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认为,集邮图书就是集邮文献。但笔者通过学习FIP集邮文献评审规则和阅读相关权威文章,认为有些集邮图书不属于集邮文献,不宜当作集邮文献类别展品展出。如集邮杂文、集邮散文,尤其是所谓“闲情”类散文,都不能算集邮文献——尽管这类文章(集)曾出现在展厅里并获奖。林霏开的《林罪开集邮随笔三集》、郑启五的《集邮情感》等由集邮散文结集的图书就在“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分别获得铜奖。  相似文献   

2.
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集邮文献概览》一书于2003年6月出版。该书为分两册,分别为《集邮书典》与《集邮学术研究文献索引》。  相似文献   

3.
10月20日晚8点在高邮西苑宾馆会议室,召开了集邮界一报四刊编者、读者、作者、发行者见面会。《中国集邮报》记者王爽、《集邮》杂志主编刘劲、《上海集邮》主编邵林、《文献集邮》主编葛建亚和《集邮博览》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这次会议是集邮行内媒体的一次重要会合亮相。会议由文献集邮研究会会长葛建亚先生主持。  相似文献   

4.
我国集邮文献的发展是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以《集邮》、《集邮博览》、《上海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报》、《中国集邮》、《集邮研究》以及各省级集邮刊物、论文集等为研究对象,参考了数千篇集邮文章,试图从历史的角度论述新中国成立后集邮文献的曲折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2002年5月16日至18日,2002年中华全国首届老年集邮展览在广州市信源大厦4楼展厅(广东省邮政局)举行。依据笔者在展场的统计,参展的集邮文献展品有17部获奖。其中镀金奖一部,为翟宽编著的《中国集邮辞典》;大银奖二部,分别是《郭润康集邮文  相似文献   

6.
随着集邮报刊的繁荣、科技的发展和集邮爱好者需求扩大,集邮报刊的出版与发行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规格求大目前,我国有集邮刊物(包括民刊)数十种,仅2003年创办的邮刊或由报纸改为邮刊的便有近十种,如《封片研究》、《集藏超市》、《华夏专题集邮》、《华夏邮林》、《集邮文献交流》、《文票研究》、《大中集邮》、《新时代收藏》等。2004年又有《岭南集邮》、《文献集邮》、《邮旅》创刊,《银川集邮》也由报纸改为杂志。《集邮博览》由16开64页增加到96页,并增加了彩色插页,装订也改成起脊装订。扩大报刊版面,增加页码,将报纸改为杂志  相似文献   

7.
笔者涉足文献集邮的时间较短,对这项较高层次的集邮活动认识浮浅,在对集邮文献的研究和利用中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想对文献集邮与集邮文献的收集等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研究文献集邮,首先应弄清何为“集邮文献”。“文献”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字资料,现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用电影来比喻,文献记录片是较完整的展现某一历史事件始末或某一人物生平的记录片,既有史料性又具有权威性。不是任何一部记录片都可称文献记录片的。而集邮文献,首先应对集邮者在研究工作中有指导  相似文献   

8.
2006年4月4日第25期《中国集邮报》披露一条消息:“今年10月及11月将分别举办全国专题和文献邮展。”笔者是一名集邮文献爱好者,对上述披露的“文献类邮展”很感兴趣。遂翻出最近几年我国有关集邮文献展出的资料进行了反复研读和比对,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9.
三、报刊集邮文献的交互性1、数量的增加:新中国建国初期,《集邮》一枝独秀,页码仅12页,其上发表的文献量是可想而知的。从80年代起,集邮报刊种类大幅度上升(据笔者统计达数百种之多)。集邮文献数量聚增,所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局面不仅没有产生负面效应,相反为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0.
图书简介     
《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于2004年5月1日-3日在无锡市举办。为了记录这一邮坛盛事,吴琦华先生编著了《2004·民间集邮文献展览》一书,近日已由中国邮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全面介绍了此次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的全过程以及评审与获奖的情况,资料翔实;  相似文献   

11.
《上海集邮》2004,(6):6-6
5月1-3日,无锡市邮协、江南大学太湖学院、《集邮博览》集邮文献联谊会合办的“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在江南大学逸夫馆举行,来自22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287部集邮文献参加展出,其中187部为竞赛性展品。上海集邮团体和个人展品的获奖情况如下:杨浦区邮协《东方集邮报》、原地封研究会·东方封片戳研究会《封片研究》、极限研究会《极限集邮》、原地封研究会《原地集邮研究文集》共4部获一等奖;童国忠《大众集邮》、吴洪熙和吴天明《2000年极限集邮文集》共2部获二等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施慧中先生的《试论文献集邮》(参见本刊2002年第8期)之后,也想说说我对“文献集邮”定义的一些看法,供同好参考。首先看《中国集邮大辞典》给“文献集邮”下的定义是“收集、研究与邮票、集邮、邮政史有关的文献资料的集邮类别。”同时,该《辞典》还对“集邮文献”做出了如下的注释:  相似文献   

13.
《集邮博览》2005年第7期刊登了吴凡先生题为《适当扩大集邮文献的范围》的文章,该文就集邮文献的范围提出了新的见解。我认真读了这篇文章,觉得吴凡先生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吴凡先生在收集邮票和研究邮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其实我们也经常遇到,只是没有把它和集邮文献的界定问题联系起来。虽然说吴凡先生的见解为我们开拓了思路,但是其所带来的问题应当搞清楚。  相似文献   

14.
收藏集邮文献要取得一些成就,应采取范围“较小”的收集方法,至于收集那方面的集邮文献,每位收藏者可以自行定夺。为了避免走弯路,笔者提出以13个类别,供参考。①集邮报纸目前在大陆上仅见周二刊的《中国集邮报》和周三刊的《集邮报》。尚未见有集邮日报出现。集邮报纸在收集时可分为省级、市级、集邮团体、个人及香港、台湾、澳门或国外等,按印刷方式又可分为铅印、油印、电脑打印、复印等。收集时可择其一种或几种。  相似文献   

15.
捧读2004年第2期《集邮博览》杂志,一则“无锡将举办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的信息,让广大集邮研究者、邮文作者喜出望外,拍手叫好! 这则仅400字的信息,却传递了许多现代开放性的集邮特色:此届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由无锡市集邮协会、无锡市文化宫、《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单位联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极限集邮在我国兴起,极限集邮文献也逐渐多了起来。现根据笔者掌握的资料,介绍一下我国的极限集邮文献。极限集邮图书《极限明信片手册》蒯文、石玉臣、关少波编著。收录了各种规范的极限明信片资料500余种。1991年7月沈阳出版,32开本,印数500本。《澳门的极限明信片》若瑟马田士著,图片彩印,中,萄、法、英4种文字编写,200余页。1984年澳门出版。  相似文献   

17.
细读《2005全国文献集邮论坛获奖论文集》,感到这个“论坛”、这本《论文集》不啻是一场“及时雨”,中华全国集邮联牵头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集邮文献与集邮活动宛如“孪生兄弟”,在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陈志川说:“现在国内第一流的邮票研究家,那一位不是从先研读邮学书籍而来。”其实,广大的集邮爱好者又何尝不是读了集邮书刊才认识集邮、热爱集邮和走上集邮研究之路的呢?而“文献集邮”作为新兴的一种集邮方式与类别,在方兴未艾的起步阶段,及时以一个全国性“论坛”,让大家认真、深入地议一议,给“文献集邮”一个科学的定义和定位;对“文献集邮”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进行实质性探讨;确保这项集邮文化活动健康、有序、深入开展,的确是非常及时、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2002年8月16日,文献集邮联谊会按例进行第七次活动。内容一是继续展示优秀集邮文献及个人藏品;二是由会员李国庆主讲“集邮文献的价格评估及如何选购集邮文献”,使与会会员受益匪浅。文献集邮联谊会还决定集体参加由北京市邮政管理局、北京市报刊发行局共同主办的“2003年度报刊宣传日”活动,配合《集邮博览》杂志社进行集邮咨询,交换邮报邮刊及发  相似文献   

19.
为检阅民间集邮文献成果,提高民间集邮文献质量,无锡市集邮协会、无锡市文化宫、《集邮博览》文献集邮联谊会等单位于2004年5月1日至3日,将在江苏无锡举办2004·全国民间集邮文献展览。参展范围为:个  相似文献   

20.
集邮文献的种类很多,广泛收集就会和泛泛收集邮票、邮品一样, 陷入集不胜集的窘境。所以大凡爱好集邮文献的邮友,也都有各自一定的收集范围。订阅是文献收集的首选,通过大量订阅,许多集邮文献不仅便于平时学习与研究,而且比之事后收集要容易得多、经济得多。特别是像《集邮》、《中国集邮报》、《集邮报》、《集邮博览》这类公开发行的集邮报刊,不论是年底再从报社订购合订本,还是从别处征求补缺,其花费都远比当年直接订阅要多,且费时费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