,早已习惯了对孩子发号施令,他们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孩子的头上,而很少考虑到孩子内心真实感受。当自己的愿望和孩子的想法产生冲突时,做父母的往往就会对孩子大失所望或恨铁不成钢;而当发现孩子有过错时,有些父母更是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体罚,在他们看来,厉声训斥及打骂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其实,这样做其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3.
正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都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你也许会说,不知道该跟孩子聊些什么,甚至能直接把天聊死。是时候get一些和孩子愉快聊天的新技能了。我发现很多父母是不跟或者很少跟孩子聊天的。日常的对话,通常聊的就是生活和学习,很少"扯开了"聊点什么。就像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一起玩,也有很多父母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聊天。但其实各种闲聊,在亲子关系和孩子的教育中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孩子应当十全十美,这种不切实际的企盼是招致父母严词攻击子女的又一常见导火索。许多在言辞上虐待子女的父母本身就是很成功的人,但是十分常见的是,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家庭变成了事业压力的发泄场所。(酗酒的父母也会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然后又用孩子的失败作为酗酒的理由。)追求完美的家长们似乎生活在这样的幻想之中,即如果能让孩子十全十美,他们的家庭也就十全十美了。他们把追求安定生活的重担放到孩子身上,这样便可以回避他们作为父母无法提供这种生活的事实。孩子失败了,就成了家庭问题的替罪羊。这时,孩子又得承受他们的责难。  相似文献   

15.
“独生子女容易走向无情、无能、无责任感。要让孩子自己付出爱,给孩子爱父母、爱他人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爱他们,否则就会导致‘无情’。奉劝父母们要学会享受儿女,而不是伺候儿女,孩子的‘无能’是父母过度保护带来的。‘无责任感’是因为父母老是帮孩子承担责任,聪明的父母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教育专家卢勤  相似文献   

16.
鹰与风筝     
郑乐平 《家庭教育》2001,(12):41-41
让孩子成为“鹰”,还是“风筝”,实际上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养育子女的理念。把孩子视为风筝,实际上将孩子看做一个被动者,一个由父母牵引、操控的“物体”。按照这一理念,孩子的一切行动,就得向父母汇报。由此,查看孩子的日记、信件,询问与同学、朋友通电话的内容,而不管孩子本身是否愿意,就成了十分自然的事。持此一理念的父母,还容易将自己的愿望、梦想强加给孩子。他们为孩子设计好了一  相似文献   

17.
从前的父母要为孩子操劳一切。他们自己把孩子接生下来,然后种植、采摘食物喂养孩子;纺纱织布给孩子缝衣服;在漫漫长夜里陪伴着病中的孩子,为他们祈祷;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给他们种种生存的技能。虽然孩子们与父母一道要经受许多苦难,但父母与孩子的心始终紧紧相连,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重于山,浓于血。现在的父母似乎轻松多了。家庭  相似文献   

18.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19.
当孩子由小学升入初中,由儿童变成少年,许多家长惊奇地发现,孩子已不再是“乖宝宝”:他们把父母的忠言当啰唆,把父母的关心叫“独裁”,他们不愿与父母交流,固执地将父母挡在“小天地”的门外。  相似文献   

20.
柳晔 《家教指南》2007,(9):29-30
小学生素来爱挑食,这也不吃,那也不吃,真是急坏了父母。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到目前为止,已连续三年把主题定为"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了。面对孩子们的挑食,是一味责备他们,还是想想是否该为孩子做点什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