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形式上,以小实验为主,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孩子们才会主动进行科学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萌发学科学的兴趣、好奇心,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而《纲要》中指出:"幼儿喜欢探究、操作、实验,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件和问题,能观察、思考身边的科学现象,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实验。"而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形式上,以小实验为主,通过科学小实验,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孩子们才会主动进行科学探索,寻找问题的答案,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兴  相似文献   

3.
答问的艺术     
一、对孩子答问表态的策略“提问——回答”是一种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表态直接关系到答问的展开。一个问题的提出犹如一粒石子投进水中,立刻会打破水面的平静,激起层层波澜。幼儿为了答问而积极动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找答案。当有幼儿答对时,如果教师立刻予以肯定性的表态,那么其他还在思考的孩子就会“共享”这个答案而放弃努力。当有幼儿答错时,如果教师立刻予以否定性的表态,那么不仅令当事者扫兴,而且这条思路也会立即被堵截。显然,过早的肯定与否定都不利于孩子们充分思考,最好的方法是在幼儿答问的初期不作判断,只是用热情的口吻给以回应,如:“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再听听别人是怎样说的。”这样做是为了维持一段必要的不稳定状态,使发散性思维活动得以延续,从而引导幼儿各抒己见,甚至引起辩论。这种做法能活跃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求知的兴趣,使他们获得更加清晰、确切的答案。那种急于追求正确答  相似文献   

4.
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提供材料,幼儿在活动中会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就会被遏制。因此教师应充分提供探索的空间,鼓励幼儿自己寻找资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探索的对象进行了解。鼓励幼儿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主动收集资料、获取信息,这对幼儿产生问题意识、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获取经验、扩展兴趣面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幼儿在自主收集资料、获取信息中获得发展(一)增强了探索问题的意识幼儿在确立探索主题后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资料。…  相似文献   

5.
心理学家曾作过这样一个实验:用铅笔画出一个近似圆的图形,向很多人提问这是什么。结果,绝大多数成人都说是一个圆或椭圆,除此不会再说别的。但幼儿却能说出许多不同的答案,如太阳、月亮、西瓜、气球、狗尾巴等等。其中部分幼儿总是竭力提出自己认为更为合适的、不同于他人的答案,甚至还会展开激烈的争论。这种有意识地寻求与众不同的答案(或认识)的心理过程,即为“标新立异”。幼儿是十分善于“标新立异”的,因为他们思考的自由度大,受条条框框限制少;尚未进行大量的知识的学习,不会因为追求“最佳答案”、“精确思维”而限制自己的大胆想象。教师、家长常常提出的“不讲已有人讲过的事情”、“要画与别人不一样的东西”一类的要求,也会使幼儿有意识地去寻找一些不同于他人的答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对幼儿的观察,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6.
幼儿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他们主动进行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而兴趣则是幼儿主动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首先要考虑到要设置能引起幼儿好奇心,激发幼儿兴趣的问题。例如.开展常识活动“糖和盐不见了”,我们一开始就设置一个问题:“糖宝宝和盐宝宝到了水里旅行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玩沙活动一直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和追崇,它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天性和尊重孩子们的需求,是一项不可代替的游戏活动。《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教师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教师应该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带孩子们走进沙子乐园,让他们在玩沙的过程中自然地了解沙的特性,通过自己主动探索,发现沙的许多有趣的现象和变化,同时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合作的温馨,并且获得丰富的生活 经验。  相似文献   

8.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感知、操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会科学的方法、技能,同时,也可以发展幼儿好奇心和智力.加涅曾经说过:“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终极目标,那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数学问题、物理问题、健康问题、社会问题,还是个人适应的问题,都是如此.”科学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孩子能够发现问题,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班幼儿都是年龄处于4岁左右的幼儿,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光想知道事物的秘密.经常会天真地问;“老师,太阳为什么会在白天出现,月亮为什么必须在晚上才能出现呢?”“老师,为什么水可以流动,而土不能流动?”等等,面对这一双双天真无邪、期待的眼神,作为教师更不能把这份真挚的期待不当一回事,而是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来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9.
<正>幼儿在自主状态下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是充分展示智慧和个性的学习,是一种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学习。因此,如果教师们希望幼儿能成为有智慧的问题的解决者,最好的方法即是给他们大量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机会,让他们自己在探索中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即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主动学习、发展。一、诱导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索兴趣,开启主动学习之路好奇是人的天性,求知是人的本能。幼小的孩子可以说个个好奇、好问、好探究。好奇心和探究欲是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不仅能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一件快乐的事情。因而,它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的重要来源。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善于随机应变,进行灵活调整,以幼儿的兴趣点为活动中心内容,以幼儿的兴趣发展为活动的发展阶梯。有了这样多  相似文献   

10.
海边的贝壳     
如何利用海洋资源,引导孩子进行科学探索。感受、体验家乡的美好,是我们海岛幼儿园教师积极探索的问题,大班系列活动“海边的贝壳”便是众多海岛特色教育活动中的一个。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发动家长、幼儿收集各种贝壳放在自然角,孩子们七嘴八舌地交流着,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此时,教师没有给予解答,而是鼓励孩子们讨论、分享,了解孩子有关贝类的知识经验。对于幼儿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则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1.
一、关于科学探究学习(一)教师在学生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1.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科学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好学好问的天性为这种教与学提供了必要条件。科学教学中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给学生,而要努力创造问题的氛围和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教师要巧妙地将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科学的愿望。2003年10月7日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的“小学科学教育国际研讨会”上,英国的科学教育专家June Mitchelmore女士为与会者讲了下面这个发生在她自己身上的耐人寻味的故事。案,却没有学会任何好的技能。(2)问孩子问题好吗?当你问孩子问题时,你在帮助他们思考,你让他们为找到答案而尽自己的责任。(3)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的答案好吗?如果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那他们的技能就会得到发展,他们知道上哪儿去找答案。我的三个女儿都已经结婚,她们都是科学家。她们也不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2.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做、动脑思考、亲自感知。科学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去实验、去收集整理资料,去进行思维加工,自己发现、总结结论,发现新知。每节课给学生多少独立做科学的时间,是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要让学生自主、自行探究知识,又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如何去探究呢?兰本达教授说过:一节课,如果有一半时间教师在活动,一半时间是学生在活动,这个教师只是  相似文献   

12.
一、教师是幼儿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促进者 (一)引导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探究性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幼儿提出的问题并不是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答案更重要。但幼儿受其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限制,在探索过程中往往不知道自己有什么问题,要探究什么。因此教师在幼儿探究性活动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幼儿在进行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必然会遇到一些想探索或需要解决的问硒。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幼儿发现问题、明确问题。例如:幼儿对车非常感兴趣,但只停留在喜欢的层面上,并不能进一步地探索。这时。教师就可以帮助幼儿从研究轮子开始,引导幼儿思考:轮子是什么样的?轮子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相似文献   

13.
一、内容的选择要生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儿童化的思  相似文献   

14.
幼儿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有效的提问可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教师要积极创设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幼儿为本,运用适时有效的提问,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让其在与老师、同伴的互动中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1.语言活动中提问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是蕴含答案的提问.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能达到预设的目标,有些教师设计的提问中实际上已隐含了问题的答案,目的是让幼儿能正确无误地说出自己想要的内容,这无疑限制了幼儿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张放 《早期教育》2001,(21):32-32
一、内容的选择要生活化。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教师从自己的经验、兴趣出发选择内容,造成教师费了力,幼儿不感兴趣的现象。小班幼儿活动范围、知识经验相对中大班幼儿要窄和贫乏,但他们对发生在身边的有趣的内容最有好奇心,所以教师选择内容时,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以“儿童化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幼儿。  相似文献   

16.
翁惠 《幼儿教育》2003,(9):10-10
当前,许多幼儿园都在开展创新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在创新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正视这些误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幼儿创新教育。一、片面强调求异思维,创新价值观模糊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往往片面强调求异思维,把创造思维等同于求异思维。教师提出任何一个问题,让幼儿从事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求幼儿做到“和别人不一样”。如果不一样,教师就会鼓励或表扬幼儿;如果一样,教师一般反应平淡。幼儿为了做到“和别人不一样”,有时就脱离活动的内容,随意地、漫无目的地回答问题,答案虽然和别人不同,但答非所问。  相似文献   

17.
好奇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天生具有了解外界环境的强烈愿望,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并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幼儿会问:“老师,怎么有太阳还会下雨”“汽车尾部干吗要装灯”等等。寻找问题的答案,既是幼儿接触外界环境的方式,也是他们了解外界环境的途径,更是他们关注外界环境的结果。教师应积极认真地对待幼儿的提问,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回答幼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一、耐心如实地解答幼儿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我们中的一些教师认为孩子的提问是“乱问”、“真…  相似文献   

18.
"婴儿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内驱动力,一种不学而能的探究力。"好奇心是一个起点,一种力量,它会推动一个人寻求他所看到的现象的解释,探究的行为也就自然产生了。教师要创造机会,为幼儿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聆听童声,透视童真,让幼儿智慧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展现。抓住幼儿探索的火花,鼓励他们尝试、探索在生活中,孩子们对许多事物的好奇心是稍纵即逝的。他们在摆弄或操作中也许发现了问题,但如果没有成人的鼓励和指导性语言的帮助,很有可能终止其活动,这时就需要老师抓住孩子们的这些举动,用开放性的设疑和材料去  相似文献   

19.
科学教育是引发、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并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过程,教师要注重发展儿童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积极态度,并尝试通过孩子的感官观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来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要求我们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应该带领孩子们搜集周围资料,自己动手制作玩教具,从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贵芝 《教育导刊》2007,(11):45-45
避免机械僵化,注重多角度思考。教师的提问应能刺激幼儿开动脑筋,使幼儿经过独立思考后寻求答案,提出自己的想法。尽量不要提一些指向明确或有鲜明的倾向性的问题或闭合式的默认两可的问题,即只有两种选择答案的问题,比如"对不对"、"好不好"。这种问题不仅容易使幼儿习惯于揣测教师的意图作答,形成一种依赖教师暗示的不良的思维习惯,猜测"怎么答老师才会喜欢",而且容易限制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原本活跃发散的思维陷入"非此即彼"的机械、僵化的窠臼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作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使他们明白,事情不一定能简单地区分为对或错、白或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