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当代哲学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中心转到以心智哲学为中心。心智是涉身的,心智哲学也是涉身的和经验、体验相关的。心智哲学与关注主体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及其相关联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体验型的哲学。语言不是认识论的工具,而是本体上的状态;言语就是身体,言语就是存在。认知语言学提倡人的主体性,研究心智活动及其外部表现,认为语言是人类相同的心智基础和涉身体验的外在表现,将对人类心智问题研究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转向过程中,塞尔和乔姆斯基的影响不容忽视。塞尔创立了心智哲学,乔姆斯基倡导内在语言观。在语言的哲学思考上,两者同时关注了语言和心智的密切关系。对塞尔和乔姆斯基而言,只有承认心智和语言现象的本体论地位,抛弃传统二元论,摈弃还原论的思想,采取自然主义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密语言和心智。在具体研究路径和目标上,二者也存在差异。塞尔主要从哲学层面考察心智现象,关注语言与意义、语言与社会的关系,主张形而上的分析路径;乔姆斯基则维护语言官能的独立性,认为思维与语言同构,语言是心智的一部分,侧重研究语言的句法运算机制。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源语表达的意义在目的语中的再现过程.心智哲学语言研究以语言反映人的心智为基本假设,为解释语言表达的意义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实体隐喻是以具体有形的实体或物质表达抽象事件、活动与情感的隐喻类型.按照心智哲学的观点,实体隐喻是心智以一物理解另一物过程的语言表征,实体隐喻喻体表达的意义需要追溯到实体隐喻构建的心智活动方能确定.本文以心智哲学的意向性理论为框架分析了产生实体隐喻的心智活动过程及其喻体的语义结构,并基于意义取向的翻译观探讨了实体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心智哲学认为,语言的认知是从心智的认知中导出的,在我们能够阐明语言的性质之前,我们必须将先于语言的心智能力弄清楚。这一思想指引着我们通过研究认知主体的心智活动来理解语言。基于这一认识,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的角度出发对名—动转类思维机制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其语言前思维过程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思维阶段名—动转类的思维特征,力求揭示名词转用作动词的心智基础。  相似文献   

5.
塞尔心智哲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萌芽和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形成和发展两个重要阶段。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开启了心智哲学的研究,被认为是其心智哲学的萌芽和孕育;而"意向性理论"和"中文房间论证"是他在心智哲学领域研究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其心智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塞尔心智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广阔,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认识世界、探索心智的研究方向,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心智哲学与语言认知关系密切,作为语言运用的翻译活动与心智哲学存在内在联系.意向性和心身随附性是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它揭示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般规律.典籍翻译活动主要涉及理解和表达两大过程,贯通整个翻译过程的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译者的心智活动.从心智哲学中的意向性和随附性理论出发,以《红楼梦》若干英译为例,来探讨典籍翻译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儿童语言研究在新时期出现了向心智哲学和人类中心范式转向的新气象。从语言博弈的哲学视阈来看,儿童语言发展及其研究始终是一部在各类因素影响下探寻心智与环境初步对话规律的博弈史。在生物学和社会学解释的博弈中,前者关心的是儿童语言的内在机制和生物特性,后者感兴趣的则是儿童语言的外显功能和社会性。静态的语言理论研究与动态的儿童言语研究的博弈则呈现了研究者对儿童心智发展的复杂性与环境多样性的斟酌。母语与外语的博弈不仅是儿童在两种语言认知过程中的艰难取舍与平衡,也是儿童心智与周边文化环境的互动和对话。这些研究都从理论之道、方法之论和实践之术三方面印证了语言哲学不只是关于成人语言的研究,儿童语言学正是从博弈论视角来合理解读言、意、心、物、境等语言哲学命题的理想领域。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智哲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当代心智哲学研究的积极成果可以广泛应用到语言教学中去。英语作为世界上最广泛被应用的一种语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机地结合语言学理论针对现代教学模式做出改革。本文尝试将心智哲学和主体间性思想引入英语教学,对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普遍忽视的主体间相互关系给予了充分重视,并构建了新型的主体交互式教学模式,探讨英语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哲学一度被等同于语言哲学,进一步发展细分出行为哲学,语言哲学和行为哲学构成精神哲学,哲学的论证建立起了分析哲学.塞尔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心智分析哲学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得力于中文屋思维实验的逻辑分析与心智活动的推理.本文通过对中文屋论证的重点介绍,将心智分析哲学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客观地维护了当代哲学的争鸣与演进现状,力图使人们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研究过程中保持科学的客观的态度和信心.  相似文献   

10.
试图从哲学观、语言观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讨论乔姆斯基的语言哲学思想。在哲学观点上,乔姆斯基主要受到笛卡儿唯理主义的影响,因而,在语言观和方法论上,他都站在理性主义的立场上,认为心是天赋的认知机能。语言能力是其中最基本的一项,它最主要的作用在于产生具有独立性的语形结构,而对语形结构做纯形式化的研究必定会为探索人类心智奥秘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宗炎教授新著《语言学和语言的应用》以翔实的语言材料来说明、印证现代语言学理论和方法,切中肯綮,深入浅出,启人心智。书中语言教学部分针对大学外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新颖独到的观点,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曹小菊 《考试周刊》2011,(75):32-33
奥斯汀是公认的"牛津日常语言学派"的领袖人物,是当代英国著名哲学家,在英美哲学界有很大影响。概念和言语行为理论是他对哲学和语言学的原创性、永久性的贡献。他勇于对传统的哲学观点提出质疑,以其精细的语言现象学方法观察日常语言,区分了施为句和表述句,提出了言语行为三分说,认为说话就是做事,从而改变了人们对语言、世界和心智之间关系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时代下,对于儿童语言学的研究,逐渐形成了靠近人类中心范式与心智哲学的研究方向.人类对儿童语言的研究以及儿童语言的发展,从语言博弈的角度看,其始终是儿童心智与儿童所处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与对话,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寻求对话规律的博弈史.在生物学的解释中,注重的是儿童语言的生物特性及其内在机制,而在社会学的解释中,重视的是儿童语言的社会性以及外显功能.语言哲学的内容不仅包括研究成人语言,儿童语言也是语言哲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哲学视角对语言的发展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儿童语言学的发展进行分析,以供学术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表明,体验式英语语法教学理念源于语用学的顺应理论研究,应从实践中感知、经历和体验,强调语言构成与人心智对客体认知思维模式的一致性。体验式英语语法教学是关于语言词汇、小句或语篇顺应规律哲学思维的解构和建构,应以顺应语言生成规律的哲学思辨组织体验式英语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5.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近代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然而因所处哲学流派和时代背景的不同,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两者在存在哲学、语言哲学、心理学等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维特根斯坦与海德格尔在语言哲学的研究上都突破了传统的表象主义和形而上学语言观,在语言的存在论上和真理观上都具有相似观点。维特根斯坦和海德格尔虽然都对语言哲学的研究具有同质性,但因所处时代背景和哲学流派的不同,两者研究语言哲学时的思维方式不同,对源初语言的界定以及针对传统形而上学观点的反对程度也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心智是多个学科共同的研究对象,对心智的研究应该进行跨学科的攻坚。哲学长于思辨,它能够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认知神经科学有助于我们直接地把握心智,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某种隐喻来间接把握。同时我们还要重视心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语法化离不开"人"这一主体,是"心智"的心理属性或事态特征的体现,受到心理机制的影响和制约。语法化是某一语言表达式从"事件"到"用例事件"的映射过程,受主体意向性和心物随附性的制约。意向性包括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体现了主体的心理属性;心物随附性体现了主体的身体属性。语法化是语言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尝试从心智哲学视角,对语法化的生成机制进行描述,揭示语法化产生过程中人的心智活动,为语法化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9.
以马克·约翰逊的理论为代表的涉身哲学,从一个全新的视角质疑笛卡尔和福多为代表的西方传统的非涉身哲学,在意义的身体根源,概念隐喻,心智、思维和语言的神经基础,意义和思维的美学维度,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意义、道德的身体根源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值得借鉴的观点。因此,有必要介绍和适当简评马克·约翰逊的主要理论思想,以便给国内相关学者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涉身哲学。  相似文献   

20.
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一书中,塞尔从心智的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角度深化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表达依赖于说话人心智的意向性,言语行为的实施嵌入制度性的社会实在中,心智、语言、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它们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