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回升作用有目共睹。然而由于财政运行机制的低效率致使财政潜在一定的风险。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得出: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针对积极财政政策的制约因素,防范财政风险。  相似文献   

2.
为了应对新世纪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果断出台了扩内需、保增长的"十项新政",这预示着中国从2004年以来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向积极的财政政策转型,是对经济运行逆向调节的短期选择,而非长期政策取向.因为我国一直处于经济高速增长和财政紧运行状态中,不具备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时空环境,并且我国财政自身也存在着规模、结构、制度等方面的缺陷,加上经济矛盾的复杂性,财政政策风险在所难免.新积极财政政策被期望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实现稳定经济增速的目标,同时要避免矫枉过正,以有效发挥积极财政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这种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但财政风险也同样不容忽视。在这种积极的财政干预政策的背景下,理清影响财政风险的各种因素,提出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对策,对于确保财政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998年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在 4年中 ,积极财政政策在拉动经济复苏方面功不可没。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它并未有效带动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增长 ,同时也必须考虑到财政风险。因而 ,在今后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应注意短期政策效应与中长期政策效应相结合 ;把启动最终消费和民间投资作为今后工作的重心 ;进行税制改革 ,调整税收结构 ,公平税负 ;强调结构调整与体制创新 ,以促进我国经济尽快走出低谷  相似文献   

5.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的态势。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正确的,但也有负面影响,它加大了财政风险,突出地表现为赤字风险和国债风险。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政府既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权威性,还要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调整政策实施的力度和重点。  相似文献   

6.
在目前通货紧缩,消费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强化财政投融资体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进一步稳定、持续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财政投融资体制的分析,提出了今后如何强化与完善我国财政投融资体制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疆“协饷”是清政府对新疆地区实施的财政政策。在清政府治理新疆的过程中。这种财政政策的实施,整合了国家有限的财税资源,增强了国家援助新疆的财政力度,促进了新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这一财政政策在清政府治理新疆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客观地讲,没有这种财政政策,清政府在新疆的统治是难以维系的。这种财政政策体现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合力援疆的实质,对治理当代新疆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我国的买方市场格局下,为刺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扩大内需。本文主要就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中的几对主要关系,提出了科学理解和妥善处理的依据与办法。  相似文献   

9.
区域财政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区域投资政策对落后地区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财政政策对西部地区发展已产生了一些效应。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还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0.
周红梅 《文教资料》2005,(29):184-186
自1998年以来,为应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实施大量增发国债的政策。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扭转了内需不足、经济萎缩的局面,保持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但同时也存在着一系列的偏差效应,使我国面临严重的财政风险。笔者对国债政策的积极效应和偏差效应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与启示,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