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丽塔”的毁誉与流传杨金才《洛丽塔》(Lolita)是俄裔美国作家弗·纳博科大(VladimirNabokov)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是纳氏的成名作,1955年在巴黎面世,1958年义在美国出版。这部颇有争议的作品描写了一个从欧洲去美国的中年男子热...  相似文献   

2.
刘伟 《世界文化》2007,(6):16-17
“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杰克·克鲁亚克:《在路上》《在路上》是克鲁亚克出版的第二部小说,它与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和威廉·巴勒斯的《赤裸的午餐》共同构成了美国“垮掉的一代”学与化运动的基础。到2007年,这部影响了无数年轻人的小说出版已经整整50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虽然在写出《查太莱夫人的情人》之前,劳伦斯已经以《彩虹》、《恋爱中的妇女》、《儿子与情人》等作品享有了相当名声,可是,眼下的这部书,仍然叫出版商、朋友甚至劳伦斯自己感到为难。最后,劳伦斯只好自己在异国去私自出版,出版后又自己发售。当然,正因为这种形式,也最早地、毋需官方认可地将这部注定要引起轩然大波的作品推向了社会。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文学家还是艺术家,灵感的获得是创作最重要的根基,《洛丽塔》尤是如此。一段中年男子与未成年少女的恋情,成就了博纳科夫《洛丽塔》极高的文学造诣和知名度,关于书中主人公亨伯特和洛丽塔的原型,曾一度成为世人争论的焦点。然而,一个世纪前的英国,则真实存在着一段大文豪与少女的忘年之恋。  相似文献   

5.
2007年对“垮掉的一代”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值得纪念的事情有杰克·克鲁亚克的《在路上》出版50周年,艾伦·金斯伯格的《嚎叫》接受审判50周年,还有金斯伯格和威廉·巴勒斯逝世10周年。巴勒斯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的教父”,在“垮掉的一代”成员中,他的经历可以说最具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6.
《金文新考》出版前后孙安邦《金文新考》出版于1987年3月,只印了800套,且很快售罄。这部书引起了很大反响。有人评论为:“开拓了上古史的一角,”①打破把殷商甲骨文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的传统观点,“第一人第一次把中国已定的中国古有文字史上推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7.
郎樱 《寻根》2006,(5):4-10
《玛纳斯》是我国三大英雄史诗之一。这部史诗在柯尔克孜民众中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一代代柯尔克孜人听着《玛纳斯》从孩童长大成人,又听着《玛纳斯》离开人世。正如史诗所唱:“大地经历了多少变迁:戈壁上留下了石头,石滩又变成了林海,绿的原野变成河滩,山涧的岩石已经移迁。一切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啊,惟有祖先留下的史诗仍在一代代流传。”  相似文献   

8.
郭栋 《世界文化》2011,(9):27-29
两个女孩儿在公交车上谈论时下影楼拍写真的一个时髦的造型,说是时尚的一大亮点,她俩不断地重复着三个字——"洛丽塔",说这种造型很纯情、很性感也很另类。"洛丽塔"——一个好熟悉的名字,我眼前马上跳出了电影库布里克版的"小妖精"和莱恩版的"小妖精",而这两部电影的名字都叫《洛丽塔》。电影《洛丽塔》是根据美籍俄裔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写于1954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可能是因为心虚,当时纳博科夫在欧洲出版此书的时候连署真实姓名的勇气都没有,出版商是把它当作一本色情书而出版的。  相似文献   

9.
1831年,斯丹达尔重返意大利。1834年他开始创作《吕西安·娄凡》(直至1890年始出版),这是一本攻击七月王朝的小说。1839年,他出版了第二部巨著《巴马修道院》。这部极为复杂的小说以意大利为背景,它对爱情的千变万化及细致差别作了比《红与黑》更为精密的分析。监狱再次用作矛盾发展的场所。该书对于滑铁卢战役的讽刺性的描述也极为重要。书中的主人公法  相似文献   

10.
赵承中 《寻根》2008,(4):96-102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书始末》(以下简称《两案始末》),不分卷,一度为“旧雨草堂”主人所有,今藏国家图书馆。它不载于明末以来官私书目,罕见流传。自上世纪80年代末被收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影印出版后,这部“养在深闺”的史部文献才开始为人们所知晓。  相似文献   

11.
姜德明 《寻根》2001,(1):55-55
(桑松)、《马来亚的犯人》(茨威格)。1949年后,他又出版了译作《农民》(巴尔扎克)等多部。他为“明日社”的出版物写了不少广告,每篇不过百来字,又不乏学气息,可以作书话来读。如:  相似文献   

12.
1931年,伦敦的坎士塔布出版公司出版了一部被人称为《萧伯纳情书》的集子。这部“情书”的对象,并不是萧伯纳的夫人夏绿蒂·潘旦馨,而是英国著名女演员爱兰·黛丽。在这部两人的通信集里,双方(尤其是萧伯纳)于谈论艺术、戏剧等问题之余,大肆卖弄风情,将爱尔兰人流光溢彩的性情表露无遗。但无论怎么说,这样充斥大量热烈爱情词语的信件发表,必然会引起很大误解。对文坛风气颇为熟悉的萧伯纳,便迟迟不同意该书出版。直到通信一方的爱兰·黛丽去世三年之后,这部书才得以问世。既然是一部热烈的“情书”,双方又非终成眷属的恋人,为何萧伯纳敢于并…  相似文献   

13.
《梅氏书平》的学术价值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人只知有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而不知韩国也有一位经学大师丁茶山的《尚书》辨伪巨著《梅氏书平》。这部书的学术价值与成就也鲜为人知。然研究中国经学之跨文化传播以及研究《尚书》学特别是古文辨伪,不能忽视《梅氏书平》。这部书在订正旧籍旧注之误、补充疏证新的历史事实、阐释《尚书》义理之辨、考辨孔壁真本源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值得引起学界重视。同时研究《梅氏书平》,对于研究丁茶山这位韩国实学思想家的经学思想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沈庆利 《东方文化》2002,(3):124-126
本可以算是一篇读后感,是关于张梦阳先生的一篇题为,《我观王朔看鲁迅》的章的读后感。张梦阳先生的这篇章最初发表于《学自由谈》2000年第4期,后又在网上被广泛传播,最近则被收于东方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的《世纪末的鲁迅论争》一书中。  相似文献   

15.
曾以《少年天子》获得过茅盾学奖的名历史小说家凌力,最近又出版了长篇新作《梦断关河》(北京十月艺出版社出版),获首届老舍学奖。小说以鸦片战争为历史大背景,以刻画昆曲艺人的命运为中心,谱写出一部历史上平民百姓在民族危难中义薄云天的抗争史,展示了一代名优与时代风雨纵横交织的爱情传奇故事,  相似文献   

16.
林夏 《寻根》2009,(5):98-99
《寻根》2009年第2期《“宙合方圆”:客家土楼的生命世界》(韩振华、赵娟)谈及圆土楼与方土楼孰先孰后,使我想到也曾触及这一问题的林嘉书的大作《土楼:凝固的音乐和立体的诗篇》(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林先生是客家学研究专家,对土楼研究取得了尤为卓著的成果。这部书与他的《客家土楼与客家文化》、《土楼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7.
<正>我个人认为,张正明先生在楚学研究方面所作的开拓有三个标志。第一,张先生写了第一本《楚文化史》,这部书如果仅按出版时间来说是大陆的第一部,但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国内外的第一部。说它是大陆的第一部是因为台湾的学者文崇一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写了一部《楚文化史》,但是由于那个时候海峡两岸音讯不通,文崇一的《楚文化史》并没有在大陆得到传播。198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张先生的《楚文化史》,从  相似文献   

18.
五年前,伊恩·汉密尔顿着手为《麦田中的守望者》一书的作者 J·D·塞林格作传。《麦田中的守望者》出版于1951年。大约十年后这部小说才风靡一时,现在每年仍能在世界范围内售出25万册。50年代,汉密尔顿是个十几岁的孩子。那时,他同千百万同龄人一样,感到小说中叙述故事的那个少年霍尔顿·考菲尔德,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他被这部小说迷住了。正是这种着迷的劲头使他开始探究该小说作者的身世。人们还真应该感谢他的着迷精神呢。然而,如今  相似文献   

19.
德国作家京特·格拉斯又献新作西石编译1959年,随着处女作《铁皮鼓》的问世,32岁的京特·格拉斯(GunterGrass)一鸣惊人。37年来这部非同寻常的作品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环;其印数已达400多万册,被翻译成20余种文字,书中的主人公、鼓手奥斯卡...  相似文献   

20.
正《蝇王》曾被20家出版社退稿,《安妮日记》被15家出版社退稿,《哈利·波特》被12家出版社退稿,《第二十二条军规》被22家出版社退稿,《去斯万家那边》投稿到第4次才得以出版,《洛丽塔》则在努力了6次之后才见之于世。这些数字真让人吃惊,然而更让人吃惊的是退稿信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