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非言语行为,它们伴随着语言交流而出现,对言语内容进行补充。非言语行为是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必不可少的沟通要素,学校心理咨询师需要理解非言语行为内涵的特性,适当分析来访者言语内容与非言语内容不一致时的深层意义,并且在此基础上通过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让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巧在时机、巧在策略、巧在程度。  相似文献   

2.
陈美荣  曾晓青 《九江师专学报》2007,26(1):106-107,111
非言语信息早在弗洛伊德时期就已经是心理咨询师关注的一个话题。大多数人认为言语沟通是心理咨询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沟通方式,但众所周知,许多属于心理层面的丰富内涵是言语信息难以表达的,往往是通过非言语信息表现出来的。正确地理解来访者发出的非言语信息并相应地运用非言语信息技术,在心理咨询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要重视言语行为,也要重视非言语行为.只有保持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防御性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中防御性非言语行为所传递的是在教学交往过程中有类似抗拒、排斥、掩饰等具有防御性的心理。依据是否凭借实物或空间,可分为徒体防御性非言语行为和凭物防御性非言语行为。运用防御性非言语行为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即尊重信任原则、恰当自然原则、收放结合原则和增减有序原则。在以上原则的指导下,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教学前实施观念冲击技术和公式协调技术;教学中实施面具转换技术和距离调控技术。  相似文献   

5.
潘静玲  申慧颖 《双语学习》2007,(9M):143-145
当今的学者们通过研究都认同不同文化和它们的特点都对个人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影响。非言语行为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通常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模式体现出支配何时,何地和如何进行非言语行为以及它所产生的结果的规律,因此这也体现了非言语的文化特性。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这篇论文的主题是研究和分析文化在交流中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对非言语的研究时放在不同的文化特征中的,这些文化特征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7.
非言语行为是交际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行为发挥着尤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对非言语行为的忽视或非言语行为使用失误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因此,了解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对于避免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帮助。本文旨在分析中西在非言语交际方面的差异,并提出避免非言语交际失误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行为表现为“言传身教”,亦即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教学行为,而且常常存在着重“言传”而轻“身教”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R.Birdwhistell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交流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最小的部分———在30~35%左右。A.Mehrabian提出,信息传递交流的总效果=7%言语+38%音调+55%脸部表情。现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进行。非言语…  相似文献   

9.
10.
课堂教学中非言语行为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运用目光、面部表情、姿态、手势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大凡优秀的教师除了具有较好的言语能力外,都很重视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我们的教师们,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调、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枝末节’……如果没有这些技巧,那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我们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未来教师时尤其应在这方面引起应有的重视。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和教育功能,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对教师提高非语言表达艺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学者们通过研究都认同不同文化和它们的特点都对个人在跨文化交流中产生影响。非言语行为作为跨文化交流的手段通常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色。文化模式体现出支配何时,何地和如何进行非言语行为以及它所产生的结果的规律,因此这也体现了非言语的文化特性。相同的非言语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也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这篇论文的主题是研究和分析文化在交流中非言语行为的影响。对非言语的研究时放在不同的文化特征中的,这些文化特征对非言语行为在不同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语言作为一种思想文化交流的工具,有其文化倾向性。不同的民族对于同一语言现象的理解和表现却不尽相同。言语行为是规律化的语言,它的规律化可以使学习者有效地预见一些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刘健,龚少英关键词教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有准备地使用言语传道、授业、解惑,使言语成为师生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教师又在自觉不自觉地以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体育教师非言语行为教学进行了探讨。合理运用非言语行为进行教学,要遵循四大基本原则:终极目标——服务教学原则,健康得体原则,师生共识原则,言语与非言语行为优化搭配原则。  相似文献   

15.
非言语交际行为的特点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的关系及非言语行为的特点,并从四个方面即:体姿语、目光语行为、面部表情和体距行为来分析非言语交际行为的表现形式和作用,说明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运用非言语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交流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某些非言语手段的非普遍性及其独特的民族性和地区性,以避免造成误解。  相似文献   

16.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综合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起着辅助、甚至代替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其次,阐述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为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标 《教学与管理》2002,(11):69-69
人教版高二《思想政治》(必修)教材中的第二课第二节第一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的第三自然段:“分子有布朗运动……。所以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都属于物理运动。”其中“分子有布朗运动”说法,笔者认为不妥,现将布朗运动的知识介绍如下,相信读者阅读之后。就不难看出“分子有布朗运动”说法的错误了。  相似文献   

18.
原型范畴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Eleanor Rosch提出的一种新的概念构建模式,对语言各个层面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语用学角度来看,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施为性言语行为中重要的一种言语行为之一,同样具有相似的特征或属性,并表现出原型结构。试以原型范畴为理论框架,旨在通过中英文拒绝言语的实例对拒绝言语行为的范畴框架进行分析,进而把握拒绝言语行为的原型特点。  相似文献   

19.
李晓燕 《考试周刊》2011,(75):115-116
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是达成交际顺利进行的有效载体,然而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因不了解目的语文化,忽视非言语行为背后的意义而产生的一系列语用失误,导致了交际失败。本文概述产生非言语行为语用失误的原因,并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规避此类语用失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相倚而立。对于前者,人们时常关注。而对于后者,却鲜究其理。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表情、姿态、手势、仪表等无声语言或语音、语速、语调等辅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行为。它不仅可以加强、扩大言语行为的效果,而且可独立地传达信息,在课堂人际沟通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列斯指出:信息的冲击力1 =7 % 言辞+ 38% 声音+55% 面部表情。[1] 质言之,信息传播主要依靠非言语行为。这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具体分析非言语行为的类别、特点、作用和运用技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