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明清时期徐州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明清两朝均有蠲免税粮、截拨漕粮、开仓赈济等一系列荒政措施予以应对,力图在保障封建统治秩序的前提下维系地方民生。作为国家荒政措施的执行者和地方救荒的组织者,徐州地方官员积极参与地方水利兴修和荒政建设,以地方士绅为主体的民间力量也在地方救荒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地区黄河水灾成因与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顺治至嘉庆年间,徐州是黄河流经的重要地区,黄河的决口导致徐州水灾频繁发生.自然气候因素是导致黄河水灾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人为、社会因素也同样不容忽视.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致使徐州地区的黄河水灾呈现出季节性和区域性的特点,不同时期水灾次数的变化也反映出国家水利政策和社会环境对水灾次数及水灾防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州是明清时期运河流经的重要地区,漕运对徐州的地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漕运的畅通促进了明清小说和地方戏曲的传播,明清时期徐州兴盛的科举教育、繁荣的建筑文化和商业文化也都与便利的漕运密切相关。明清时期漕运对徐州地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推动了徐州运河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其时空特征分别表现为普遍性、季节性、持续性、趋势加剧性、区域性及周期特征。灾度特征则主要以1、2度水灾为主,3度水灾分布间隔时间较长,4度水灾主要分布在清朝中后期。明清小冰期的气候背景、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地貌因素、河流的水文因素等自然因素,以及森林植被与水土流失、小农经济为主的经济形式等社会因素,是明清时期保宁府地区水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明清国家和地方官员的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慈善机构,也有预备仓、常平仓等仓储机构以及育婴堂、清节堂等善堂。这些慈善机构和善堂在救济灾荒、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最为成熟和完备的时期。在国家和地方官员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出现了众多的慈善机构和慈善设施,其中既有养济院、惠民药局等慈善机构,也有育婴堂、清节堂等善堂。这些慈善机构和善堂在救济灾荒、保障民生和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的徐州不但是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同时也是文化和教育较为发达的地区。明清时期官方和民间极为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明清时期徐州地区教育事业有了显著发展,出现了府学、州学、县学、书院等众多教育机构。众多教育机构的存在使得徐州科举兴盛,文风盛行,对徐州地方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徐州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救荒成为地方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漕粮通过多种方式被用于地方救荒,在地方社会救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漕粮救荒成为徐州地方荒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漕粮参与地方社会救荒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安顺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不仅稳定了王朝对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民族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了适应王朝统治的需要,地方政府通过兴办学校,创办书院等有效手段,加强思想文化建设,从而大大促进儒学的发展和传播.同时,由于明代户籍退出机制的实施,以及清王朝社会危机的直接影响,客观上刺激了儒学的发展与兴盛.儒学在安顺地区的发展与传播,调整了民族结构的分布,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推动了安顺民俗文化的转变,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读两宋历史可知:两宋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采取过一定的措施,比如多次颁布相关法规。但宋代自然环境依然有恶化趋势,比较明显的是以黄河为代表的几大水系洪灾较为频繁。就其原因,除了这一时期气候比较异常外,我们认为主要是宋代经济发展带来人口大量增长及长期战乱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导致。当然也和当时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认识欠缺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民间信仰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明清时期徐州地区黄运交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民间信仰种类众多,分布广泛。其中既有对自然山川神、灾害神、水神的崇拜,也有对关帝、文昌帝君等人格神的信仰。民间信仰带有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点,官方力量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术界对于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的研究尚显不足。芜湖地处江南西端,明清时期商业兴盛、手工业发达,是皖江流域和江南的中心——长三角地区沟通的桥梁。此时的芜湖,业已成为位于江南边缘的、服务干长三角地区的次级经济中心。因此以芜湖为个案,来探讨明清时期江南边际地区在江南经济发展中作用与地位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1-122
徽商,一支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帮劲旅,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有着"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两淮地区向来经济发达,又是徽商起步的主要地区,加之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徽商经常出入之地。此外,徽商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依靠盐业的发展,而扬州作为徽商盐业的基地对徽商发展以及两淮经济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的“十里秦淮”不仅是商业繁华之地,也是江南文人士子的一方精神和艺术净土。他们在秦淮河文会征歌,并不是单纯地纵情于声色,而是一方面在此进行艺术化的生活审美体验,一方面把青楼画舫作为他们议论时政、同道相聚的政治空间。在文人与秦淮诗妓间相交相惜的过程中,他们相互唱和,互相影响,诗妓通过与文人交往,既提升了诗妓的文学修养、精神气质,也激发了诗人追求个体精神自由的审美热情。在秦淮河诗妓家院的私密性空间里,牢固根植于文人心中的诗性精神获得了最合适的滋生土壤。他们把自身的生命活动升华为一种对自由和审美的自觉精神需求,在日常生活的意义上已经超越了政治、经济等实用主义的框架,变为一种人的内在需求的延伸。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再现出统一的局面,但西北地区的民族矛盾和斗争还相当尖锐复杂,经济开发仍围绕着军需供应这个历史上的老课题展开。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西北经济开发的思路、措施都比前代有了较大的改进,成果也格外显,反映出开发组织的创意思维。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黄河三角洲进士的地域分布出现较大的变动,这与黄河三角洲科举世家的兴衰有着直接关系;科举世家主要是由移民的后裔发展起来的,在科举竞争中占据很大的优势;经济、人口、教育等因素可以作为考察进士地域分布不平衡的总体观照,但对移民区域来说,更应该关注主导性的因素——移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9,(6):81-86
明清时期广西梧州地区水旱灾害频发,有统计的水旱灾害共发生268次,水灾次数多于旱灾,清代灾害多于明代。水灾高发期为道光、光绪时期,旱灾高发期为嘉庆、道光时期,水灾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旱灾主要集中在秋季。明清时期梧州地区应对灾害的措施主要有蠲免赈济、兴修水利、广建仓储、加固城墙等。水旱灾害的频发也对梧州地区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影响,其中以对河神龙母的信仰和近代骑楼城的修建为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