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在于为培养儿童自身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参与探求的过程,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从实效性出发,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探究学习,取得了一点成效,在此,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刘佳伟 《成才之路》2014,(30):88-88
正知识、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水乳交融的,能力与创新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表现,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着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又要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凸现出来。《生物学课程标准》同样对初中生物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因此,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掌握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探究方法,逐渐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3.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参与教育实践,参与问题探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才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有发现、有创新。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不是以机械、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逐步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变前人的知识为自己知识的认识过程。从本质上看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认识过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基本一致,但也有自己的特点。首先,学生的认识过程是在学校内按照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这样避免了前人认识上的弯路和岐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物理教学尤其如此。其次就是所学的知识要做到真正理解、巩固和应用,就要花费一定的功夫。所谓理解就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觉配合教学,让其在独立自主、参与竞争的意识中找到“用武之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学习策略的运用.不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为目的.而是给学生提供知识平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各个环节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准确地了解学情.  相似文献   

7.
唐步芹 《考试周刊》2013,(94):162-163
<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知识方法。但就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来看,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师仍以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并且这种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样,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已成为新课标实施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促使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8.
探究性学习与中学生物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学习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的、并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创造性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习知识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形成科学概念,养成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运用探究学习过程,能让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自主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自觉配合教学,让其在独立自主、参与竞争的意识中找到"用武之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和探究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曹薇 《中学教学参考》2011,(31):119-120
什么是任务型教学?众所周知,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任务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学习及英语的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在落实教学任务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角,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教学,即教师运用各种教学媒体与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用模仿性学习的方式体验知识,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达到构建知识、提高能力、养成品格的学习目的。体验式学习是基于个体认知图式而形成的学习过程,是个人通过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方面的参与而获得的形体、情绪、情感、知识上的体验。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快速转变角色和观念,把自己变换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把“主人的权利”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交流与合作、探究与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本文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最佳参与时机,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及活动。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中学物理课堂教学应实施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等新型的学习方式,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4.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也称师生互动式探究学习。在科学课的学习中,探究性学习更为重要,因为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而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得最牢固。下面以一节课的片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既要关注学生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掌握,又要重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重.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参与表现.还要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有利于指导英语教师改进英语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6.
申文成 《成才之路》2013,(10):15-15
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促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求知欲,并为之不懈追求,进而产生获得知识、掌握能力的动力。作为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务必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浓厚兴趣,力促学生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进而实现课堂高效,让学生快乐成才。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探索创造能力,教学要为学生自我发展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探究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核心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以达到开发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发展,增强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的探究数学习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陈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充满活力与丰富内涵的学科,它的外延就是生活。生活中的新鲜事儿、新理念要不断地注入语文课堂,使语文课焕发出勃勃生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无形之中也得以培养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在课本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兴趣,就可以形成一种探究、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参与学习。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语文作为工具加以运用,解决生活与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过分注重学科知识传授的做法,改变知识传播者的单一形象,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努力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以达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以便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从容面对课程改革的挑战。鉴于此,笔者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必须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