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首散文诗,被收编在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中。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不惜笔墨,通篇采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描绘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极写江南雪的柔美和朔方雪的壮美,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雪的眷恋和对朔方雪的热恋、执着追求。一、江南的雪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把暖国的雨与朔方的雪进行对比,突出朔方雪的冰冷、坚硬、灿烂,同时自然引出江南的雪。写江南的雪,作者只用了"滋润美艳之至"几个字就高度概括了它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学片段一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生1:因为三味书屋后园有梅花,作者觉得美。生2:因为后园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而梅花还比较美,清香扑鼻,颜色洁白,很有韵致,而且开得最早,作者欣赏它,就写了梅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教学片段一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生1:因为三味书屋后园有梅花,作者觉得美. 生2:因为后园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而梅花还比较美,清香扑鼻,颜色洁白,很有韵致,而且开得最早,作者欣赏它,就写了梅花.  相似文献   

4.
对于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的理解和分析,历来存在着分歧。去年大约就有十多种刊物发表了研究《雪》的文章。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第一种,认为散文诗《雪》于情景之外还有寄寓、象征,写南方的雪景是寄托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美好的憧憬,写北方的雪则是抒发了作者否定和反抗冷酷现  相似文献   

5.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这首《咏梅》是咏物诗中的名篇,诗人表面是写自然界的梅花不畏严寒,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实际上是赞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独具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其通的地方。梅花这一意象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寄托即寄意于物,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6.
阅读较为含蓄的作品,你也许有这样的烦恼:读来读去,中心就是体会不到;读来读去,表达的方法就是难找;读来读去,语句的内涵就是品味不到……对于这类作品,我们又该怎样阅读呢?俗话说得好,有比较,才有鉴别。这时最巧妙的方法是进行比较阅读,也就是把两篇或多篇阅读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读,并分清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阅读的内容。比较阅读的方法很多,既可以比较分析不同作者的同一类别的作品,如同样是写梅花,就可以将王安石的《梅花》和毛泽东的《卜算子·梅花》放在一起阅读比较;也可以比较同一作者的数篇作品,如把老舍…  相似文献   

7.
古诗《梅花》教学设计□湖北董林涛六年制语文第九册新选古诗《梅花》为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所作。全诗仅20字,却写出了梅花独处墙角、凌寒怒放、色洁如雪、幽香清远的特点;赞美了梅花孤傲高洁、倔强坚贞的性格。诗里洋溢着作者情思并暗寓象征寄托,故意境幽远...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选了鲁迅散文诗集《野草》的作品《雪》。作者在“朔方的雪”和“江南的雪”的对比中,突出朔方雪的特质——孤独而寂寞,旋转而升腾!因而作品的意境显得磅礴而大气。掩卷沉思,仿佛看到那一往无前、奋勇杀敌的斗士!但当我们读文章的开头句“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雪”时却颇为费解:为什么作者写“雪”却要从写“雨”着笔呢?查阅有关资料,对此言之者甚少。仔细研读,笔者认为作品开头至少有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9.
群芳安可比?梅花天下春!在“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毛泽东《冬云》)的严寒季节,独有梅花怒放。它那凌霜傲雪的品格,俊逸不凡的风姿,幽幽袭人的异香,使多少人为之倾倒!  相似文献   

10.
观雪     
天下好文章怕早已将雪写尽。面对一场大雪,如何突破这一写作的困境?那就要写出你眼中充满灵性的雪来。除了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更须聪颖的运思。习作《观雪》就是这样一篇佳作。作者从遇雪始,继而写“淋雪”、“听雪”,最后写了“观雪”与“悟雪”,从雪写到了人,写到了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并以“雪者、学也;雪者,师也”收束,给人美的回味与沉思。  相似文献   

11.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首名叫《梅花》的诗,在我国几乎是读过小学的人都能背诵的。它的作者是我国北宋的大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的王安石。  相似文献   

12.
唐代诗人齐己《早梅》中的“村前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这句诗用字虽然平淡无奇 ,却很耐咀嚼 ,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 :雪掩孤村 ,苔枝缀玉 ,孤梅独放 ,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宋代诗人卢梅坡《雪梅》中的“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则充满了理趣 ,作者认为梅花虽白 ,终归逊雪三分 ,雪花虽白 ,却缺少梅花的一种清香 ,梅雪均佳 ,各有千秋。宋代诗人林逋《梅花》中的“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句诗抓住了梅花枝干横斜、花影疏朗、香气清幽的特点 ,再衬以清浅的池水、朦胧昏暗的月色表现出十分…  相似文献   

13.
咏梅诗话     
“梅占百花魁”,作为著名的观赏植物,梅在古代诗歌作品中也因而多有咏唱。有写梅树“曲”、“欹”、“疏”的外形姿态美的。“黄昏山驿消魂处,枝亚疏篱。”(陈亮《丑奴儿·咏梅》)“雪里清香,月下疏枝。”(晁补之《行香子·梅》)“梅岭数枝春,疏影斜临水。”(陈师道《卜算子·送梅花与赵使君》)“孤岩峭,疏影横斜,浓香暗沾襟袖。”(周邦彦《玉烛新·梅花》)“江头千树春欲,竹外一枝斜更好。”(苏轼《和秦太虚梅花》)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三册21课《梅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诗作。全诗四句,每句五字,是首五绝。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是这样的:“在那偏僻窄小的墙角里有着数枝梅花,/独自冒着严寒在含苞怒放。/远远看去仿佛是点点积雪,但我知道那不是积雪,/因为它有阵阵的清香不时地飘溢过来。”根据诗的内容,可分两方面来谈,前两句是写墙梅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后两句是写梅花纯白如雪,暗香袭人。如果把四句诗所表现的意境联系起来看,诗中的梅花不正是诗人自己的画像么?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明白如话,含义却又相当含蓄和深刻。诗的首句“墙角数枝梅”,就很令人细究。梅花历来以色秀味香著称,被人们置于庭院楼阁之中,而诗中的梅花  相似文献   

15.
《病梅馆记》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1792——1841年)于1839年写的一篇著名散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托物喻人,借梅议政,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者禁锢思想,摧残人才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反对传统思想的压迫和束缚,追求自由解放的斗争精神和强烈愿望。在文章中,作者记叙了江浙一带的梅树遭受人的摧残迫害而皆病的情况。本来,傲霜斗雪、迎风怒放的梅花是大家都喜爱的。人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具有不畏严寒的品  相似文献   

16.
文章的开篇艺术历来为作家们所重视,古代文论家刘勰有“首唱荣华”之说,意为开篇应华丽引人。可见,不少作家,为写好一个开头惮精竭虑,绞尽脑汁,据说托尔斯泰为写好《复活》一书的开头,修改了二十来次,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开篇也反复修改了多次。人们认为,一篇好的文章,它的开头应该有两大功能。第一,对作者而言,头开得好可以很好地、很顺畅地引出下文,完成一篇文章的写作。这就是“统首尾”的意思,欲话叫一气呵成。某些作者,开篇不用功夫,行不成于思,拍毫挥洒,或中途易辙,或中途废篇,或另起炉灶,费时费力,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7.
《黄河象》是九册第二组的讲读课文。它是一篇文艺性的科学小品,选自“少年科学丛书”《大象的故事》。作者刘后一。文章先介绍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和特点;接着介绍科学家们对这头黄河象的假想以及这头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最后写象的化石发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假想”,这一假想是科学  相似文献   

18.
<正>一、扣题质疑,导入新课1.(板书梅花)请学生们朗诵关于"梅花"的古诗。2.(板书魂)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文《梅花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文中的事都是作者的回忆。作者当时还是个孩子,虽然  相似文献   

19.
《天使的魅力》是一篇充满诗情和象征意味的作文,它的作者是一名情感丰富、性格坚强的女孩。在我们读过的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是咏雪的,如欧阳修“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苏轼“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有的阴柔温情,有的阳刚大气,但漫天飞舞的雪景总是给人无穷的美感。河北省唐山市寇静小朋友的作文《天使的魅力》也一样。它把飞雪从外在形体、姿态到内在的象征意义都写得很细腻很美丽。在文章中,雪是拟人化、生命化的,除了它外貌的美丽,它的高贵在于“从不会像雨那样打扰周围的人,而总是默默地滋润着大地”。小作者爱雪,…  相似文献   

20.
<正>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是一篇寓理于事的散文。文章开篇叙述有朋友约他去看菅芒花,并说:"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景一样,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呀!"他愉快地答应了朋友的邀约。写到这里,按常理作者本该接着写与友人一起去看菅芒花的情景,并表达友情纯洁如雪的情感的。可是,作者却没有这样写下去,直至文章结尾,读者也没随着他一同真切地见到秋季里台湾最美丽的风景——那阳金公路的菅芒花。没有接着写下去,那作者接着写了些什么内容呢?他在写两年前曾经一起来看过菅芒花的朋友在这两年间面目全非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