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减运算教学 1.应该突出加减运算的数量关系:不少教师加减运算教学的注重点是做题的结果,只注意算得对不对,忽视让幼儿认识运算的数量关系。从发展幼儿的思维出发,应该让幼儿意识到运算的逻辑关系:其一是加法的“交换关系”,即加数与被加数交换位置,其得数不变;其二是加减的“逆反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如2 7=9,逆运算是9-7=2或9-2=7。引导幼儿初步认识这些关系,有利于幼儿举一反三,提高运算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可逆性和逻辑性。  相似文献   

2.
第九阶段:十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我们让幼儿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目的是想利用加减的互逆关系培养幼儿的可逆性思维能力,同时训练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和灵活性。幼儿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主要是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互逆关系。因此我们不打算一个数一个数地教幼儿,而是着重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他们进行大量的操作练习。这些练习不仅仅是运算练习,而且还  相似文献   

3.
一、活动背景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科学领域的数学认知中指出:5~6岁幼儿能通过实物操作或其他方法进行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可见,让幼儿熟练掌握10以内加减运算是大班数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到了大班下学期,多数幼儿对超出10的加减运算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数的组成是幼儿从计数活动到运算活动的中间环节,它对幼儿巩固数的概念和学习加减运算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计算教学中要重视数的组成的教学。但是由于幼儿思维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要掌握数的组成知识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我们教学10以内各数的组成时,注意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每教一个数的组成,都先通过实物演示、看图,让幼儿直观地了解数的组成,还指导他们各自用实物  相似文献   

5.
小制作三则     
数字挂牌目标:通过操作,让幼儿练习10以内的加减运算及图形的排序。材料:废旧挂历纸。操作方法:把各种图形按一定规律排序出来;复习数的加减运算。制作方法: 1.用废旧挂历纸做出挂牌; 2.用彩塑剪出图形、数字和符  相似文献   

6.
教幼儿用三个数编四道题,对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好处。我在教幼儿计算知识和运算技能时,注意发挥幼儿学习的内部机制,调动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不要求小朋友死记硬背,主要让他们思考、理解,从中找出计算知识的内在规律。我在教大班学习了的加减时,这样演示题目:6+1=7;1+6=7;7-1=6;7-6=1。我启发幼儿观察比较,这  相似文献   

7.
王霞 《早期教育》2011,(12):24-25
在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时,结合幼儿思维、注意等发展的特点,我尝试了"数不离物"教学法。其主要通过实物感知与操作、语言表达、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等四个步骤来实施。实践表明,"数不离物"教学法能促进幼儿思维、有意注意的发展,能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但在运用"数不离物"教学法时要组织形式的选择、时间的长短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采用以游戏为主的教学形式,进行7这个数的教学,分五节课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要求。课堂上,我尽量让幼儿在操作实物的过程中,通过感官活动掌握数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取武汉市8所不同性质幼儿园112名大班幼儿为被试,主要采用测试法对幼儿加减运算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班幼儿的口算和笔算能力较好,解答应用题和自编应用题的能力较差;幼儿对数的组成的掌握水平与幼儿加减运算能力显著相关;幼儿的加减运算能力存在个体和性别差异,其中男孩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优于女孩;不同性质幼儿园大班幼儿运算能力之间存在差异,省级示范园和市级示范园幼儿加减运算能力优于私立园。  相似文献   

10.
听音乐编故事是在幼儿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再进行讲述的一种教学形式。我在中班进行了此项教学活动的尝试,教学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听声音说话: 1.让幼儿了解几种打击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学习用简短的语言讲述自己对声音的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幼儿进行求异思维的训练,以某一种乐  相似文献   

11.
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利用材料和学具进行学习,是数学教育中的有效方法。它的意义在于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及主动性、积极性的同时,能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数学感性经验,体验数的内涵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数的顺序及数的组成。一、对幼儿数学操作活动的理论思考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的思维不同于成人,他们必须依靠直接的行动或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即思维  相似文献   

12.
谁是小机灵     
目的:复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培养幼儿计算能力;活跃幼儿思维,培养幼儿创造力。准备:比幼儿总人数多一倍的纸片(长3厘米,宽2厘米),在每张纸片后面写着10以内各数的加减式题一题。全体幼儿分成5组,每组选一位能力强的幼儿当小组长。玩法:小组长把彩色纸片向上撒,要求幼儿想办法接住空中的纸片。接到纸片的幼儿排成一队,按排列的顺序依次回答纸片后的计  相似文献   

13.
谭玉梅 《时代教育》2014,(8):242-243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在幼儿园大班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其主要目标除了让幼儿了解数与数之间互补、互换和等量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通过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本文提出了针对幼儿的兴趣爱好,注重方法的游戏趣味性;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注重方法的操作探索性;根据幼儿的能力水平,注重方法的启发求异性;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注重方法的电化情景性等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在摸索如何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我感到,巧妙地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是提高儿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为幼儿思维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只有在幼儿面前展现鲜明的形象,才能给幼儿思维提供依据,鼓起幼儿想象的风帆,激发幼儿内心情感。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真正理解儿歌,记住儿歌,有感情地朗诵以至表演儿歌。先谈谈通过情境表演教幼儿学习儿歌的方法。有些儿歌是叙事性的,如《原来是你》、《小兔过桥》、《客人来了》等。这些儿歌不仅有情节,而且有人物对话、心理活动。在教学时,我们就采用情境表演的形式再现儿歌的语言形象。对一些对话较多的儿歌,我先告诉幼儿儿歌的内容梗概,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如把儿歌《客人来了》编成小故事讲给幼儿听,让他们对儿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再表演小话剧。客人问:“你妈妈呢?”我回答:“妈妈不  相似文献   

15.
“我知道了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怎样学”——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大多数家长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据调查,写阿拉伯数字、做加减运算题,是大班幼儿在家中学数学的主要方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召开家长会,逐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首先,我们让家长了解幼儿数学教育的目标、特点和方式。告诉家长幼儿数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园数学教育包含数、量、形、时间与空间等内容,写阿拉伯数字、做加减运算题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时让家长明白幼儿数学教育不仅要让幼儿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通过亲自摆弄和探究来解决问题,感知…  相似文献   

16.
正一、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环境,使幼儿在其中受到启迪和教育根据幼儿期思维发展的特点,小班幼儿处于思维发展的感觉运动水平,中、大班幼儿处于感觉运动阶段向具体形象阶段发展的思维水平,因此幼儿很难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最好让幼儿通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数学学习。  相似文献   

17.
前苏联革命家、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他形象而又概括地说明了数学在发展思维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学前班的数学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一、在形象思维中渗透抽象思维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由浅入深促进幼儿思维的健康发展。我在教幼儿认数时,开始用实物或图片让幼儿具体感知数。如教学数“3”时,让幼儿感知3棵树、3朵花、3条鱼……接着让他们说说与3相应数量的物体。幼儿就会争先恐后地说出:3辆车、3个球……然后我再指着四周一些与数字3相应数量的物体问:“那是什么?”让幼儿回答。最…  相似文献   

18.
幼儿期处于前运算阶段,思维具体形象,幼儿认知的发展主要是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来实现的。特别是在科学领域,幼儿更需要直接作用于客体,才能获得有关的体验,促进认知的发展。因此,操作活动日益受到幼教工作者的重视。探索性操作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在操作中探索未知的活动。这种操作活动不是靠记忆进行的,而是需要幼儿在操作过程中主动运用分析综合法去探索未知领域。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是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由于受其原有经验和思维水平的影响,幼儿对事物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根据具体看到或接触…  相似文献   

19.
小班看图谈话课,幼儿园教师普遍反映比较难上。其教学方法或者说步骤一般都是教师先向幼儿交代图片的来历,然后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接着是教师与幼儿问答式谈话,最后由教师讲述图片内容来结束作业。我认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小班幼儿发展语言和思维等方面来说,都存在着弊端。其一,教学开始部分不够新颖,不能很快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其二,图片上的形象是静止的,加上师生按图索骥式的问答,枯燥无味,幼儿易感疲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几年来的数学教育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操作环境;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主动进行操作;在游戏活动的操作中,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使操作具有层次性、暗示性、验证性;教师要善于抓住适时、适当的指导时机,让幼儿轻松、快乐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