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杜甫批评史上,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是一部重要著作。它继承了中国古代文论重心领神会,重感悟心解的民族传统,以心解心,以心会心,以心传心,确立了杜甫批评史上一个重要批评范式。浦起龙强调,作诗、读诗、解读,全在一个心字;离心以索杜,必无所得,以心印心,方有自见。以心解杜,浦起龙发现了解杜的最佳路径。好诗当以心解之,浦起龙把握住了杜诗的主骨和血脉,深得杜诗风神。  相似文献   

2.
《杜诗注解摘参》是清中期宁锜的论杜专著。该书体例独特,既论杜诗,亦论杜注。其论杜诗具有鲜明的反穿凿倾向,具体体现在反对视杜诗为"预言",以考辨法、诗证法、"气""势"论评杜以及谨严的为学态度上。书中的评论涉及历代杜诗注解,但主要是对《杜诗详注》和《读杜心解》的吸收与批评。《杜诗注解摘参》对清代杜诗学研究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读杜心解》的诗歌鉴赏理论基础主要有二":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其中",以意逆志"表现为三点:以心会心,通观全篇,辩证运用注和解;"知人论世"表现为三点:关注时代背景,关注史事,注重对地志、天官、天文、名物的注释。浦氏将两种诗歌鉴赏理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达到了最好的诗歌批评效果。以此观照杜诗,浦氏的《读杜心解》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相似文献   

4.
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是清代专门研究《左传》的第一部专著,顾氏在明代邵宝、陆粲、傅逊三部关于《左传》杜注的著作基础上,参以已意,对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对杜注既“补”又“正”。该书刊刻后,在不同的官私目录中都有著录,有不同版本流传于世,今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左传杜解补正》的版本源流进行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5.
在杜甫诗歌中,“望”字或直接或间接不断出现。 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诗题含有“望”字,诗中虽没有一个“望”字,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显现了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相似文献   

6.
在杜甫诗歌中,“望”字或直接或间接不断出现。 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的《望岳》,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清代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诗题含有“望”字,诗中虽没有一个“望”字,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充分显现了杜甫的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相似文献   

7.
明代盛行对杜甫律诗的注解和批点,由此产生了一批有特色的杜律注本和批点本,对后世杜律的注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邵傅的《杜律集解》为其中之一。该文介绍了《杜律集解》的成书,体例及版本,特色和成就,并指出了其价值和不足。  相似文献   

8.
<正>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是一首未被充分研究的杰作,且颇有歧义。《读杜心解》引黄鹤注曰:此与《剑器行》同意,今昔盛衰之感,言外黯然欲绝。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说:“抚今追昔,世境之离乱、人情之聚散皆寓于其中。”都解作个人伤感之情,而未详言感慨之深意为何,这是不够确切的。王嗣奭《杜臆》云:“落花乃伤春时节,又得逢君,便是江南一好风景矣。言其歌之妙,能令愁者欢,闷者解,春之已去者复回……”则是忽视了诗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处境、心情,成了一种抽去了作者人格的肤浅串讲,这是完全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10.
<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下称《茅屋》)是杜甫寓居成都时的作品,被编选在统编本八年级语文教材。历代方家对此诗多有评点,有赞其布局之妙者:"‘呜呼’一转,固是曲终馀意,亦是通篇大结"(王嗣奭《杜臆》)"末五句,翻出奇情,作矫尾厉角之势"(浦起龙《读杜心解》)"妙竞推开自家,向大处作结,于极潦倒中正有兴会"(杨伦《杜诗镜铨》);有赞其胸襟广博者:"元气淋漓,自抒胸臆,非出外袭也"(何焯《义门读书记》)"固屋破而思广厦之庇,转说到独破不妨,想见‘胞与’意量"(宋宗元《网师园唐  相似文献   

11.
宋代赵次公的《杜诗先后解》是宋人较早的具有代表性的杜甫诗注本,它的注解往往为后代所采用。但由于该书版毁于兵火,所以该书在宋末已十分罕见。而且清代以来,注家对宋人注释多有贬斥,实际上他们对宋人注杜的成果,并未认真加以研究。本文试就赵次公其人及其所著《杜许先后解》来探讨宋人对杜诗研究所作的贡献,希望能引起大家对宋人注杜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明末清初是中国古典戏曲评点的鼎盛期,涌现了一批戏曲评点大师,如王骥德、凌濛初、孟称舜、金圣叹、毛纶、毛奇龄,等等。毛奇龄以清初大儒的身份批点《西厢记》,使毛批本《西厢记》成为继王骥德、凌濛初以来《西厢记》“解证式评点”的集大成者,他的批点既有经学考古式的严谨,又展示了偏嗜曲体曲韵之学的风格特色。而毛奇龄在解证中时有会意,又赋予毛批本《西厢记》“鉴赏型”评点的些许特色,进一步推动了《西厢记》评点批评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3.
杜牧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还具有卓越的军事见解。他所撰《孙子》注三卷,是今天我们研究《孙子》的重要参考。杜牧注《孙子》在曹操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首先,完善的注释体例,尽管《孙子》文字并不古奥,曹注已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杜牧并不轻视字词的训诂,在曹氏无注或者注有未尽时,杜注则加以补充,有几处地方还用直音法予以音注。杜注兼顾句义的串解,并且注意到篇章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其次,杜注广泛征引兵书证兵书,尤其常引古佚兵书为一些典章制度、军事术语作注。再次,征引大量史实、战例以为说明。最后,借注阐发自己的心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今存六种徐渭《西厢记》评点本的真伪与相互关系做一总结。其中,刊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的《重刻订正元本批点画意北西厢》(简称“批点画意本”)问世最早,该书或即“暨阳刻本”,系徐渭“初年厓略之笔,解多未确”。《田水月山房北西厢》(简称“田本”)的正文与“批点画意本”同版,其批语比“批点画意本”多出约三分之一的条目,最为接近于早已失传的“徐尔兼藏本”。崇善堂刊《徐文长先生批评北西厢》是“田本”的翻刻本。李廷谟订正《徐文长先生批评北西厢记》的底本是与“批点画意本”关系密切的王骥德校注本,其眉批则直接抄录“批点画意本”,虽不能说是徐评“真本”,但确系徐渭“真评”。以上四本都可归入“批点画意本”评语系统。《新订徐文长先生批点音释北西厢》与《新刻徐文长公参订西厢记》的正文和评语与上述各本有较大差异,显然不属于同一系统,很可能就是徐评“赝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董说对《震川先生集》的批点材料为主,并综览了他的相关诗文,认为董说具有诋宋学而倡实用的学术倾向、非礼教而张情感的文学主张和斥雅道而好俚俗的审美旨趣。董说并非是四大皆空的僧人,而是实实在在的“情僧”。他在批点中的意见既直接表露了他本人的学术态度和文学主张,也显示了清代文学批评中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杜甫《垂老别》有句云: 老妇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其中“岁暮”一词颇费解。我们都知道,杜甫是乾元二年(759)三月,由洛阳返回华州任所,耳闻目睹了人民的痛苦情状,写成了组诗《三吏》、《三别》的。既然是春三月,而何言“岁暮”呢?近查《钱注杜诗》、《杜诗镜铨》、《杜诗详说》、《读杜心解》等书,对“岁暮”一词,均未有注。建国后,新出版的杜甫诗选,多数也都避而不注,但在译文中却译作“老伴卧在路旁啼哭,寒冬腊月穿的是单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杜甫诗选读》)但  相似文献   

17.
徐昂发作为清初“江左十五子”的重要成员,是清代康熙年间江南地区较为著名的诗人。徐昂发曾经批点杜诗,但未见历代书目记载。湖南省图书馆和台湾图书馆藏有徐昂发杜诗批点的过录本两种,是清代稀见的杜诗手批本。徐昂发批点杜诗具有鲜明的批评特征:或辨析杜诗的渊源流变,或剖释杜诗的律法之妙,或重视对杜诗的审字析句。作为清代以“评”为主的杜诗手批本之一,徐昂发的杜诗批点具有杜诗学史和文学批评史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8.
明末王嗣奭所著《杜臆》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代注杜大家仇兆鳌在其《杜诗详注》中曾大量引用王嗣奭评语。仇氏所据为《杜臆》之林非闻钞本。仇氏所引与上海图书馆所藏《杜臆》稿本差异明显。笔者考辨后认为:仇兆鳌所据林非闻钞本与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为两个不同钞本,且林非闻钞本晚于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  相似文献   

19.
晋代杜预所作的《春秋经传集解》 (后人简称之为“杜解”或“杜注”) ,是现存唯一完整的《左传》古注。清代学者们从义理和考证两个方面对《左传》杜注进行了臧否 ,其作品数量之多、涉及方面之广与考语分量之重 ,都超过了前代。清儒对于杜注既有所舍又有所取 ,在取舍中把注释《左传》的水平提高了一大步 ,尽管他们对杜注的某些批评今天已经被证伪。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清儒不仅是杜注的批评者 ,而且是杜注的继承者与发扬者。总之 ,在清儒的臧否中 ,《左传》杜注经受住了最严峻的考验 ,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和不可动摇的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20.
曾坤 《语文知识》2015,(1):75-76
杜甫诗集中有三首以《望岳》为题的诗,分别写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其中最著名的是写东岳泰山的诗,清人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评价其为:"公集当以是为首。"浦起龙的评价虽有一些拔高,但该诗写得很成功当是千载不刊之论。这首诗被选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起初笔者发现,学生认为这首诗很难理解,于是笔者便引用王维的《终南山》诗,引导学生将二者进行比较阅读,学生不仅快速地理解了这两首诗,而且饶有兴致地背诵了《终南山》。下面将这两首诗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