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中国出现的“历史热”现象充分表明了公众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与喜爱,但是国内通俗历史读物的发展,由于受到文化市场和传媒中低俗、媚俗倾向的影响以及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美国公共史学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可以从历史学家自身、社会写手、培养公共历史学家和公众自身四个方面加速历史知识社会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相似文献   

3.
<正>现代历史科学意识与其它社会科学,包括民俗学是不能分开的。近年兴起于西方的通俗文化史派,从同时代的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那里找到工具,解决原来只是猜谜对象的下层民众历史问题,非但不曾雾失楼台,相反扩大了现代历史学的疆界。80年代以后,美国通俗文化史派以著名汉学家费正清门下的一批历史学博士为代表,着重研究20世纪初叶以来中国民众观念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影响,提出阐释“文化区域的现代民间记录”的理论与方法。他们的新史学观对当代美国历史批评思潮产生一定影响,其研究对象与中国民俗学情投意合。  相似文献   

4.
全球史观是全球化的产物,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的历史教学该有怎样的变化,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从中学历史教学中史观的演变历程、中学历史教学引进全球史观的原因以及方法三个方面,介绍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引进全球史观。一、史观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演进史观,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对历史的基本观念和态度。历史教育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培养公民对历史的基本观念和看法,即历史观念。  相似文献   

5.
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之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常挂在我们嘴上 ,可是 ,我们并没有真正领会其含义 ,掌握其原理。事实上 ,这也是制约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笔者在高三历史教学中的感受 ,试图把这一问题说得更通俗、更浅显、更明白 ,以供广大高三师生在历史教学中参考。首先 ,必须使学生掌握政治课教学中有关生产力的基本概念、要素。生产力指人们同他们利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那些自然对象与自然力的关系 ,即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它表明某一社会的人们控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 ,由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 (劳…  相似文献   

6.
我们认为,中学历史课的基础知识应该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时间、地点、人物和基本概念。试以高中《中国现代史》第一编第一、二两章为例列表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大量涌现。为适应这一形势,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职业高级中学历史教材。教材包括《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各一册,共约41万字。它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特点,充实了教学内容,调整了篇章结构,与传统教材相比有所突破、创新,今简介如下:着意突出文化史方面的内容,是这套教材的最显著特点。其中《中国历史》对政治、经济只作一般概述,而着重讲授我国的文化,包括哲学、宗教、史学、文学、艺术、科技、教育等方面。因此涉及的方面多,知识面广,内容十分丰富。在体例方面、虽然是采取分节介绍文化的某一方面的办法,但是,如果将各章同类小节依历史发展顺序贯通起来,即成为一部部通俗简明的中国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哲学史,  相似文献   

8.
历史是一部伟大的教科书.科学地研究和宣传近代以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汲取历史的经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相似文献   

9.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西方现代性进程的必然产物,它伴随着现代性在全球扩展来到中国,并以不断变化的形式贯穿于近百年来中华民族寻求解放和复兴的历史过程中。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具有"虚无"中国传统文化、否定中国革命、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历史倒车的严重危害,因而需要我们予以系统的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0.
近十年来出现的"通俗历史热"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历史通俗化的历史传统,阅读的多样化、自由化、个性化,以及现代媒体的推动,都是历史热出现的重要原因。通俗历史作品之所以广受欢迎,一是破除了传统历史写作枯燥乏味的痼疾,采用文学化的演绎和表达;二是从微观视角出发,注重生动逼真的历史细节的刻画;三是从平民化和人性化的角度切入,引起读者的共鸣;四是合理的心理分析,使读者有一种"心灵回归"的感受。当然,"通俗历史热"也存在内容庸俗、史实讹舛和史观错误等一系列问题。要想把这种"通俗历史热"保持下去并避免庸俗化,必须提高历史普及者自身的修养,增强普及者及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处理好普及与提高、严肃性和娱乐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为编写《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科书》,我们翻阅了香港、台湾地区和新加坡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及有关资料,从中受到一些启发.本文仅就其中的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介绍一些情况,谈点看法. 一、关于港、台地区和新加坡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与使用情况日本教科书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细野二郎在《世界的教科书制度》的研究报告中说明,从23个国家、地区情况分析,世界教科书编写制有下列五类:即国定制、审定制、认定制,选定制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矛盾问题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中外,以成人为对象的教育活动都古已有之,但现代意义上的成人教育却主要是欧洲工业革命的产物,迄今大约只有二百来年的历史。中国的成人教育则始于本世纪初的清末简易识字运动。 二十世纪中国成人教育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六个时期。自清末至五四运动前为发韧时期,清末推行识字教育,民国后更将其扩充为以提高国民素质、改良社会风俗为目的的通俗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一再强调指出,要让青少年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和革命史, 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少年百科丛书》中,有一套《中国革命历史故事》,正是一套适合中学和小学高年级的学生阅读的通俗而生动的历史读物.徐向前同志还为这套书题签了书名.它是对青少年进行"三热爱"教育的形象教材,很值得中学生一读.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中国史学上,通俗史学历来受到重视,唐人写的《蒙求》,宋人写的《三字经》,明人写的《幼学琼林》等,都包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还有各种正史的"节要"读本以及清人编写的《纲鉴易知录》等,在不同程度上,都可以看作是通俗史学的范围。近代以来,用新的形式编写的各种通俗历史学读物,数量很多,发挥了历史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家也注意到,长期以来,从史学发展上和理论上,对通俗史学作深入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近年出版的朱慈恩副教授所著《二十世纪中国通俗史学研究》一  相似文献   

15.
回顾二千多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学术发展史 ,发现这门学科的发展明显经历了以沿革地理学为主体的传统中国历史地理学、“地理化”逐步加强的近代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的变化”的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这三个主要阶段。现代中国历史地理学在历史自然地理研究、历史经济地理研究、历史政区地理和历史人口地理研究、历史文化地理研究、区域历史地理研究、历史地图编制、历史地理文献研究、历史地理学理论和通论历史地理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学术成就。近二十年 ,尤其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普遍关注 ,综合研究和区域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分支学科的不断出现将导致历史地理学科理论体系的重大变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的郭志坤先生是我的多年老友。在十几年前世纪之交的时候,我同郭先生曾经有过一次非常愉快的合作,就是依照他的提议,共同编写了一本通俗讲述中国古代历史的图书,题为《中国古史寻证》,列入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名家与名编——世纪初的对话"丛书出版。当时没有料到,这本书印行后博得相当不错的反响,使郭先生和我都觉得所作的一番努力是值得的。以这件事为契机,郭志坤先生同我有不少次机会谈起历史学的通俗化问题。我们都认为,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刘亚东 《成才之路》2010,(15):72-72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的核心资源。除此以外,乡土教材、通俗历史读物、中学生历史刊物、历史档案、历史文献资料、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小说、科学技术史、文学艺术史、当地历史人物的回忆录甚至包括当地著名历史人物描写家乡的散文、小说等等都属于文字的历史乡土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通俗小说是中国小说的一个门类,与历代正史《艺文志》或《经籍志》著录的古体小说不是一个系统.它从整体上属于不能被纳入正统文化的民间文化,使用普通民众都能理解的通俗语言,主要描写和表现社会日常生活,具有民间性、故事性、趣味性、审美性、娱乐性及口语化等特点.其直接来源是宋元“说话”,远源可上溯到先秦俳优与俳优小说.中国通俗小说史的编纂近年来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必要.今人对于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认识或多或少会受到现代小说观念的影响,难以完全客观地对待自己描述的对象.然而,古代通俗小说在本质上毕竟是历史的而不是现实的.因此,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去观察它,用历史的观念去理解它,用历史的方法去解析它,用历史的态度去评论它,从而建构比较客观的符合其历史发展实际的通俗小说史.  相似文献   

19.
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五十年后,回首这段历史,既让我们为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赢得大国地位而骄傲,也令我们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大”而不“强”的另一历史侧面而深刻反思。 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以时、名、命诸题为例来探讨儒家的历史形上观念,其目标既不是提供一种历史哲学,也非研究科学化史学的学理基础,而是通过观念史的分析,揭示儒家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历史叙述背后的预设。这些观念不一定是自觉的理论表达,而是镶嵌在古典生活整体图景中。其思想功能既是历史的,也是人生的,既是道德的,也是宗教的。理解它的意义不只是理解儒家与史学,同是也是理解我们的精神传统本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