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德斯鸠 :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689-175 5年 )是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社会学家、法哲学的奠基人。1748年 ,孟德斯鸠发表代表作《论法的精神》。该书风靡欧洲 ,两年内重印 2 2次 ,狄尔泰称该书为“理性和自由的法典”。但它遭到了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的攻击 ,甚至将它列为禁书。 175 2年 ,作者匿名发表《为〈论法的精神〉辩护与解释》 ,以回击无理的责难。“自由就是做一切法律许可的事的权利”这一命题出自于《论法的精神》一书。“法”是孟德斯鸠的全部学说。孟德斯鸠对“法”的论述主要体现在…  相似文献   

2.
通过以现代的演绎性科学批判明智的政治学传统,霍布斯实现了现代政治学的“科学”转向,把政治学从政治的实践智慧转变成政治的科学推理。历史与经验因缺乏绝对的必然性而被霍布斯排除在政治学研究范围之外,这恰恰造成了抽象演绎的政治科学的根本缺陷,而孟德斯鸠敏锐察觉到这一缺陷。通过对霍布斯自然状态学说的批判与对抽象社会契约论的摒弃,他揭示了历史与经验背后的社会法则之于政治行动的重要性,任何忽视它们的政治变革必定难以成功。因此,他以不同于抽象演绎的比较归纳方法考察“法的精神”,进而发现了支配政治现象的社会法则,其核心是政体性质与政体原则的统一性,在这个意义上,孟德斯鸠推动了现代政治学的“社会学”转向。  相似文献   

3.
自然法是孟德斯鸠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却长期被忽略的问题。20世纪中期之后人们开始重构孟德斯鸠的自然法理论。自夏克尔顿区分孟德斯鸠的两类自然法,围绕孟德斯鸠的基础自然法究竟是描述性的还是规范性的这一问题展开了无数的争论。这要求进一步考察孟德斯鸠对一般法的新定义,以及支配孟德斯鸠的另一概念“关系”和他提出的“法-关系”新理论。那些将关系界定为自然科学规律的释读忽略了孟德斯鸠关系概念和自然法概念的层级,忽略了孟德斯鸠的另一概念——适合。  相似文献   

4.
孟德斯鸠认为品德是共和政体的原则,商业精神能够大力推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而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最终可能反过来侵蚀商业精神本身,给古典的共和政体及其品德带来危害。他的分权制衡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上的补救措施。孟德斯鸠关于商业、美德与共和政体的论述对于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一生辛勤研究的最后成果,是他的理论总结.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是他的"三权分立"与制约学说,而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孟德斯鸠的思想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德斯鸠政治哲学的一个主要来源,是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政治哲学,他把盛行于英国的从个人出发的契约论转换为从社会出发的整体论。孟德斯鸠对英国政治哲学的转换首先是从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权利与社会契约开始的;政体与分权制衡问题是近代英国政治哲学构建理想国家的一个聚焦点,这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由与平等问题是英国自由主义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孟德斯鸠转换英国政治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内容。与霍布斯和洛克相比,孟德斯鸠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贡献在于努力地寻求自由与平等的平衡,非常重视平等。  相似文献   

7.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有现代宪法政制所赋予的本质属性,故成为政治上的“不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使这种司法权进一步演化为一种“政治存在”。这是司法参与权力制衡以及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对民主不信任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的不朽名著《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了三权分立的思想,并且认为三权分立是实现公民政治自由的保障。他的分权与制衡的理论对西方各国以及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波斯人信札》是启蒙运动时期重要的文学作品,开了理性批判的先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七课《启蒙运动》第31页说:“《波斯人信札》是孟德斯鸠的一部著名文学作品。作者通过一位在法国旅游的波斯贵族同朋友的通信.评论法国的政治、经济和宗教等问题。”而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第97页则说:“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彼尔·马多...  相似文献   

10.
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体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占有相当显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史学世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所有有关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文章和著作中,一味强调其比较保守的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认为他主张共和政体只适应于“小国寡民”,从而忽略了他的共和制政体更适应于“广土众民”的国家,即联邦共和、大国共和的思想。陈定宏先生的《美国早期启蒙运动浅论》一文就是其中一例。陈先生说,是美国早期的民主主义者,联邦共和思想家杰斐逊驳斥了“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领土较小的国家的说法,他根据美国和法国的经验,证明拥有广阔领土有利于共和政体的发展。”的确,孟德  相似文献   

11.
地理环境与民族性格的关系,是一个令人兴趣盎然的问题。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有“温和的土地产生温和的人物”之名言。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太史公司马迁,也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可贵的探索。近代西方地理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则把地理环境因素对人们气质性格的影响的理论系统化认为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气质性格,人们的气质性格又决定他们采用何种政治法律制度。他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对这种理论作了集中的阐述。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是法国杰出的思想家、社会学家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奠基者。他几部著名著作中,《论法的精神》是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和法理论的基础,本文主要是浅议《论法的精神》的第七章的政体原则与奢华及妇女身份的关系,从而揭示社会以及法律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和偏见。  相似文献   

13.
孟德斯鸠是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和法学理论创始人之一。他在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这不仅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也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建立提供了政治模式和宪政原则。认真探讨其分权学说,对于加深了解资本主义制度,澄清某些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提出“民族精神”一说。鲁迅在1907年写的《摩罗诗力说》中也强调要做到“国民精神之发扬”,在《新青年》中连续发表了众多短小犀利的《随感录》,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中国社会的弊病,他说,“昏乱的祖先,养出昏乱的子孙,正是遗传的定理”,“在民族根性造成之后,无论好坏,改变都是不容易的”(随感录·三十八,1918年)。鲁迅毕生致力于这种民族文化中糟朽部分的批判,锋芒几乎指涉了包括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一切有形无形的罗网和黑暗现象。在小说《祝福》里,鲁迅通过祥林嫂的形象揭露了宗法制及其吃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孟德斯鸠是法国启蒙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因著有《论法的精神》而被人们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本文试图从孟德斯鸠论证的三种政体的原则进行若干观念上的探讨,以期能对孟德斯鸠思想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我国法制的现代化,广泛借鉴吸收西方学者理论的合理成分是必须的,但前提是我们必须首先把握其理论的精神实质,从而做到取其"神",而非用其"形"。就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而言,广为人道的"三权分立"理论实际上就仅是其"形",而由"适应"与"抗争"两种精神构成的法的"适合性"精神才是其"神",才是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人类理性。因而,我国也应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构建自己的政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从孟德斯鸠政体论与分权学说不可分割的联系中 ,才能准确地把握他的政治理想。割裂二者的那种揭示 ,会陷入误解。孟德斯鸠是既向前看又向后看的矛盾人物。他的政治理想既不是英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 ,也不是封建的君主政体 ,而是法国式的君主立宪政体。他的政治理想代表了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是两栖的人。他的分权学说的实质是阶级分权论、等级分权论与国家机关分工论三者的统一。把三者割裂开的观点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8月26日是法国大革命中国民会议颁布的《人和公民的权利宣言》(以下简称《人权宣言》)二百周年纪念日。《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把法国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等人提出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同时,它吸取了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将政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共和政体(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划分的标准有着欧洲政治思想史上经典的政体分类法——数量标准法的痕迹,亦具有自己本身的价值。今天,我们的制度建设不仅应更加理性,对政体背后生存土壤的问题、法治核心等问题做出探究,更应回归理论与实践统一、合适完整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20.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将政体划分为三种类型,即共和政体(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划分的标准有着欧洲政治思想史上经典的政体分类法——数量标准法的痕迹,亦具有自己本身的价值。今天,我们的制度建设不仅应更加理性,对政体背后生存土壤的问题、法治核心等问题做出探究,更应回归理论与实践统一、合适完整的政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