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焦虑和自我效能感被认为是影响语言学习较大的两种情感因素.二语习得焦虑与二语自我效能感呈负相关关系.在二者因果关系问题上,研究者有不同的看法.事实上,自我效能感包含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按照焦虑、认知、行为之间的递归性或循环性关系,二语自我效能感与二语习得焦虑之间的关系可能是交互的.在教学上,从二语自我效能感与二语习得焦虑关系入手可以提高二语习得效果.  相似文献   

2.
感受性质(Quale)是心智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共同探讨的话题,其与二语表达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语语言表达的过程,就是二语语义和语法建构的过程。说话者在本身经验的指导下,进行概念建构的同时,受到了Quale的影响,在语法结构的促发及提示下,具有了概念意义,在进行语言表达时,表达客观事物的语义。因此,Quale与二语的语义和语法建构同样密切相关。通过研究Quale与汉语母语者二语的语义及语法建构,从Quale的角度探究汉语母语者的二语习得的心灵本质。  相似文献   

3.
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问题。它涉及范围广,维度宽。课堂教学对二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在教学语境,引入文化语用教学,培养语用意识,积极建构词汇语法意义网络发展,促进学习者的自我调控,整合语言技能,积极建构词汇语法网络发展等途径,可以提升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4.
主观性是语言的基本特征,语篇的主观性是语篇内部表达言者主观自我的语言成分累积的结果。文章以旅游宣传语篇为例,以旅游宣传语篇概念化构型为基础,解析该类语篇主观性建构的过程和机制。研究发现,语篇交际目的是制约语篇构建过程中主体介入、凸显自我程度的关键。交际主体之一作者在自我认知、社会认知的基础上与语篇读者、描述对象客体、社会环境多方互动。语篇主观性意义则是作者在互动过程中选择、构建的结果。互动方式制约着语篇主观性表征形式和强弱特征。旅游宣传语篇较高主观性特征便是语篇劝说目的制约下宣传者在与多方互动过程中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CSCL中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通过分析三个CSCL(Computer Supponed Conaborative Learning,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学习小组的三次为解决问题而开展的专题研习活动,聚焦于CSCL小组的知识建构层冰及知识建构过程的研究.本文作者使用了参与性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和内容分析等方法,对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建构中,出现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线索,综合其他学习途径而实现新知识建构的特征;2.三个小组的三次专题研习活动中,有78%的知识建构达到了意义协商层;3."提问-响应"和"阐释-澄清"作为主要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行为出现在三个小组的知识建构过程中,而知识建构层次能够达到意义协商层的小组,其知识建构过程还包括有"冲突-辩论"和"综合-共识"的认知行为;4.知识建构是一种学习者之间分享知识、深化认识和意义协商的开放性的互动活动,而非教师担当权威控制的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6.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的研究成果启发了外语教学,为外语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标准。现代认知心理学着重于认知主体是怎样来认知客体信息的研究, 其理论由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发展到建构主义。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通过运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语言输入与学习者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二语知识的表征以及学习者的二语知识与其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从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出发,我们在教材编写和外语教学中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同样重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重视自动化加工、培养学生重新建构的能力及重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二语习得自兴起之时便成为语言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在学科交叉的大趋势下,二语习得不再局限于语言学领域,而是与社会学、心理学、认知学等学科紧密相连。二语习得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其发展趋势在有些学者看来以达到顶峰。该文便讨论了二语习得近十五年的发展趋势,为更好的理解二语习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Johnson在批判分析了行为主义和认知—计算传统的基础上,建构了基于对话的二语习得模式。该模式作为一种新的二语习得模式,强调学习者的内在认知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它将社会文化理论和认知传统结合起来,解释二语习得的复杂过程,并倡导赋予研究者、教师、学生和本族人同等的地位和权力。对话模式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俊  龙在波 《英语广场》2022,(30):19-2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源自认知心理学的技能习得理论受到二语研究者的关注。基于该理论,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大量成果。本文回顾了该理论的内容、相关实证研究、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国内外语教学研究者基于其自身语境开展同类研究、探究优化课堂操练途径、优化外语学习环境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胡宜平  胡丹颖 《宜春学院学报》2010,32(3):161-163,191
二语认知过程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理论使用不同层次的记忆来加工语言信息;记忆加工理论认为记忆是通过对二语的物理特征和语义特征加工而实现的,其加工痕迹的深浅反应不同的记忆水平;二语习得理论,Gass用五个阶段解释二语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这些理论为二语学习的认知活动、二语教学与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第二语言习得进程中,动机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二语研究范围的重点由"教"到"学"的转移进程中,将二语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领域成果融为一体的二语动机策略愈发显出自身重要的价值。教育心理学家D?rnyei所提出的动机自我系统理论是借鉴了社会心理学的新发展成果,他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为当今的二语动机策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本文以D?rnyei的"二语动机自我系统"为理论基础,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探讨如何更好地研究二语动机策略,并恰当地应用到语言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动态观在二语习得和二语发展之间架构了一座桥梁,使两者形成了一个连续体。其意义在于使语言成为一个过程,即从封闭到开放、从静态到动态、从规则到变化、从稳定到变异、从渐进到突现、从独立到关联、从线性到非线性的发展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动态系统理论从个体的自组织性出发,通过认知与社会的内外作用,建构起了动态、发展的复杂适应性系统。  相似文献   

13.
在批判认知主义取向的二语习得研究基础上,Atkinson建构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视角。协同是社会认知视角的基本原则。社会认知视角不主张二元对立的认知和社会关系,提出作为一种研究二语习得的方法,它应该二者并重。在社会认知视角下,语言是学习者通过参与活动,与学能高的社会成员进行互动时学到的,这个过程和生态环境相顺应。社会认知视角为二语习得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拓展了传统二语习得中“教师”和“课堂”两个概念的内涵,对语言教学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4.
母语思维在二语习得中是客观存在的。母语作为一种已经获得的极为稳定的知识和习惯当它和目的语类似的时候,二语学习者在这些有“共性”的方面可以学得更快。实证研究和问卷调查表明,在二语教学、二语阅读及二语写作方面,借助母语有助于加快目的语的学习过程。这既是学习者的一种策略,也是二语习得的一段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的20多年中,英语阅读研究取得了不少重要的进展,这些研究主要在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心理学中进行。这些以“读者为中心”的研究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阅读的本质。从读者的语言知识与能力、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三个层面来评析阅读研究的进展是新的尝试,勾画出一名熟练的优秀阅读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语阅读目的语水平制约假说”,这一假说认为,母语阅读与二语阅读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二语读者的目的语发展与其认知发展和普通知识发展的不同步。这一不同步的矛盾对改进二语阅读教学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McLaughlin所提出的信息处理模式(Information Processing Model)为基础,探讨了这一加工模式在二语词汇习得中的认知机制以及在中介语不断重新建构过程中所起到的影响和作用,旨在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信息加工模式,促进二语词汇习得。  相似文献   

17.
以建构主义理论和过程写作理论为依据,参阅了国内外有关多元评价及写作理论的最新成果,对基于博客的二语写作多元评价模式进行了设计与教学实践探索,其中包括诊断性评价、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小组内协作评价、教师评价、写作档案袋评价等评价模式,并利用SPSS11.0社科统计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比组学生在写作教学实验前后的英语写作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此实验设计的大学英语写作多元评价模式体现了评价的主体性、多元性、公正性、客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二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8.
汤伟  杨亚兰 《考试周刊》2011,(86):102-103
翻译过程研究的主要问题是译者如何在双语间进行语言和信息转换。关于翻译过程的研究与二语习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对翻译过程的认知描述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二语习得模式上。翻译过程中使用目的语会促使二语习得者注意为成功表达意义而采用恰当的言语表达方式,而翻译行为最终体现为二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国知网对我国近20年来二语协同效应研究的高水平论文进行梳理、研究发现,互动协同能有效促进二语学习;二语学习环境中的诸多外部因素和学习者内部因素相互作用,对情境、情感以及语言层面的协同效应强度产生影响;对目标语言项的协同敏感度受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因素影响。未来研究应关注我国不同学段二语学习者的协同话语能力现状和互动模式特征,以系统描述基于协同效应的二语习得认知机制和中介语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移动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互动成为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研究的热点,网络互动的研究范式也在发生变化,认知心理学派和社会文化理论学派莫衷一是,这势必影响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理论的整体建构,从方法论和两种研究范式的共同领域互动和意义协商的角度出发,融合以上两种研究范式的优势,解决两种研究范式的不可通性,阐释网路互动研究生态范式的形成与发展,以期为网络互动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