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报讯”就是指由本报获得的消息,表明系本报记者、通讯员采写的新闻。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是最广泛采用的新闻体裁”,历来被人们称为报纸的“主角”。从首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作品和我们陕西省1991年度好新闻评选作品来看,虽然报纸选送的消息有些问题抓得好,写得也很精采,但从整体上来说,报纸的消息还是显得薄弱。其主要问题是数量少,质量差,时间性不强。  相似文献   

2.
今年四月间,我采写了一篇题为《分清“滥发”与“该发”的界限上钢三厂发给一批科技人员一万八千元奖金》的短消息,有近20家报纸采用。消息发出后,不少同志对我说,这条消息发得及时,说出了大家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心里话。通过这次采写活动,我又从中得到了不少体会。其中感受较深的是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记者如何做到既热又冷、热中有冷的问题。说得更明确一点,也就是记者怎样才  相似文献   

3.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会经常出现.如果记者在采写会议报道时只在一堆会议材料上勾勾划划,改头换面,轻车熟路地凑成一篇"消息",很容易落入俗套,还会引起读者的腻烦.如何让会议消息"鲜活"起来,使其变得信息丰富又有指导性?  相似文献   

4.
通讯和消息是报纸上的常见体裁,如果说消息是一种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去概括新近发生的有意义的事实的新闻文体,那么,通讯则是比较详尽生动地报道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或重大事件的新闻文体。通讯和消息同属新闻报道大类,都必须符合新闻采写的基本要求:真实性、思想性、肘间性、用事实说话等。但两者有差异,主要表现在:从篇幅看,消息比较简短,而通讯较长;从内容看,消息以报道事情为主,而通讯大都以报道人物活动为主;从时间性看,消息比通讯更迅速些,从表现手法看,消息概括性强,多用叙述的方法,或以叙述为主,伴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评委,我阅读了一部分“新闻采写一得”征文稿件,这些总结新闻采写的心得体会,都是来自各地报纸的新闻记者和业余作者之手,文章比较短,内容生动活泼,读起来朴实亲切。在采访第一线上有那么多的记者,重视采访心得体会的总结这是很可贵的。可见《新闻与写作》编辑部举办的这次征文,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也是成功的。从记者们写自己采访中“一得”的内容来看,写得比较好的,可以说是善于总结,写得不  相似文献   

6.
不久前,一位老记者采写了一篇百把字的小消息登在报上,不料这件事在记者中引起了褒贬不一的议论。褒者说,他这个人没有架子,这么老的记者也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贬者说,他这个人也不嫌丢人,这么大的记者还去采写这么小的消息。确实,有的记者因怕丢人,不愿采写小消息。有一位中年记者经常碰到小新闻,可他不屑一顾,一心奔大稿子。结果,把到手的许多好东西漏掉了,大稿子又没有搞成,常常完不成任务。  相似文献   

7.
写好消息,是每一位记者都要练好的基本功。消息是报纸的主角,消息活则报纸活。多少年来,报社编辑记者一直为让消息活起来而不懈地努力着,提出散文式写法呀,让消息软下来呀,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想让消息活起来。尽管如此,目前,死板的消息仍大量地见诸报端,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经济类消息。因此,研究如何写活消息,经济类消息就成了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纸质媒体普遍受到冲击。但"福为祸所依,祸为福所倚",网络搜集信息的便捷、传播新闻的迅速、影响范围的广阔,又为地市级报纸记者一举打破行政辖区限制,放眼全省、全国观察分析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向,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提供了难得契机。本文作者结合自己荣获黑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的报纸消息《给瓦斯套上"笼头"去发电》的采写过程,从稿件主题提炼、素材选择、项目定位、标题修改、社会效果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记者采写经济新闻的一些本质性、规律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消息和通讯是新闻中最常见也是最重要的两大体裁,无论是对于从事一线新闻采写的记者还是对于版面编辑来说,都需了解和分清两者之间的区别。传统报纸编辑学理论认为,消息标题和通讯标题在制作时往往有着十分严格的界限,它们由于各自承担的报道任务与报道角色的不同,职能和特点自然也不同。一般来说,消息关注的是事件的结果,追求短平快,  相似文献   

10.
何学元 《新闻界》2003,(3):61-61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导载体,是传播信息的快速手段,也是记者、通讯员的常规武器。一篇消息,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而且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怎样使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我在20多年的报道实践中,采取抓特点、找亮点、碰热点,寻求共振点,写出消息的味道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抓特点,写出鲜味来。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采写一条消息时首先要考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消息的个性、特点,把焦点聚集到这一个性亮点上,集中笔墨写出它的…  相似文献   

11.
希望有更多记者“自己采写”的新闻费强标题这句话听起来有些拗口。记者这个职业本来就应该是自己采写新闻的,还值得写上三五百字,占据《新闻界》一块宝贵的版面吗?非也!近几年来,打开报纸,象《四川沿长江经济带快速崛起》这样记者自己动手采写的新闻,实在太少了。...  相似文献   

12.
当前,消息在报纸的主导地位有弱化的趋势,报纸上不仅消息少了而且质量明显下降。这表现在:一是消息缺乏风格,从中央大报到地方小报,有些消息看后给人千篇一律之感,似乎都出自一人之手,缺少新意和个性;二是消息缺乏美感,不少消息呆板,枯燥,死气沉沉;三是消息没有理论色彩。有些消息写得累赘啰嗦,  相似文献   

13.
刘保全 《新闻界》2001,(5):15-16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14.
时下,在一些都市类报纸的“国际”、“体育”、“娱乐”等版面上,经常出现署名为“本报综合消息”的新闻。所谓“本报综合消息”,内行人不难明白,就是并非报社记者自行采写,大多由编辑从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改编的消息。 好的“本报综合消息”是编辑巧妙裁剪的结果。当它  相似文献   

15.
一张地方报纸能否受到读者欢迎,关键是报纸的质量;而报纸质量的高低,与记者能否写出有深度、有力度的新闻报道密切相关。下面,就如何采写深度报道,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新闻采写中,要善于应用平时积累的资料。 我平时下基层采访,有一个“笨习惯”,就是听对方滔滔不绝地讲,我在笔记本上不断地记。而且,把平时采访的笔记本长期保管起来。我从60年代开始从事业余新闻工作起,到现在担任《富阳报》总编辑,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新闻时效大成问题。大概除了少数政治新闻,能在报纸上及时看到外,其它工农业等经济新闻多半是迟到消息。姑且不说记者采写稿件是怎样的迟缓,单看编辑同志安排版面后的报纸吧:从今年三月一日至十五日的不精确统计,人民日报有八个工业版采用新华社二十八条消息,竟没有一条在新闻电头上表明日期的。不是新华社某地电,就是据新华社讯,刊用时间比电稿发出时  相似文献   

17.
记者在采写广播消息时,要重视某一新闻事件中具体的人的采写,要重视搞好人与事的组合。如新发现一个星系,从表面看,这个星系离地球很远,可以说是另一个世界,但是,不能忘记,是人发现了它,仍有人的活动在其中。问题是,现在,一些记者在采写消息时,往往忽视对  相似文献   

18.
讲“卖点”,近几年来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语言。报纸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通讯员)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报纸刊登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卖得出去的目的。 然而,从目前报纸上刊登的文章来看,有一部分报纸“经济效益”当头,“钱财神”开路,除对政治导向还比较重视外,而对道德导向、消费导向、娱乐导向、生活导向就重视不够,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突出表现在有的报纸为了片面追求“卖点”,在刊登新颖、猎奇的文章中,连一些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了,均用A君、甲地等模糊字眼代替,给人似是而非的感觉,以致读者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舆论媒体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时期。作为传统媒体之一的报纸,如何在报业之间以及新旧媒体的激烈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受众、抢占更多的市场,关键是看记者的业务素质。不同的人对同一新闻事件的报道的深度是不同的,归根到底就是采写新闻的记者挖掘素材能力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大众日报记者崔永刚采写的消息《充州:2亿吨大煤田不挖了》(大众日报2006年11月14日1版),短短的799字,能从参评的84篇消息中脱颖而出,在省级新闻单位中拔得头筹,喜获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一等奖,决非偶然。笔者认为,这条新闻的采写有多方面的成功之处,主要有三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