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和谐课堂”是在批判“传统课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教育理念,它的价值与“传统课堂”的价值有所区别。所以,我们应该对“和谐课堂”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以人为本、平等换位、展示生命活力的课堂。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具有和谐的特征。从以人类为社会主体的角度出发.传统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自身内外的和谐四个方面。传统的“和谐”思想在中国古代,对维护当时社会的安定、保证生产的正常发展曾经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如果对这种思想做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解释和发挥.应该说对现在和未来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会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本文试图对传统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阐述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鹏 《高教探索》2007,(3):42-43
本文从古代对和谐概念的解释中提炼出和谐的含意,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与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并从“修身立德”、“明礼知耻”、传统精神等三个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对和谐校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和谐理想”发端,并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理路,展开为“和谐家庭”、“政和国治”、“协和万邦”三个部分,整体地审视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儒家实现社会和谐的设想。在“天人和谐”部分,简要地阐释儒家关于调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主张。在“和谐思维”部分,从思维方式角度概括儒家和谐思想之精髓,这也是今天我们反思传统时最值得注意之处。  相似文献   

5.
姜斌 《文教资料》2007,(19):8-10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和谐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命题和核心价值,充分发掘儒家文化中所蕴涵的和谐内容,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提倡的“忠恕”思想、“孝悌”人伦、“仁、礼”道德以及“克己、修身”对在高校中进行人际关系、家庭亲情、人与社会以及自我心灵和谐的教育有着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接力主题:和谐之旅 “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与奥林匹克“使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维护个人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的精神实质深度契合,  相似文献   

7.
儒家孝道是儒家适应传统社会小农经济和家国一体社会结构而创造出来的思想体系,对维护传统家庭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儒家孝道的某些具体规范显得与时代不相适应,但其内在的子辈对父母的“爱”与“敬”的伦理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家庭人际关系和谐,家庭成员人格发展和谐,推动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实现儒家孝道的现代转换是发挥其现代价值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8.
刘洁 《考试周刊》2012,(6):39-40
本文研究了在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中和谐观的相关观点。将现有的和谐观归纳为“人与自然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自我身心和谐”与“和而不同”四个方面。分别进行罗列和陈述,并表明自己的观点,提出对待和谐伦理观应当与现实情况相结合,吸取对自身有用的部分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北京2008年奥运全火炬接力主题:和谐之旅 “和谐”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身心和谐、人际和谐、天人和谐的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发展理念,与奥林匹克“使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维护个人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的精神实质深度契合,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同古今中外传统“和谐思想”观念有着不容忽视的渊源关系。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内容。它们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社会主义“和谐思想”有着不可隔裂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深入发展科学发展观、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发展政治文明应从两个资源中提取营养。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民"与"民贵"蕴含着打造和谐社会的丰富资源,是现代中国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保民"、"民贵"等"民本位"资源中,挖掘组建现代中国和谐社会的传统资源,提出健全民本位政治制度体制是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应基于传统文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拥戴,天下才安定,社会才和谐"。另一方面,中国古代"贵民"思想在现代民主法治的政治背景中,必须吸收全球政治主流制度中现代民主政治的内涵,无视世界政治体系民主、法治的合理性的社会是不和谐的。在现代背景下,我们不能把"以人为本"简单化,应提升到"以民(主)为本(位)"的高度,才是科学发展观体现在当代中国政治文明方面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李彤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26-129
21世纪是一个"环境的世纪",人类面临着如何摆脱现实困境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转变的问题.向一种新的价值观过渡,迫切需要认清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的危害和误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主张把制度变革和生态革命结合起来,强调制度变革和科技进步相统一的原则来解决生态危机.马克思恩格斯生态哲学思想是建构科学的生态文明理论的思想基础,对明确生态文明的内涵,完善生态文明理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丝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载体。从丝绸服装花纹色彩设计、款式廓形设计、信息化来源等角度,分析丝绸服装设计中民族元素运用的弊病,对于丝绸服装设计的面料与科技、款式与审美和时尚的融洽相配,满足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呈现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绿色观念体现为作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的诗意描摹和审美观照,强调天人合一、同生共荣、互养互惠的亲和关系,以及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和批判;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资源继承的结果,同时又彰显出接受西方现代精神文明及人类终极关怀意识的现代特质;它虽不是自觉的现代生态伦理思想,但却透露出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整体意识,而这恰恰孕育着中国现代生态伦理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15.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的文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纯朴生态文明观。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并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和冲击。在香格里拉普达措国家公园内的落茸社区是传统的藏族村落,其地理位置和传统文化使得社区居民沿袭很多传统的生态文明观,长期和自然和谐相处。社会演进中旅游业的发展给社区传统生态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其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及依存空间均发生了一定变化。  相似文献   

16.
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其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多样,并渗透到人们的宗教信仰、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之中。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在现代社会具有很大的价值,其倡导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为当前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文化内源,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产业的发展。由于传统风俗中的生态伦理存在一些缺陷,需要对其进行现代转换以便与现代生态伦理相契合,从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式、方法上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家乡南通所从事的各项建设事业的本质特征是“和谐”。建设一个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地方社会,构成张謇经营南通的根本志向;而谋求均衡、和谐、持久的发展则是早期现代化“南通模式”的核心理念。张謇所持的和谐发展观可概括为:(1)民本观。这是其经营南通的出发点。(2)协调发展观。这是其经营南通的基本方略。(3)整体社会发展观。这体现了其经营南通的社会理想。作为近代儒商的代表人物,张謇的精神世界中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也有西方近代文明的因子,但其中包括和谐思想在内的儒家价值观的制约和影响却是第一位的。这是释读张謇的思想及其事业的关键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张謇建设地方和谐社会的理念和实践中汲取许多有用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8.
追求社会的普遍和谐是儒家明的精髓,也是现代明的主要价值目标。从哲学的角度考察儒家和谐思想的渊源和体系,儒家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相反相成;二是多样性统一;三是朴素系统观。它们共同构成儒家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壁画是依托建筑墙面而存在的公共艺术。从属于建筑的功能和设计风格进行装饰是壁画的主要特点,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是壁画创作的基本原则。人类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和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增强了大众对审美时尚的需求和变化,壁画艺术家在追求现代建筑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中,以传统和现代工艺材料为造型手段,在承袭传统壁画艺术精髓和各民族优秀造型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创造出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功能更加多元的现代壁画艺术。  相似文献   

20.
传统乡村社会向都市化、工业化文明的转变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系列社会问题,爱·摩·福斯特(E·M·Forster)立身于自身的生长环境,将自己的内心感受流于笔端,书写了他最成熟、最优秀的早期作品——《霍华德庄园》。在这部作品中,他对象征这一修辞的把握恰到好处,通过这一表现工具,他深刻地透析了工业文明时期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所带来的两难处境,人与自然日益疏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冲突……只有走“融合”的道路才能解决所有问题——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人们连接起来,实现社会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正是作品所追逐的理想化世界,也是作者爱·摩·福斯特(E·M· Forster)所构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