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课例设计一、认识三峡,为建构新知作准备1.点击进入“三峡风景欣赏”…  相似文献   

2.
《三峡之秋》是一篇阅读课文,描写的是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努力实践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运用信息技术来建设开发和设计利用课程资源,创建一个涵盖“三峡由来、三峡风景欣赏、三峡工程简介,课文欣赏、三峡文学作品、网上交流”等内容的三峡信息集锦(E:/网站/:indx.htm),采用“网上浏览”与“多媒体广播教学系统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小课堂”变成“大社会”,引导学生在大社会里自主交流、合作探究、表达分享、感受成功。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看、听、问、思考、分析及参与活动等形式,对农村、工矿、企业、街道、部队等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写出调查小记、见闻录、访问记……共2000多篇,先后编印社会调查报告选集:“走出象牙之塔”、“时代的足音”、“蓦然回首——十年改革社会调查”、“骏马奋蹄——九十年代第一春社会调查集锦”、“鸟瞰——‘八五’第一春在这  相似文献   

4.
“自动练习”,就是学生在教师讲解一篇课文之前,主动地对这篇课文进行练习设计和练习解答。这是学生自学语文的一种极好的练习方式。下面简单地谈谈看法。一、要明确“自动练习”的设计目的。“自动练习”的设计目的主要是学生先行教师一步,主动地学习课文,并对课文从注音、释词、问答、句意、结构以及写作特点等方面择其主要设计练习,以提高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起点,使他们  相似文献   

5.
△摘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助奋:就是天才。—狄德罗 △子曰:“日月逝矣,岁不与我”又曰:“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阳货篇第十七,里仁篇第四) 意思是:孔子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有道德的人是不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合作。”—(编辑部冯序鹅摘)名人名言集锦@冯序鹏!编辑部~~  相似文献   

6.
“集锦片”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电影类型,也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作方式,各位导演在一部电影的空间里各自充分展现不同的风格,这种“拼盘式”的电影创作包含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有着普通长片所不具备的魅力。我们知道集锦片在上世纪50年代兴盛于法国、意大利。但却鲜有人知道,早在1934年,中国就拍出了中国的第一部集锦片——《女儿经》。民国时期的集锦片创作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的集锦片创作有许多不同之处,有着属于其独有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7.
考场外,几名学生在背诵着什么。细瞧才知,他们各自在读一本小册子。怪哉,临考前应该看看课本,可他们却都在读小册子,难道这本小册子真的比课本还重要?怀着好奇心,我问他们:“同学们,你们在背什么?那么用功?”听见我的问话,有几个学生不屑一顾地转眼看了看我,好像对我的问题感到不可思议。“瞧,《应考集锦》!”有一名小学生终于憋不住了,接过我的话说道:“现在的试卷内容几乎全部是积累运用的知识,教材上的内容考的很少,这本集锦上的内容可齐全了,背会小册子上的内容就足够应急了。”我顺手借过来一本《应考集锦》,翻了翻,上面内容的确是包罗…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试行了“程序编码积分制”的方法。所谓“程序”,是指根据“大纲”要求预先设计的写作训练教程序。如教学大纲规定;高中一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是训练复杂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说明文的写作。同时,虑及高中二年级是训练议论文写作,因此还应适当地安排一些议论文训练以为“过渡。故高一下学期的具体教程为:复杂记叙文四篇,复杂说明文二篇,议论文二篇,影评一篇,计九篇。这九篇作文为学生必做篇目,教师注重“指导”和“评改”,授之以“法”。学生  相似文献   

9.
案例1让学生自主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一篇浅显易懂但又耐人寻味的美文。适合学生自主品读、探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创设一个他们喜欢的模拟“聊天室”,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篇作品。关于“聊天室”,可直接进入电脑教室实际操作。条件不成熟的可用多媒体设计模拟聊天室界面,让学生说即可,条件差些的地方可用小黑板代替。设计特定话题:老师接到人教社张编辑的电话,意思是有些地方建议要换掉《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想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以此引导学生分别走进三个“聊天室”发表一下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看法。聊天室(一)———聊聊内容…  相似文献   

10.
写作素材集锦爱国·为民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这是周恩来同志少年时代在回答读书是为了什么时所说的话。一位年轻的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国外参加了一次重要国际会议,他的学术论文在会上得到了高度评价,一下子成了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好几位...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读懂一篇课文,而且要使学生学会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前者是“读懂”,理解课文;后者是“会读”,掌握方法。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文法”,确定“学法”,设计“教法”并且以好的“教法”去影响学生的“学法”,更好地掌握“文法”,从而“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12.
认识自我     
【设计理念】 本系列篇设计了三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活动:“画自画像”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灵中的自我:“我是谁”问卷。引导学生探索现实中的“我”、理想中的“我”和别人眼中的“我”的关系;“价值拍卖”游戏.激发学生深入地思号自己的价值观念。澄清自己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10):F0002-F0002
孟昭光先生1945年生于天津,大专学历,毕业于天津纺织职工大学染织美术系。1966年从事染织设计工作,多次获部级、市级、局级奖励,作品在法兰克福博览会上获奖。作品“松鹤图”、“枫叶”、“线的构成设计”,“博览会流行色及款式的趋势”分别在《中国纺织美术》等刊物发表。五个设计作品在《纺织图案集锦》上发表。出席全国纺织设计工作会并获“纺织部优秀设计工作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津贴并予以表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 ,我们就进入了这种状态 :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 ,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 ,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终究是个“我”字当头 ,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 ,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 ,若哪位学生大胆提出点儿自己的看法 ,不但学生“死定” ,当教师的也会觉得“栽定” ,认为这节课备得不充分 ,讲得不好。这样自然是“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15.
《学周刊C版》2016,(25):28-29
这是一篇教学设计,用先“学”后“习”的模式指导学生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重点突出了“习”的作用。内容包括学些什么、如何去学及“习”些什么和怎样去“习”,也有学生学习之后的效果展示。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0,(8):30-31
郎静山是中国摄影界的先驱,也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艺术大师之一。1939年,郎静山将现代科学摄影技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六法”理论相结合,独创“集锦摄影法”。“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他曾说:“我做集锦照片。  相似文献   

17.
第21届俄罗斯中学数学奥林匹克第三阶段八年级第6题是: 证明:对于任何实数x,y,有2x~4 2y~4≥xy(x y)~2. 《中学数学》(苏州)1996年第9期“集锦”栏首篇给出了该题的两种新证法,下面给出一个简证。  相似文献   

18.
本文立足于小学英语日常阅读教学的真实情况,从“阅读前设置导入性问题:激活学生兴趣,走进语篇”“阅读中的问题设计:以抓住重难点,理清思路”“阅读后设置探究性问题:鼓动学生质疑,提升语篇”三个方面出发,对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问题设计的策略做出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19.
案例评析     
这是两篇风格迥异的教学案例。阅读两篇教学案例,心中自然产生两个词语:“同课异构”与“殊途同归”。同课需要异构。我们常常运用几乎相同的设计,重复教学着一篇课文,即使时间变了,地点变了,甚至授课的学生也变了,我们仍然以“不变”去应“万变”。  相似文献   

20.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只有不断反思,才会有学习的不断进步。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是培养其反思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其中,让学生着重从“课堂总结、习题分析、一题多解、错题集锦”四个方面进行反思,增强学生的反思意识,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