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言是人在共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死亡都与人密切相关。作为人来说,从性别的角度可以分成男性和女性。这种性别之分,也使得语言不可避免的带上了性别特征。由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分工等原因,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地位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和差别。本文力图通过对男女语言特征的分析,探究其话语权势问题。  相似文献   

2.
模糊语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使用策略。法律语言作为一种语类,也不乏模糊语的使用。模糊语言在法律语体中的合理使用,不仅不会影响法律语言的强制性和精确性,反而对法律的完善有着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模糊语概念、类型进行分析入手,探讨模糊语在法律英语中的功能并提出了法律英语中的模糊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社会主义三次分配的特点、价值及伦理缺陷,可以得知:在和谐社会中,完整的分配过程要经历初次分配(经济领域)、再分配(政治领域)、第三次分配(社会领域)三个彼此区别、相互关联的阶段.其中,初次分配是分配过程的起点;政府再分配是对初次分配的矫正;作为“善”的第三次分配是对前两类分配必要的补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分配正义正是在初次分配讲究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三次分配促进谐和的持续过程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4.
司法话语分析是法律语言研究的重要分支,其理论源于话语语言学。它在传统法律语言词句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法学语言的视角,剖析与民事和刑事案件有关的语言现象。它采取种种措施,识别和鉴定警察、公私公诉人、法官、语言鉴定专家等在司法调查取证过程中对各方当事人在不同语境下涉法言语的表层与深层含义,并对是非定夺或定罪量刑的最终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司法语音鉴定和模糊语言的司法分析是司法话语分析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方法是以各种实证材料为基础,利用话语分析手段,分析探讨语言证据收集、话语标记识别、语言环境、控辩双方对同一语言证据材料不同理解所导致的不同审判结果等问题,旨在说明司法话语分析方法对司法实践部门准确定性法律案件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19世纪的美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其司法界面临着传统主义与实用主义的两难选择.著名法官卡多佐作为实用主义的推崇者,凭借他的司法智慧和天才,在其任职期间“静悄悄地”完成了普通法的革命.卡多佐在其著作《司法过程的性质》中所蕴涵的法律哲学思想和司法理念,其分析和解决法律乃至社会问题的思维角度和方法,对我国的司法体制建设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博客的出现,解构了传统媒体控制话语权的局面,为个人获得平等的话语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博客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梳理,界定了个人话语权的两层含义:话语权利(Right)和话语权力(Power),并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总结博客个人话语权实现的流程,论述制约话语权实现的因素和滥用个人博客话语权的监管.  相似文献   

7.
程序正义作为司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价值原则,是保障实体正义实现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程序正义的文化基因与传统,所以在当前的司法改革过程中,如何借鉴西方的程序正义思想,在中国的司法实践中贯彻落实程序正义,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司法违背民意已成为我国法治建设领域的一大难题,构建和谐的司法与民意关系是司法实践中一个重要命题,从学理层面应缩小法律和民意"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之间的差距,从观念层面应淡化门户之见,避免法条主义,同时,还要创新民意进入司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法律语言学是一门语言学与法学相交叉的边缘学科,以法律语言作为研究对象.立法语言作为法律语言学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一切用文字表达的法律条文.宪法作为一国之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条文的制定依据,其有关条文从语言风格、核心语词、句式特点等方面更为直观的体现了立法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民事诉讼目的是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也是构建民事诉讼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起点,因此,民事诉讼目的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大意义.从程序正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程序正义内涵的法理界定以及对民事诉讼目的主要学说和研究情况的介绍,提出了程序正义的实现即是民事诉讼的目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从语言和文化的定义开始,集中讨论英语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通过对外语习得与文化习得的关系进行剖析,得出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语言学习可以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文化的学习又反过来促进和推动语言的学习。因此,学习者应该把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结合起来,从互动关系中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从传媒话语权的视角对清末报刊的历史进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近代国人逐步从洋人手中夺回公共话语权。到了维新运动时期,掀起了近代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从根本上打破了长期由外报垄断中国新闻界的局面,从外国人手里夺回了一定的传媒话语权。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盛夏,轰动一时的刘涌案二审改判为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再度引发社会方方面面的强烈反响.报刊网络等各路传媒纷纷表达了对该案改判的质疑、反对甚或攻击之声[1].  相似文献   

14.
丰富多彩的语言不仅有自身一套完整的体系,而且还和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语言、文化和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整体。不同的文化背景孕育出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不同的人类群体体现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语言环境更有不同的语言内涵。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历史、职业教育自身影响力以及教育形式的差异所带来的立场与观点的差异性原因等方面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话语权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大力发展,需要社会群体力量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社会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社会因素与语言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一直都是社会语言学家关注的核心内容。语言变异现象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现在能观察到的语言是变化发展的,而且其过程是有规则可循的。本文将从语言的社会性质出发来研完语言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变异现象及变异原因。  相似文献   

17.
王宁 《英语广场》2020,(3):21-22
关于句子理解中词汇与句法的关系,不同的研究者看法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句子处理过程与人类大脑的语言处理机制密切相关。Friederici的三阶段理论中扩展题元依存模型(Extended Argument Dependency Model)是解释词汇与句法加工的理论模型,探讨了句法与语义界面在句子理解过程中的互动。  相似文献   

18.
正义的多重属性使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经常发生冲突,代表普遍正义的法律应用到某些特殊案件会出现普遍正义抹杀个别正义的情形,产生不公正的审判结果。本着人本主义精神立法和实行真正的自由裁量有助于纠正法律的偏差,从法律源头和审判过程减少普遍正义与个别正义的冲突。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学前教育受到了空前重视,成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战略要点。学前教育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学前教育公平。学前教育公平同教育公平一样,包括机会的公平、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从话语权视角看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高新技术为特征的西方文化意识形态产品全球性扩张与侵蚀所形成的“强势信息文化”态势,挑战了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维系意识形态的纽带在其剧烈冲击下显得脆弱。面对挑战。秉持合法性与世俗化原则,增强阵地意识,注意说理的透彻性,以一种开放性的姿态和建设性的心态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话语权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