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开展计算机双语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教育参与国际竞争本身需要双语教学,这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我国已加入W TO,在东西方文化传统的碰撞过程中,如何使自己的利益得到保证,这是当今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思考的问题。若我们的高校教师只会用汉语教学,所有的课程都用汉语讲,既不利于外国学生到中国来留学,也降低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我们开展双语教学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势在必行。世界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重心在美国和欧洲,科学技术、经济和文化的传播方式从来就是从中心向边缘地带扩散。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边缘地带。在相当长的时…  相似文献   

2.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以“双语过渡”的模式,将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匹配结合的一门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社会功能和应用文体作为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双语应用文写作是以“双语过渡”的模式,将汉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与英语应用文的写作教学匹配结合的一门文科类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打破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模式,以中、英两种语言具有相同社会功能和应用文体作为教学内容,采取类比对比的方式,利用学习者认知心理的正迁移效应,同时强化学生英汉应用文的写作技能。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双语应用文写作自2005年3月开课至今,受益学生三百余人,课程结构框架已基本完成,课程体系也在逐步完善中。本文就笔者在双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几点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古代日本人阅读和写作的主要文字中介,成为日本汉诗产生和发展的独特土壤。汉语与和语一体互动的双语环境,对日本汉诗产生了悠久深刻的影响,使其呈现出独特的双语特征。本文通过分析日本汉诗的双语性性质,探求双语环境在日本汉诗本土特征生成过程中的核心功能。东亚汉字文化圈造就了以中国古典诗歌为主体的经典范式,而日本汉诗则成为这一东亚汉诗体系中的忠实追随者及创新之秀。同时,日本本土语言文字对日本汉诗的隐性影响也是非常深刻而持久的。中日双语的长期交融,形成了日本汉诗文特有的训读方式,这一特殊的汉文阅读及写作方式,既有利于日本汉诗汉文的创作繁荣,也隐藏着突破中国诗歌范式的内在动力。本文认为,日本汉诗双语性特性贯穿始终,促进了日本汉诗独特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写作课程已成为民族院校必修课,怎样将"互动式"与"双语"教学贯穿于应用文写作课成为课堂教学一项重要的课题。鉴于此,本文一方面分析了民族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建构主义理论对蒙古族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课堂上的情景式和互动式教学进行探究,以期让更多的双语教师在"教什么和如何教"上产生一定的共鸣,并重视应用文写作的情景互动式教学;另一方面提出了应用文写作课运用蒙汉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民族院校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朦胧诗之后,新生代诗人倡导的语感写作引起了诗界的巨大分歧。导致分歧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对语感及语感写作本身的认知,而在于评价视角完全不同。梳理当代诗歌语言变化的历史脉络发现:在社会政治文化视角下,诗歌语感写作获得了高度评价;但在语言学视角下,语感写作乃业界"常识"。在常态社会下,语感写作的定位自然要回归语言学本体,偏离"常识"和夸大"常识"同样危害诗歌发展。好诗一般都有"超语义"的韵味空间和个性特色,同时也离不开语言的意义空间和深藏于语言背后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因此,诗歌回归语言本体之后,对语感及其语感写作应有明确的定位:语感是当代诗歌创作中不能缺少又不能过分夸大的重要业务能力,是体现诗歌个性风格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课程意识"在儿童写作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凸显"课程意识"可以改变小学写作课堂教学随意、低效,甚至"不作为"的现状。"课程意识"观照下的儿童写作教学应促使学习目标更趋循序性,教学内容更趋丰富性,写作策略知识的渗透更趋显性化,写作评价更具针对性。凸显"课程意识",将促使儿童写作教学走向有序、有效、有用。  相似文献   

8.
潘菁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32-134
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处于"边缘"位置,准备突破.而学院批评家们占据着"诗歌话语霸权","老资格"总是会有意忽略先锋诗歌.在学院派批评家那里,它成为了匿名的事实,它的缺失损害诗歌(文学)本身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先锋诗歌在语言和观念、经验表达上有所突破,成为写作"时尚",优秀作品和诗人得以成长,一代新人得到哺育.  相似文献   

9.
在彝族双语作家中,一部分人先使用汉语若干年后再使用彝语创作,另一部分自创作伊始就使用彝汉双语.这种双语使用时间存在差异因彝语使用不广泛的现状和双语对作家的思维影响而起.历经近40年的发展,彝族双语写作已形成层次分明且不断壮大的作家梯队,双语作品获得国内外众多荣誉和称赞,影响范围较广.但同时,其发展存在作品体裁不均、作家性别比例失衡、后起作家影响力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庆诗人冬婴的诗歌写作以"根性写作"的方式反拨着无根时代加诸于人的种种对于自由的限制。他在其诗歌写作中执著于追索人类的"情绪与智慧之根",将被"现实性功利性"与"即时性"所缠绕的"诗意"释放出来,伸展到人的心灵才能抵达的领空。他的写作植根于人对于自身终极存在的不懈探寻和对生命终极意义的顽强叩问,植根于人对"诗意地栖居"的美好向往。他用诗歌来平衡消费时代的种种弊端所导致的不平衡,来摇撼欲望超载的过重的一端。他以长达二十多年的诗歌写作证明了心灵对于人的完整性存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汉双语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面临着"民汉"两种文化冲突的文化困境、双语教师培训路径的发展性困境、培训效果的变革性困境以及教师双语能力提高与需求满足的能力性困境等。因此,要突破这些困境的束缚与压迫,就要建立多元化"双语人"培养机制、建立大学专业引导下的职前职后双语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机制、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双语教师培训协同创新机制以及建立以中小学为基础的双语教师实训基地,以提高民汉双语教师培训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沉浸式双语教育(immersoim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泡式双语教育".196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圣兰伯特(St.L,ambert)率先开始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当时,一些说英语的中产阶级的家长劝说学区管理人员开办一个双语教育幼儿实验班.全班共26名儿童.其目的是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培养这些孩子成为掌握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汉语在少数民族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和近年来教育部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能力考察的加强,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考察,维族双语班学生的汉语写作课堂教学也更加重要.本文基于MHK(三级)考试要求下对MHK(三级)写作考试、维族双语班学生汉语写作课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MHK(三级)写作能力提升的相应措施.并以此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从而提高维族双语班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虽然多地高考写作中不允许写诗歌,但诗歌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视线,甚至一直滋养我们的写作。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我一直尝试着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让学生们完成一篇篇有意境有情感的作品。诗人把情感建立在主体对客体的审美观照之上,使之变成一种意味无穷的审美情趣。而记叙文不管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也都在传达作者的情思。虽然文体有别,但语言艺术是有共性的,我仍然觉得古诗词表"情"方式对记叙文写作有很多有效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文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由拥有知识分子性的学者书写的犹见才情与智识的文体,"学者散文"在"世纪末"的勃兴似乎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倘以修辞批评之美学修辞与意识形态修辞两个基本维度来观照之,晚近"学者散文"写作及其气质又是充满"文"与"学"、感性与理性、审美与启蒙等内在的反讽与悖论的。在精英文化与商业文化明显对峙、人文知识分子与明星知识分子出现分化的当前情势下,"学者散文"如何守持自身文学性的规定、如何保持在"散文性"与"学者性"之间的张力平衡,这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写作主体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本文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文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6,(3):34-40
"下半身写作"是20世纪90年代末重要的诗歌写作与文化现象,他们通过身体的去蔽与在场体验,以文学审丑颠覆传统的审美话语,不断打破既定的文学、思想秩序,走向了存在自由与精神解放,但其一味的口语化、欲望化书写也暴露了"下半身写作"的虚无主义倾向与语言的粗俗化、色情化的趋势,对当代诗歌书写易产生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创造,心灵世界的自我观照在作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以大千世界为观照对象,综合写作主体知、情、意等心理体验的一种内化过程,这个过程由观察而表象而感受三个阶段组成,具有情感性,意象性,顿悟性等特质,章从铸塑人格精神,敏锐感触神经,活化想象思维,浑厚化底蕴诸方面探析了激活写作主体自我观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有着鲜明性别立场的女性主义诗歌试图通过"身体写作"重塑女性形象和彰显女性独立的地位."身体写作"作品充分表达了女性的生命体验与价值立场,充满了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但是从诗歌的精神价值取向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作品缺乏历史和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女性诗学在解构中应当注目精神维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