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898年<马氏文通>诞生到20世纪40年代,汉语语法研究基本上是在传统语法学的问架里进行的,传统语法学导源于古代希腊的传统语法体系.根据这套体系,汉语在句法分析方面,采用句子成分分析法,认定句法分析就是分析句子的结构,而作为一个句子必须具备六大成分--主语、谓语(主要成分),宾语、补语(次要成分),定语、状语(附带成分);而在确定句子成分时又采用中心词分析法,要求先找出句子的两个中心词,分别为句子的主语、谓语,让其它词语分别依附于它们,从而依次找到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相似文献   

2.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对现代汉语结构语法学具有开创之功,它极大的推动了汉语语法的研究。一般都知道‘讲话》是全面应用美国结构语言学分析汉语的成功之作,但究竟是如何借签吸收结构主义理论与方法的。前人鲜有论及。本文主要结合布龙菲尔德的‘语言论》从词类、构词法、句法结构、句子成分等方面来探求‘讲话》是怎样把外国新理论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机结合的。  相似文献   

4.
汉语动补结构,是汉语语法中的一个结构,是汉语中一种特殊而重要的句子成分.和其他语言不同,现代汉语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动补结构.因其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补语历来受到语法学界的关注,更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最为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语义分析方法的广泛应用开阔了汉语语法研究的视野和途径。分析语义分析的理论依据、汉语中常见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分析、语义指向分析等问题,表明只有将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结合起来考察,才能使语法研究走向深入,重视语义的研究,已成为当代语法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在析句法上,以句子成分分析法为主,同时吸收层次分析法的优点,它给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带来了学会锭的影响,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将具有重要意义。引进层次分析法:有助于克服句子成分分析法在理论上的不足;有助于纠正句子成分分析法不讲层次或颠倒层次的缺点;有利于解决因层次各异而结构不同的句子;其分析过程适宜和于各级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开辟了我国语法学的新纪元。它对汉语语法有自己独到的发现,在《虚字》卷之九和《论句读》卷之十中明确提出了“华文所独”的见解,这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第一次真正明确地提出了汉语语法与西文语法的不同,为后来学者研究中国语法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中,常有同学分不清句子成分与词类这两个概念。 我们都知道语法学分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结构规律、词的语法类别和特征等。句法研究词组、句子的组织规律,如词组、  相似文献   

9.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伴随着语法学的发展而发展。它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词汇意义、词汇意义.句子成分、词汇.语法范畴、功能。小类词的划分与大类词的确定有一定区别,小类词(如助动词)的确定除了要依靠功能外,更重要的是要兼顾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古汉语语法专著,它的核心卷--<论句读卷>是全书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我国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论句读卷"详细而科学地分析了"句读",建立了汉语的句法系统;创设了汉语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开创语法和修辞相结合的先路.  相似文献   

11.
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起,汉语语法学界在进行语法研究时开始有意识地注意语义问题,认识到语法研究必须将句法和语义相结合,做到既互相渗透,又相互验证。1985年,胡裕树、范晓在《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中提出在语法研究中把句法、语义、语用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思想,这一思考后来发展成为“三个平面”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存在着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截然不同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平面。其中句法平面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现代汉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语法系统,这对于百家争鸣虽然是件好事,但是给学习或讲授汉语语法的人带来了不少的困难。作为一个汉语教师,总希望能够有一部既有知识的系统性,又侧重难点的全面、详细的语法书。江天同志的《现代汉语语法通解》(后文简称《通解》)的出版,急汉语教师之所急,引起了语法学界的重视,受到  相似文献   

13.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14.
汉语语法自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汉语语法研究大致经历了由模仿西洋语法,到挖掘汉语语法特点、探索汉语语法规律、缔造汉语语法体系的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徐通锵、叶蜚声的《“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都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目前,语法学家们仍在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但在研究中,大家普遍感到难以深入下去。这里我想按照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中的精辟见解就语法研究的新途径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词的兼类现象和活用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历来都是汉语教学的难点,语法论著虽然种类繁多,对许多相同问题的看法却大相径庭,让人莫衷一是。在《词类》这一章节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到词的跨类问题,《汉语语法问题》①一书将其分为兼类和活用两大类。可是.对于这两种现象的界定,不论是《汉语语法问题》还是其他一些语法著作,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为了更好地认识它们,我们有必要对各种说法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求得到一个相对合理的结论。一、定类与跨类关于词的语法类别,汉语语法学史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词无定类”,其中以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马…  相似文献   

16.
《马氏文通》作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汉语语法著作,一百年来直接而深刻地影响着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其开创意义早已为人们所认识,但其语法系统存在着一些矛盾之处。该文从"字类"(词类)、"词"、"位次"以及"句读"四个方面论述《马氏文通》语法系统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7.
结构和构件     
怎样建立一个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一直是汉语语法学者孜孜不倦努力探求解决的问题。张寿康的“构件论”思想和吴启主、李裕德的“构件语法”体系,在不多的汉语语法学体系诸流派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在语法界引起了反响。本文对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作出的贡献,作了比较全面、中肯、深刻而又简明扼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结构和构件     
怎样建立一个符合汉语特点的语法体系,一直是汉语语法学者孜孜不倦努力探求解决的问题。张寿康的“构件论”思想和吴启主、李裕德的“构件语法”体系,在不多的汉语语法学体系诸流派中,独树一帜,颇具特色,在语法界引起了反响。本文对这一流派的基本观点、理论和方法,及其对汉语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作出的贡献,作了比较全面、中肯、深刻而又简明扼要的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作为我国第一部语法学专著,<马氏文通>已经具有了结构主义思想.<马氏文通>并没有孤立地凭意义标准划分词类,而是将意义标准和语法功能与语用功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必须相其句中之位,乃可类焉"已经初步具备了词类划分中的分布思想;<马氏文通>把句子成分分为七种词六个次,不仅建立了相当于主谓语的句子成分,而且把主语(起词或主次)与谓语(语词)当作是相对待的句子成分,在词和次的分析中体现了层次分析的思想.与现在层次分析只一步之遥.可惜的是马建忠同时用两套术语,"体系殊欠分明,论述自难清晰".特别是后来又用语词指动词,造成体系上的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早在二十年代,黎锦熙就对现代汉语的词作了分类。他是仿照西方传统语法,从意义上来划分的,提出了影响后世几十年的“依句辨品,离句无品”的词类划分原则。后来的语法著作在词类划分上一直未走出黎锦熙的路子。但汉语的特点是词类跟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因此这种词类划分原则与方法同汉语的实际情况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五十年代,我国语法学界关于词类问题展开了一场讨论,目的是找出适合于汉语词类划分的方法和标准。结果否定了词无定类说,指出了在方法上不能单凭意义,提出了结构关系是最重要的分类标准。八十年代,朱德熙进一步阐述了划分词类的方法和标准只能是词的语法功能,否定了意义。 在教学语法方面,五十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词类划分标准有两个方面:意义和语法特点。八十年代重拟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词类划分的标准没变,但强调了语法功能为主要标准,兼顾词汇意义。高校教学语法在理论上更新快,不断地吸收语法研究的新成果,词类划分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