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已经成为,也很可能会继续是使用最为广泛的世界性语言,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全球通用语".随着一些地区性大国经济文化吸引力的增长,会有一批地区性通用语出现(例如汉语和西班牙语).因此,还不能认为英语已经或将要"通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甚至成为我国的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2.
戢莉 《海外英语》2012,(19):234-235,238
英语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门通用语,而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发展圈的一个国别变体。作为中国人与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以沟通的语言媒介,中国英语一方面需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语言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部分,并是该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也必然融合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英语通用语视角,重新阐述语言与文化关系。笔者将文化分为两大类:语言文化(以语言为载体)和非语言文化(不以语言为载体)(Wen,2016),并从产出"过程"出发,提出语言文化可分为四个维度:主题、语篇、情境和语言本体(Levelt,1989);同时,依据母语者对四个维度语言文化知识意识程度的高低这一操作标准,将语言文化的可分性置于从强到弱的连续统上。据此,笔者反对语言文化绝对"可分"与"不可分"的对立观点。本文最后对英语通用语教学中有关文化教学存在的困惑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目前英语已经成为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承认并真正获取全球性地位的语言,英语具有世界通用语的地位.但是,使用英语的不同国家以及不同地区产生了具有浓厚地域特点的英语变体,英语变体的产生对于今后英语的变化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全球范围内英语的标准化与地域化的问题则引起了国际范围内的讨论.本文对全球英语标准化的历史与发展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王恬 《文教资料》2009,(8):54-55
历史和现实因素促使英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普及.由此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语言的不平等现象比比皆是,语言的多样化不断丧失,另一方面,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地位进一步地得到巩固,由此产生的带有"本土化"特色又使世界英语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其实,与其说是英语造成了"不平等"现象,不如说是英语给人们提供了更高的职位和更好的发展.因此,简单地把一些语言和文化上的问题联系到英语发展上是极其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6.
英语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一门通用语,而中国英语是“世界英语”发展圈的一个国别变体.作为中国人与其他语言文化背景的人用以沟通的语言媒介,中国英语一方面需符合英语的基本规范,另一方面,任何一门语言是其所代表的文化的一部分,并是该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也必然融合了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人类的最高理想和目标是建立生态文明的社会,文化生态也是目标之一。作为全球通用语的英语,在一定时期内曾被高度赞誉,但英语文化的强势地位导致世界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不均衡。本文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和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文化生态理论为基础框架,反思导致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原因,探究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文化时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为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加剧,各国家、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强,语言接触越来越来频繁,英语成为各种国际场合广泛使用的语言,取得了全球通用语不可取代的地位。外语学习的深入,不仅会使学习者潜移默化的修改自己原有的文化图式,还会调整思维模式,这是外语学习无法避免的现象,但要引起注意,学习者不仅要学习好外语,更要建构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成了全球通用语,各类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有关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方面的内容介绍,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掌握英语,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然而,在中国本土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仅靠输入目的语文化是不够的,本土文化的融入同样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语言作为主要的交流工具,总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的过程中。英语这一国际通用语的迅速国际化必然引起其广泛的本土化,在与世界各地语言的接触中产生不同的语言变体。这些带有地域色彩的"英语"不断发展、逐步被接受,并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被打上中国文化的烙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变体——中国英语。它既具有全球化的趋势,又有地方化的特征。作为在中国的一种变体,中国英语也逐步得到关注。中国英语把中国独有的文化、语言、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文化内涵和汉语特色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速了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的进程,并日益彰显出它的经济价值。本文旨在从英语的地位、英语作为通用语的经济学基础、英语的经济属性和经济价值等方面为英语作为通用语提供经济学阐释,并指出英语作为通用语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当前民族地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的政策导向更加强调普通话使用主体或共同体的超民族属性,因此可以将"国家通用语言"进一步构建解读为"中华民族共同体通用语"或"中华民族通用语"。"中华民族通用语"变体的前身曾使用过汉语民族变体、汉语民族方言、地方普通话、中介语等身份和称谓,其共同特点是在少数民族使用的汉语中带有明显的母语特征或称中介语石化现象。在政府语文工作层面,包括少数民族使用的"地方普通话"已被列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国家语言能力测试和国家语言资源保护规划。同时"中华民族通用语"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的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同于汉语方言地区普通话推广的标准、理论和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的需求和影响下,英语被推动成为一种国际通用语(lingua franca),其非母语使用者的数量已远远超出母语使用者,很多人担心英语的广泛使用以及对英语的推崇会阻碍语言多样性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本文针对此类消极观点提出辩驳,通过分析英语语言本身的灵活性和应用性特征,以及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激发起的对民族语言的保护意识和对多民族文化特征的承载作用,认为英语作为一种通用语言,对世界语言多样性和民族文化认同的消极作用并不明显,反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后两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何谓非通用语种?按照目前开设非通用语种的高校所下定义,所谓的非通用语种就是除英语、日语、德语等应用面较广、使用人数较多的语言之外,只在个别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也就是人们所俗称的小语种。多年来,小语种一直“扮演”着冷门专业的角色,由于受限于自身语言特色和狭窄的使用范围,小语种的需求量往往取决于国家部委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文化是语言的反映,并影响语言的发展。语言学习也即文化学习(Hall,2005:66),其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英语全球化要求我们对英语文化教学重新审视。英语文化已不仅指英美文化,也包括英语非母语国家的英语文化,因此我们的文化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全球文化意识。要以全球化的视角来实施文化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英语在短短数百年间,由小岛语言一跃成为全球通用语;英语在全球通用是与其使用者的实力有关的;面对种种困难和挑战,英语仍维持其地位;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英语变体会趋同,一种标准英语将会出现。  相似文献   

17.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在国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领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学界关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语用交际、词汇句法等方面,鲜少有人对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背景下的母语安全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本文首先从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视角对母语安全进行界定,然后对影响母语安全的语言类型进行分类,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保证母语的安全以应对现今强势英语的竞争。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从全球来看,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讲英语,并且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英语的重要性与广泛性更是不言而喻。而早在1921年,美国语言学家E·Sapir就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可见,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联系密切的。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将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国家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迄今为止,英语已从一个民族国家语言发展演变成了世界通用语(global lingua franca),英语的使用者之众,应用范围之广,世界地位之高都是其他语言所无法企及的。英语的全球化对于我们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内容上我们应增加对世界多种英语变体的介绍,教学方法上应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教材内容上应实现文化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初期各项事业百废待兴、莘莘学子走出国门,学校英语教学蓬勃开展,社会英语讲座家喻户晓。世纪之交,在英语教育继续广为流行的同时,其他比较通用语种得以恢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进入新时代,国家关于中小学的外语教育政策逐渐走向成熟。而对高等学校,国家则鼓励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一带一路"国家官方语言,重视开设非通用语种。面向未来,国家期待通过外语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通,培养熟练掌握外语、具有全球意识、通晓国际规则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