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输电线路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雷击事件的影响,对我国电力事业发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为此如何防止雷电对高压输电线路造成不理影响成为电力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输电线路防雷技术在我国也有了发展的空间。本文主要通过雷电袭击对输电线路所造成的危害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高压输电线路雷击问题领域里的常用基本概念,以及接地电阻与耐雷电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阐述了降低接地电阻的几种基本方法,希望就本文的论述,对通过接地电阻提高高压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能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高压直流输电是将发电厂发出的交流电,经整流器变换成直流电直接输送至受电端,再用逆变器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送到受端交流电网的一种输电方式。由于有着节省导线、线路损耗小、适宜海下输电、没有稳定问题、调节速度快的优点,高压直流输电在远距离、大容量电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同时,高压直流输电技术也在不断地研发和探索中趋于成熟化,2010年,我国第一个也是世界第一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800kv云广直流输电工程正式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直流输电技术正式进入腾飞阶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与日俱增的用电需求,我国电力事业不断壮大,输电线路的建设规模也随之扩大,但与此同时,因自然环境恶化、设计管理不当等引发的输电线路雷击事故越来越多,既影响了正常供电,也为供电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优化输电线路防雷设计,降低跳闸故障。对此,本文对输电线路雷击事故作了概述,并就其防雷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于电能的要求也逐渐的增大,导致我国的电网也逐渐的扩大。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也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因为输电线路受到雷电击中而导致的跳闸和停电事故等现象也逐渐的增多。根据我国电网故障的分类统计表明,我国跳闸频率比较高的地区及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的总跳闸次数当中,因为雷击导致的事故次数大概占到50~70%左右。特别是一些雷电比较多、土壤电阻率比较高、地形十分复杂的山区,因为雷击而导致的事故就更加的频繁了,这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加强超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设计,把电网输电线路的跳闸率有效的降低是我国电网企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主要是在防雷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相关的防雷设计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大物博,人们对电力的需求显得越来越紧迫,远距离输电成为解决当前用电问题的主要途径。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转是用户正常生活的有力保障,但是输电线路的运行难免发生故障,此时进行带电作业就显得极为重要。带电作业能够最小化的减小用户用电损失,但是带电作业带有一定的危险性,需要做好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工作以避免带电事故的发生。本文从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管理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影响带电作业的安全因素,并简要的介绍了相应的安全防护用具以及其维护,重点探讨了特殊性输电线路与一般性输电线路的带电作业管理,为相关带电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输电线路输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输电线路不同情况,探讨做好输电线路中减少对电的损失,以及及时检修电路问题,对需要改进的办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从人类应用电力一百多年以来,电能的输送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输电"是"发电"和"用电"的中间环节。现代输电工程中输电方式以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两种方式为主,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使用它们,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交流输电的新技术,正在试验和试行阶段。  相似文献   

8.
输电线路防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电线路的雷击不仅会给供电部门带来损失,也容易造成大面积停电,甚至危及特殊行业职工的生命安全.文章以工业常用的35kV输电线路为例,分析了输电线路遭受雷击的重要原因,研究了防止输电线路雷击的具体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薛小平 《科教文汇》2007,(3X):206-206
煤矿采空区。是煤炭城市建筑设计经常遇见的一种特殊地质条件。由于采空区局部地表沉陷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往往引起地面建筑产生裂缝,甚至倾覆,影响使用。杆塔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对于保证向用户不间断地供电至关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和采矿事业的不断发展,一些矿区特别是浅埋煤矿的开采,引起地面下沉、凹陷甚至坍塌,给经过或坐落于矿区上的高压输电杆塔、线路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和危害。本文将对输电线路的煤矿采空区上杆塔基础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考虑煤矿采空区的危害因素的同时,提出了煤矿采空区输电线路杆塔基础的设计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输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大动脉,它将巨大的电能输送到四面八方,是连接各个变电站、各重要用户的纽带。输电线路的防雷是减少电力系统雷害事故及其所引起电量损失的关键。做好输电线路的防雷工作,可以提高输电线路本身的供电可靠性,因此,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在电网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各类防雷措施的作用作了探讨,同时结合当前防雷研究成果和防雷思想,对输电线路防雷措施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要适应适度超前于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的电网建设的需要,提高单位输电走廊传输功率的要求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本文就交流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直流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力大国解决高电压、大容量、远距离送电和电网互联的一个重要手段.介绍了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的简要发展历史和特点,及特高压直流输电在我国的发展规划,并探讨了特高压直流输电需要解决的过电压和绝缘问题、控制保护问题、电磁环境问题,对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输电线路作为电能输送的重要通道,连接着电网中的主要电力元件,是电力网络得以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高压输电线路由于长期运行于户外,且分布面广、线路长等特点,使得输电线路极容易遭受外力的破坏。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种施工建筑以及新建、改建的输电线路等基础建设项目的不断加大,各种大型机械、吊车等施工机械破坏输电线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输电线路及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甚至对人们的人身安全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对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保障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高压直流输电的背景及其优缺点,指出了高压直流输电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介绍了高压直流输电新技术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5.
输电线路防雷性能的优劣主要由耐雷水平及雷击跳闸来衡量。现提出一种计算具有避雷线及耦合地线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方法,该计算方法适用于架设有耦合地线的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带动下,我局的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输电线路覆盖范围也迅速扩大,截止2014年7月底我局管辖长达将近4500km的输电线路(110-550kV输电线路)。输电线路分布区域广、传输距离长、受环境气候影响等特点,出现外力损毁输电线路设施等事故,不仅给当事单位、个人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也给供电部门的日常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以及日常巡视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概率非常高,若不及时排除故障,故障范围则会进一步扩大,造成惨重损失。于是,当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有必要对其进行及时定位并选择故障排除措施。本文基于暂态零模电流的输电线路故障选线方法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输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选线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故障选线判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该线路上有最大暂态零模电流有效值,二是该线路与其他所有线路做内积运算的结果全都小于零。MATLAB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采用的基于暂态零模电流的输电线路故障选线方法是正确及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电气事业的发展,各种的输电线路质量也在不断提升,然而在我国的一些沿海地区,由于当地的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当地的输电线路有破损的现象。本文从输电线路的设计入手,重点解决了电气发展中的防雷击方面的问题,同时,提出了科学的对策和方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电力是我国社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为了满足电力市场需求,我国电网进行了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其中为了提高输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决定对采用高压送电,低压配电的方式来尽量减少电能损耗。一般我国在城乡中的高压输电多为35kv和110kv的高压电。为了更好的完成输配电线路之间的衔接,就需要对35kv和110kv线路的实际输电能力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受电路传输中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电压崩溃等,输电线路的实际输电功率很难达到额定功率,实际输电能力也要低于理论输电能力。现从实际出发,来谈谈35kv与110kv的输电线路的实际输电能力。  相似文献   

20.
输电线冰害事故性质十分恶劣,一般具有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以及反复发生等特点,严重危害了我国电力系统的运行,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分析了输电线路冰害的形成类型及特点、输电线冰害事故形成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防治冰害事故的措施,以减少寒冰造成的损失,进而提高输电线路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