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第2课《燕子》板书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 ,按从近到远的顺序画观察 ,激发学生抓住特点的观察兴趣。第5课《赤壁之战》的板书理清思路 ,了解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 ,一层一层地叙述的。第一部分(第一行)交待了《赤壁之战》的起因 ,第二部分把定计火攻作为重点 ,并具体叙述火攻是分四步实施的 ,最后一行揭示取胜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隔江相对周瑜(80万)(3万)铁索连船定计火攻深信不疑写信假降①毫不防备借风行船②战船着火火烧战船③丢盔弃甲真趁胜追击④以弱胜强知已知彼第6课《田忌赛马》板书按事物的发展顺序 ,通过简单的文字板书和…  相似文献   

2.
“费留”解——兼证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孙子《火攻篇》说:“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费留式战争,在孙子献兵法于吴王之前没有。吴攻楚入郢是一场真正的费留式战争,费留一说是对这场历时3年的战争的准确总结,这也是传世《孙子兵法》是孙武二次手定本的证据。吴军攻楚入郢之战双方都用了火攻,火攻是这场战争在春秋时期的重要特色,所以孙子把“费留”一段留在了《火攻篇》。孙子对费留战争的严重后果要“明君慎之”、“良将警之”的忠告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火攻篇》是《孙子兵法》十三篇这个恢弘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火攻不仅是古代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作战方式,同时也是以较少代价夺取更大胜利的重要作战方式之一,更是一种能够体现战争指挥者驾御人与自然的各种复杂关系的作战方式之一。《火攻篇》对我们的启迪是:大千世界的事事物物,都可能是我们手中的一种武器,或成为我们战胜敌人的一个重要因素和条件,而不应当只把自己手中的武器看成是武器。《火攻篇》的慎战思想是孙子对战争复杂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孙子对战争本身复杂性和后果严重性的双重忧虑。  相似文献   

4.
一、乐学点一是黄盖向周瑜献计,说只要用火攻,曹军想逃也逃不了。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二是“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有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并对周输说了一遍,周瑜听了很满意,叫他就这么办”;三是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后,由果溯因,探讨东吴获胜原因。  相似文献   

5.
学了《赤壁之战》,我真是无比佩服黄盖。他用火攻计使东吴3万士兵击败了曹操80万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可是,我在报上看了一篇《我帮诸葛亮讨说法》的文章,里面说用火攻计的是诸葛亮而不是黄盖。  相似文献   

6.
火攻战法是中国古代战争中常用的战术之一。小说《封神演义》以其独特的手法描绘了神魔大战中各种离奇莫测的火攻,它不仅继承了传统战术的优点,还进一步充实改造了这些战术,对后代战略战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第三十六集 庞统献连环 蔡中,蔡和将阚泽、甘宁相约投曹之事书传曹操。曹操不全信此事是真,蒋干自荐愿往周瑜营寨探听虚实,以补上次空往东吴、寸功未立之误,曹操允之。 周瑜在东吴日夜运筹火攻曹操大计,突然发现大江之上,一船着火,余船便可四散而逃,火攻威  相似文献   

8.
在引导学生学习《赤壁之战》时,我导入新课后就引导学生去探究“赤壁之战”能以少胜多的原因。(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理解课文的关键问题,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师: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以少胜多的原因有哪些呢?我们一起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找答案吧。先自由读课文,分析出原因,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并动笔圈点画,然后讨论起来,教师加入学生讨论行列中,见时机成熟了,暂停讨论,让学生发表见解。)生1:是用火攻的办法。师:火攻的办法是谁想出来的,怎么得以顺利实施?生2:火攻…  相似文献   

9.
小语教材第九册《赤壁之战》,故事性强,篇幅长。为了落实本单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这个重点训练项目,我采用了设疑导读,重点突破的方法。 教学开始,首先采用磁带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对全文产生整体感知,然后设问:周瑜是用什么方法打败曹操的?火攻(红笔板书)。那么,为什么要火攻?怎样火攻?设置这样两大悬念,可以帮助学生以文章主要内容作突破口,推动全篇。教学时,边让学生读课文,边看教师的图象演示,让图象和课文两种信号在学生的头脑中协同活动,发挥学生眼、口、手、脑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第九册)一课的开头写老将黄盖向周瑜献计火攻曹操。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是这一仗怎样打,还得想个计策。黄盖说计策已经有了,向周瑜说了一遍。周瑜听了非常满意,叫他就这么办。这里的“说了一遍”就只透了个风,至于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率几十万大军进攻江南,孙权派周瑜率3万人御敌.曹操人多势众,如何破敌呢?周瑜和诸葛亮一合计,决定用火攻.然而时值冬季,刮的是西北风,若用火攻,只能引火烧身,怎么办呢?一筹莫展的周瑜急得病倒在床.诸葛亮前去探望,周瑜叹道:"人有旦夕福,谁能保住不生病呢?"诸葛亮答道:"天有不测风云,人又怎么能料得定呢?"周瑜听他说中自己的心病,忙请教有何良策.后来诸葛亮巧施法术借来东风,孙刘联军用火攻大破曹军.后人遂将"天有不测风云"作为成语,用来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相似文献   

12.
《赤壁之战》(五年制七册21课、六年制九册6课)写的是东汉末年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抗击曹操,在今湖北省境内赤壁附近的江面上,利用火攻大败曹军的故事。这次战役决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这次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众寡悬殊情况下,周瑜抓住曹操的弱点,在长江上利用火攻,打败了曹操,扭转了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我把“讨论争辩”这一方式引入到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答疑。一方提出问题,另一方进行回答。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时,可以发动学生进行补充加以纠正,以求得对问题的准确解答,如学习《赤壁之战》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整篇课文内容是讲怎么用火攻的方法取胜的,为什么题目却叫《赤壁之战》,而不用《火烧赤壁》呢?这时我便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两个题目的不同处是什么。经过热烈讨论之后,有的学生便答道:“因为火攻只是一种作战的方法,用‘火烧赤壁’只强调了‘火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孙子的"火攻"之法虽然在现代战争中已失去它的应用价值,但《火攻篇》所蕴含的思想,却意味深长。通过对孙子借力之道、修功之法、慎战原则的论述,进一步揭示了孙子谋略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敌我双方均势的情况下,慎战是谋划战争的重要前提,借力是战争制胜的重要条件,修功是巩固战果、实现"战胜而益强"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这些思想对于思考军事斗争等现实问题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做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全部做好,等待行动。比喻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但尚差一个条件才能完成整件事情。成语出处:罗贯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令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典  相似文献   

16.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当然是虚妄之谈。不过,赤壁大战时,确有东南风。此风从何而来呢?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5万兵力大破曹军20多万,东南风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三国演义》上说,谋士程昱曾向曹操进谏:“船皆连锁,同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曹操笑道:“凡用火攻,必藉风力。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  相似文献   

17.
【片段一】特级教师支玉恒《放弃射门》教学 师:刚才同学们读了三遍课文,谁愿意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生读) 师:课文中描写精彩场面的是哪一节? 生:第四节。  相似文献   

18.
闯关     
王宝琪 《课外生活》2010,(6):38-39,43
两副对联,含有四个成语,四个成语藏着八种动物。是哪八种动物呢?你知道吗?  相似文献   

19.
论辩,即是争论问题,辩明是非真伪。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经。有人认为,论辩只能适应大、中学生,在小学生中开展论辨不具备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小学生也可以学习论辩。一、适合小学生论辩的四种方式。1.答辩。一方(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另一方(学生或老师)回答,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时,大家补充、纠正,以求得对问题准确的解答。如学习《火烧赤壁》,一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用‘火烧赤壁’作题目?”一学生答道:“周瑜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这个地方打仗,所以课题叫‘火烧赤壁’”。另一学生补充说:“他说的不明确,没说出具体事实来。课文里是指周瑜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火烧曹操的战船,江面上的火光照红了赤壁的天空,所以叫  相似文献   

20.
对孙子"火攻"中的天文、气象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对"发火有时,起火有日"结论的科学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