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追风筝的人》是2005年全美第三大畅销小说,很多对其的研究以成长主题或象征隐喻作为切入点,而运用认知诗学理论来解读该小说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本文尝试运用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从风筝图形突显和主题突显两方面入手,通过对小说内在认知理据的挖掘,使其主题意义得到更充分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图形和背景     
沈娇 《考试周刊》2011,(14):31-32
图形—背景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图形背景分离原则不但是空间组织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而且是语言组织概念内容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本文从图形—背景论的基本思想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结构在语言空间结构和时间事件结构中的现实化,以拓宽这一理论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3.
认知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图形—背景理论为翻译教学提供了主要信息突显与次要信息背景化的认知理据。汉英翻译教学中,在图形—背景理论的指导下,教师运用句子结构切分和重要信息突显的策略,能够在减轻学生认知负荷的同时,为学生进行高效翻译提供途径。  相似文献   

4.
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一种理论。自Talmy率先将该理论用于语言研究以来,认知语言学家就把图形—背景分离原则看成是语言组织信息的一个基本认知原则。介绍了该理论的心理认知基础,有机地将阅读的认知过程和调控过程结合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阅读心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的小说《雨中猫》虽然篇幅不长,却渗透出作者精湛的叙述技巧和深刻的主题蕴意。《雨中猫》的主题不限于"反战"或"婚姻危机",而是有着作者对战后国民情绪和具有特殊时代背景下两性关系的深刻考量。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诗学的一个基础理论,可广泛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当中。依据图形-背景理论从意象突显、叙事技巧突显和人物性格特征突显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解读《雨中猫》多样统一的多重主题,提升作品审美愉悦度。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用图形背景理论来解释隐喻、转喻是从认知方式的层面上解读的。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与分离原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隐喻、转喻的心理机制,揭示隐喻和转喻这两种基本的认知模式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翻译跨学科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认知理论被应用到翻译研究中。图形背景理论是一个基于突显的认知理论。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图形背景理论与翻译的关系以及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汉语歇后语的图形背景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形背景理论为汉语歇后语的形成提供了认知依据,图形的确立是建立在对突显原则理解的基础上,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运用图形背景理论重点分析了三类比较特殊的歇后语,并指出使用图形背景理论对歇后语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突显观中的基本理论。图形即所要描写的对象,背景是其环境。本文以图形——背景理论为基础,对网络广告语进行分析,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来感知网络广告语在商品营销中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10.
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理论是以突显原则为基础的认知观。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简要的介绍,指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词汇和语法的练习要遵循人际交往的认知规律,图形背景理论对英语教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来阐释不同的语言现象。本文从图形—背景理论的基本思想出发,分别从简单句和复合句两个方面并结合实例分析,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角色—背景理论起源于心理学,以突显原则为基础。后由认知语言学家用来分析文学作品。大量的场景描写是哈代《还乡》中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论文从背景—图形的视角对《还乡》中的一些场景描写进行分析,为读者对作品的意境、氛围的理解和感知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李卫清 《英语辅导》2008,(3):136-140
本文依据图形-背景理论,从认知突显的角度探索汉语复句的英译过程。图形-背景理论中的图形在语言上指信息值高的突显信息;背景指信息值较低的参考信息,为烘托图形而存在。英语中主句具有图形的特征;从句、其它限定性短语具有背景的特征。汉句英译时将汉句的图形择定为译语的主句,首先译出;背景信息则以从句、短语的辅助形式随后补进。译语中信息的选择与布局取决于信息的突显等级和信息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突显观的认知机制——注意焦点转换,突显认知层次性及突显具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种过程交互进行的特点,运用SPSS软件通过分析语篇主题层次、命题层次、主位层次上的突显手段从而探讨叙事语篇的构建。结果发现:记叙文语篇主题层次上,多用名词所有格来突显主题;在命题层次上,情状句所占比例很高,且其中完成情状句所占比例很高,研究结果支持完成情状句与非完成情状句以图形/背景的形式推动叙事发展;在主位层次上,参与者主位所占比重很大,得出主位是判断叙事视角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尝试从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角度入手,对图形-背景理论进行简单阐述,并将其运用于作品《德伯家的苔丝》的分析中。从荒原的描写与人物的命运方面,分别从“图形”与“背景”两个侧面讨论了两者间的相互呼应关系。通过图形-背景理论的突显原则分析了读者的认知形成,从而深化读者对文本与作者意识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6.
论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运用的优势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优势与不足.作者认为,图形-背景理论在分析空间介词、时间状语从句、倒装句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但该理论要系统、广泛地应用于认知语言学领域,还要解决语言实践的线性特征与静态分析的矛盾、受者中心还是文本中心、话语实践中突显因素多样化、东方传统思维的整体认知观与图形-背景理论的冲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以该理论为基点,从修饰关系不明、否定范围不明、从句关系不明和省略等方面分析英语结构歧义的生成原因,说明英语结构歧义是不同的认知主体将同一句子的不同成分作为了图形突显的结果。该结论不仅丰富了结构歧义的研究范围,而且拓宽了图形-背景理论在语言认知研究中的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8.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基于突显的理论,它为读者深入理解源语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也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指导。本文以《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的部分菜名为例,解读了菜肴名称中的图形背景关系以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图形背景关系的转换问题,探讨了图形背景理论在汉语菜名翻译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9.
图形—背景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基于中国格调高雅的唐诗,运用图形—背景理论对唐诗进行认知解读、分析,揭示唐诗的内部认知机制,可以为我们能够更好的理解、品味唐诗提供夯实的理论依据;同时还对图形—背景理论在实际的运用中提供了新的佐证和视角。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图形-背景理论可以用来阐释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不同语言现象。本文概括了图形与背景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汉法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对简单句和复杂句的汉法互译进行分析,旨在打开汉法互译的一种新思路。图形是指信息值高的突显信息;背景指信息值较低的参考信息为了衬托图形而存在。法语中主句具有图形的特征,从句及其他限定性短语具有背景的特征;汉语中的图形和背景比较隐匿,读者在理解后才能识别。因此,在汉法互译中根据信息的突显等级和信息值来选择和布局信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