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严复对中国现代哲学思潮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一方面严复哲学思想本身开启了中国哲学现代科学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潮和进化论历史观思潮,男一方面又通过这些思潮以及某些观念影响和促进了中国哲学现代人本主义思潮、马克思主义思潮、三民主义思潮、西化思潮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兴起、传播和发展。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严复自身哲学思想的价值。可以说,严复正是以思潮的形式影响了他之后的中国现代哲学家以及中国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下半叶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变化,西方进化论、经济学、社会学以及法学的兴起以及辛亥革命的失败分别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形成的社会条件、理论基础和现实契机。所谓严复的思想悖论只不过是现代政治文明演进与中国现实国情之间的历史张力的体现,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就是在严复的思想转变过程中形成的;社会主义民主渊源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论、社会主义民主步骤论以及社会主义民主途径论构成了严复社会主义民主观的丰富内涵;严复的社会主义民主观无论是对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爆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以及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等,都有着积极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的货币制度也开始了从银两制钱双本位制向纸币制度过渡的强制性变迁.其中,三坊七巷学人对近代中国货币制度的顺利改革并与国际接轨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系统梳理三坊七巷学人的币制改革思想及其具体实践,客观评价他们的时代贡献和思想价值,在此基础上,以史为鉴,对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货币制度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考,这不仅能从经济史的角度丰富三坊七巷文化内涵的研究,而且对未来中国货币制度建设也具有深远的历史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游友基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3):21-24,34
林纾与严复、陈宝琛、陈衍、郑孝胥(前期)、"三李"、沈瑜庆等三坊七巷文化名人诗文酬唱,交往密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5.
许玮  少君 《中学生百科》2023,(29):39-41
<正>冰心1913年随父母离开福州“三坊七巷”,举家迁往北京时,才13岁。年纪尚小的她,一定不会想到“三坊七巷”日后会成为福州城的一片繁华商业区。据考证,“三坊七巷”早在晋、唐时期便已形成,是福州当地贵族和士大夫们的聚居地。顾名思义,“三坊七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组成。这里庭院深深,老宅遍布,街巷内如今还保留着沈葆桢故居、林觉民和冰心故居、严复故居等有上百年历史的建筑。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近代文化上 ,严复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他的贡献在于介绍了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传播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思想和政治观点 ,在中华民族“危机存亡”之秋提醒人们要奋发图强 ,抵御外侮 ,并提出了具体的维新变法的理论和具体主张。尽管严复并未积极参与后来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维新变法 ,但是在维新派早期的宣传和舆论准备工作中 ,严复的作用确是不可替代也不容抹杀的。严复不仅撰写了大量的政治论文 ,如在天津《直报》发表的《原强》、《辟韩》、《救亡决论》、《论世变之亟》等文章 ,以批判封建的政治制度及其文化意识 ,…  相似文献   

7.
西方逻辑自明末李之藻翻译《名理探》到清末经严复传入中国历经300年的历史空间,以清末严复的译介传入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思想知识界的影响为巨大。严复对西方逻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有突出的贡献,而李之藻的历史作用也应作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近代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西学第一人",严复的历史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国内外学者已对此做了不少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然而,学术界对严复致力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为了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全面科学地评价严复思想的历史作用,作者凭借处在严复故乡的有利条件,着力深入调研,发掘整理有关史料,草爰成文,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对严复晚年思想从现代回归到传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复晚年认识到西方现代道路在中国举步维艰,思想回归到传统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0.
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对严复晚年思想从现代回归到传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严复晚年认识到西方现代道路在中国举步维艰,思想回归到传统的道路上。  相似文献   

11.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12.
诗人兼学者陈衍生当中国鸦片战争后的特定时代,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有反映爱国忧时、贴近社会的;有歌唱山水友朋、贴近人生的;还有论诗咏史、充满哲理的。他的诗歌形式别具个性。语言或清苍刻峭,或清新圆润,融文学性与哲理性于一炉,走出一条荒寒的诗意人生之路。而作为“同光体”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文创作又是这一时期文学的一个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严复与"同光体"成员关系密切,他与郑孝胥的交往长达数十年,与陈三立相见较晚但惺惺相惜。严复诗风亦受"同光体"影响,可谓宋诗派外围成员。在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上,严复与"同光体"成员也多有契合之处。从严复和郑孝胥、陈三立等"同光体"成员的交往亦可窥见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近代士大夫的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西方世界变革日新月异.严复为寻求国人在思想和身体上彻底改变和解放的救国之路,他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观念和物竞天择的思维方式,推行学校体育,提倡女子体育,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倡导"军国民"教育思想下的"力、智、德"三育并重的体育思想.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是中国第一位通俗文学的编辑家、研究家与理论家。他从1621年至1627年分别改编出版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俗称“三言”。从18世纪法国耶稣会士第一次将其传播到西方以后就引起许多西方汉学家的关注与研究。为了了解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并满足教学需要,俄国汉学家也对“三言”故事进行了选译,所选取的多为在中国流行并符合俄国人审美趣味的故事。20世纪以前的“三言”俄语译本故事大多是转译自英语或法语,译者多为无名氏。从20世纪开始,俄国汉学家将“三言”故事从汉语直接翻译成俄语,译文的质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从文献学和文学史的角度了解“三言”在俄苏的传播过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支持维新,光明磊砢,一生坚守于诗歌与学问的“荒寒之路”,在晚清与民国诗坛上影响很大。他将朴学与诗歌融于一炉,揭橥“同光体”诗歌及其理论,创作诗论与诗文成就斐然。但同光派在众多的诗派诗人中,影响最大,也最为人们所诟病,所以陈衍长期以来一直未受到研究上应有的重视,因此,对他的文学史意义进行去蔽还真的重显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严复“三民”思想是中国近代以来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理论源头。严复框定了改造“国民性”的整体性理论架构,之后的梁启超以“新民”为己任进行“三界革命”,胡适立足于“个人主义”发展“平民文学”,周作人强调人间本位的人道主义的文学,鲁迅立足于“立人”思想重塑民族魂的新文学创作,都是这一思潮在文学领域里的延伸。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和《庄子》文本,论证了"三言"中的"重言"、"寓言"是一种文学样式,相当于今天的寓言文学艺术;"卮言"则指庄子寓言文学"无心"、自然的艺术风格,它们之间是文体和艺术特征的关系,从而证明了主张"三言"是三种表现手法观点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晚清诗学,以陈衍《石遗室诗话》及其续编所建构的体系为集大成者.民国以来,关于清代诗学特别是近代以来诗学的描述,无不以陈衍诗论为重要参照.而陈衍在其诗论中对于道咸以降诗风宗宋的描述,在有意无意之间,忽略了翁方纲的意义和作用,造成我们对翁方纲的文学史与清代诗史之地位认识的不足.本文围绕陈衍与翁方纲二人的诗论主张和生平交游,梳理其中有关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因果脉络,试图对翁方纲与道咸年间宗宋诗风的关系,给出更符合史实,也更具说服力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三言"之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庄子》一书中,《寓言》篇“三言”之说可谓具有导论性质。但古今对此争议较多,故笔者通过字面本义阐释、实质功用阐释和三者关系阐释三方面对其进行全面梳理、辨析,以求对《庄子》有较为明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