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首先介绍了各个学者对准定语句式"N1+的+N2+V+得+R"所作的不同研究,然后基于收集到的语料提出此类句式是构式语法的多重传承模式所致,即准定语句式"N1+的+N2+V+得+R"是动结构式、拷贝构式和所有格构式共同传承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伪定语构式"N1+的+N2+V+得+R"一直受到各个学者所关注,各学者尝试用各种不同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如从认知与生成的角度,或者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来分析其形成机制。本文认为此构式是词汇压制,即动词压制所致,且补语R的语义指向和语境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汤景鑫 《现代语文》2009,(10):46-48
本文从配价语法、语义指向和语音特征等角度对“N1+V1V2+N2”句式进行了分析,讨论能使其产生“致使”意义的制约条件,并分情况讨论了V1V2可能有的配价组合方式,得出了“N1+V1V2+N2”结构只有在V2是一价动词时才能够产生“致使”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讲到的主谓结构作状态补语的B类格式V1 得 N V2语义特征,补语的语义指向等问题进行探讨,从而进一步明确对B类格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构式"NP+V起来+AP"是现代汉语口语以及书面语中使用极为普遍的一种表达格式,也逐渐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对某人、某事物的主观评价。本文综述前人研究,罗列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从句法结构、语义特点、语用功能、与英语中动句的比较以及教学建议等角度进行总结,从而达到对构式"NP+V起来+AP"进一步认识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周文华 《文教资料》2007,(7):181-183
“N1 让 N2 V得 R”因其R的所指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语义,造成歧义,且歧义的分布在非疑问句和疑问句中也是不一样的。“让”字句可表致使和被动义,因此我们可以用相应的形式标记“使”和“被”字替代“让”来分化歧义。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式屡见不鲜,前贤已经对此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通过从(N)、V、得、NP、VP五个部分着手,对此类句式的成分构成可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V得/不着"与"V得/不到"都属于能性述补结构,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又存在着交叉和不同。由于它们属于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所以容易造成留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偏误,为了提高教学解释的理论性,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结构的用法,可以从构式的角度对可能补语"V得/不着"与"V得/不到"进行分析,找出两种结构能够互相替换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通过语义分析和结构类型分析探求其不同的语法意义,结合构式理论和语义分析进而总结两种结构对V选择和制约的规律性,以阐明二者运用不对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V得/不着"与"V得/不到"都属于能性述补结构,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又存在着交叉和不同。由于它们属于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所以容易造成留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偏误,为了提高教学解释的理论性,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结构的用法,可以从构式的角度对可能补语"V得/不着"与"V得/不到"进行分析,找出两种结构能够互相替换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通过语义分析和结构类型分析探求其不同的语法意义,结合构式理论和语义分析进而总结两种结构对V选择和制约的规律性,以阐明二者运用不对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的“(N)+V得+NP+VP”句在语义平面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文章将从“(N)+V得+NP+VP”句的基本语义结构、“(N)+V得+VP+VP”句各部分的语义关系、“(N)+V得+NT+VP”句的语义结构模式对这类句式作一语义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中“VP1得+VP2”结构中“VP1得”的话题化的考察,发现“VP1得”作为话题具有句法和语义上的一系列表现:前置性、话题后的停顿或语音延长、话题标记、话题的省略、话题的并列、话题和副词的位置关系、话题的体词化、话题与句子自然重音的关系、“VP2”部分的述谓性表现等;“VP1得”还具有体词性话题所具有的话语功能,而这些功能和“VP1得”作为话题与后面述题之间深层次的语义关系紧密相连。“VP1得+VP2”结构中VP1和VP2之间的语义关系,归结为用“VP2”说明“VP1得”所涉及的动作或状态的量幅。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中,“(N)+V得+NP+VP”句屡见不鲜,文章主要从(N)+V得+NP+VP句的缺省现象、焦点问题及其与语境的关系三个方面时此类句式进行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3.
项娟 《现代语文》2016,(4):72-74
"NP_1的NP_2+V得R"句式是一类特殊的汉语句式,近年来成为语法学界热议的句式之一。人们通常将"NP_1的NP_2"称为准定语或者伪定语结构,并从生成语法角度和认知语法角度对此类句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拟从构式语法的研究视角对此类句式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具有固定的句法形式,但是语义内容不同。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句法和语义的角度,对准定语句式"NP_1的NP_2+V得R"的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以期对这一句式各组成成分的句法特征,语义特征及该句式特有的构式意义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4.
《湘南学院学报》2018,(1):77-82
现代汉语语境中,存在着"VP1+不+VP2"和"VP2+不+VP1"的表意形式,如"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一类。该格式中,由于"VP1、VP2、不"这三构成要素前后顺序的不同,会形成选择、预设条件等不同的表意模式。这应该和"不"的否定辖域及VP1、VP2的内部动宾关系有关。通过对比分析"VP1+不+VP2、VP2+不+VP1、不+VP1+VP2、不+VP2+VP1"四种格式,探讨其语义差异。  相似文献   

15.
NP1NP2地VP作为一种构式有其存在的理据性,该构式具有表达主观量这一基本构式义,在表达主观量时主要表达的是主观大量义,极少数表达的是主观小量义,还有一些需结合语境才能判断。进入该构式的多项式NP具有以下特征:绝大多数以2+2式节律出现;其语序安排体现量的特征;是构式义实现的必要条件;必须是相同义位的组合。地的隐现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多项式NP组合的临时性的强弱;多项式NP是否是VP的论元成分;整个构式的韵律需求;VP是否具有复杂形式。进入该构式的VP的核心动词主要是动作动词和使令动词,且VP主要以复杂形式出现;VP与多项式NP之间存在有界/无界的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从语义角度可把"V得+NP+都+VP"这一格式分成两大类,并从语义指向和句法两个方面探讨了两种格式的特点,提出了该格式进行变换需具备的几个条件,以及分化该格式歧义的一些办法.  相似文献   

17.
汉语的补语从补语的语法意义可以分成很多类别,如结果、可能、程度、趋向等;当然还可以从别的方面对其进行分类。另外,对补语的研究有不少论述,角度也各不相同。文章对补语的分类采用从补语的语法意义角度的分类,主要对其状态补语中"V得NV",主谓结构做补语的这个小类,从语义指向的角度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反转致使句在具有因果致使关系的语义上整合,动宾的形式组合构成句子结构的致使义,在句法、语义上完成了对已有语法结构的依附、对组成部分的变异。无生命的致事主语因具备致使作用力突显了役事的超预期接受;宾语与结果成分紧邻,突显致使作用的直接性。特别的句法结构引起陌生化感觉,延长了体验时间,造成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N_(1 )+V_1+得+N_2+VP"句式歧义是较复杂的语言现象,容易引起争议。本文以对"N_(1 )+V_1+得+N_2+VP"句式的概念整合分析为基础,分析了"那孩子追得我直喘"类歧义产生的深层认知动因,从概念整合角度证明了这类歧义句存在三种解读,以期更好地认识这类歧义现象以及更好地发挥概念整合理论在汉语现象中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Ns+V+得+NP+VP"研究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Ns V 得十NP VP”结构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分析:(一)“Ns V 得 NP VP”的语音停顿及结构形式.发现其与兼语句有很大差异:(二)“Ns V 得 NP VP”结构中的“V”.分析得出.其与“NP”的语义关系相当复杂,“V”不应归入使动类.也不能使后面的“NP”成为兼语成分;(三)“V 得”中的“得”,其确定应分为三类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