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是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可靠保障,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对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实现民办高校的稳定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教师管理方面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执行程序失范、管理关系不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民办高校教师管理工作,就要根据民办高校教师特点,更新教师管理理念;从学校自身实际出发,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坚持教师管理公平公正原则,规范管理执行程序;以系统的角度审视教师管理,建立和谐的管理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体育发达国家学校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指出我们与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的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存有不同,在研究体育管理制度和模式时应考虑其影响力。我们认为,以互补原理为根基,根据本国国情和文化根基使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由政府主导管理型向体育社会团体(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和全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等)为主导的管理型转变,实现两者优势互补,这应是我国的体育管理体制和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改革之发展趋势。更多的社会体育团体组织参与到体育管理中去,置身体育其中的积极性得到提升,体育社会化步伐势必加速。  相似文献   

3.
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访谈、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就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现状、管理体制、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建设管理为基础,日常管理为保障,赛事管理为重点的管理体制;实行部门管理责任制的体育行政部门法人管理模式;实行非企业化(事业型)经营模式。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质量和效益,厦门市公共体育场馆在管理上应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有效分离,建立法人和物业公司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引进和培养既懂体育运动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经营管理人才;在运营上应依据场馆的类型建立承包和租赁相结合的运营机制,按照"文、体、商"的综合需要,完善场馆的功能设计与开发,借鉴国际体育场馆建设的经验构建多样化投融资渠道,开发公共体育场馆无形资产,实现运营的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民办高校在中国教育史上经过反反复复、潮起潮落的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民办管理体制参与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竞争。中国民办高校要始终瞄准教育改革的最新趋向,以竞争求发展,以特色找定位,树立教育营销意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理性处理民办高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问题,正确处理好学校和政府、学校和市场、学校和师生的关系,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推动中国民办高校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办高校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管理体制、内部治理结构、治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教科研运行等方面,对安徽民办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民办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民办高校新型教学管理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现行民办高校在考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校院二级考务管理模式是提高考务管理效率和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此,民办高校应明晰校院两级责权、转变职能、健全规章制度建设、强化过程管理、完善考务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搭建沟通协助平台,从而保障校院二级考务管理模式的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7.
体育强国视阈下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方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认为,在转变体育发展方式实现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学校体育发展方式应由"空间封闭型"向"空间开放型"转变,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理念下,倡导终身体育思想,追求长远效益;在管理体制上强化政府管理的同时,适度引入社会组织参与管理,实施"政府-社会结合型"管理模式;在运行机制上应构建"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长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在概括和总结体育场馆管理方式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现状。从管理部门和管理体制这两个维度出发,就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体育部门管理模式、集体承包模式、个人承包模式、学校专门机构管理模式、租赁模式及全物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为普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校本管理起源于西方国家,是以校为本、全员参与、形成特色、提高管理效益、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管理模式。实行校本管理,是遵循学校管理规律,创新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能,形成办学特色,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加强管理理论的学习,把握好校本管理的本质,是校本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并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在人才的引进、使用和稳定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内在要素。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文化建设、师资培训及薪酬管理等方面着手。最根本的应该是从法律上规范管理体制,将投资人和管理人职责明确分开,让学校由真正的教育专家按教学规律进行管理,以帮助民办高校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师的管理体制、分配制度和教学质量管理改革的力度越来越大,给中青年教师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诸多的压力及负面影响。高师应着眼于学校的未来发展,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以及改变现行管理中的制度约束等措施,以缓解中青年教师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工作会议后,全国各地相关部门非常重视,各地试点学校积极开展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较多采用的管理模式有学校自主开放管理、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社会中介组织管理、学校与街道社区联合管理等模式,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暴露了安全、经费、管理等问题.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导向的体育俱乐部运营管理模式,并阐述了利益相关者导向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学校领导者基于主客观因素,在学校管理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管理模式。而不同的管理模式,要求不同的领导方式相匹配以实现领导的有效性。根据领导理论,组织的情境因素是领导方式选择的首要依据。不同的学校管理模式所植根并塑造的学校组织情境是不同的,这可从学校组织的任务结构、学校领导者的职权、领导者与教职工的关系来考量,具体的学校组织情景决定了有效的学校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的调查发现,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的掌握较差,人文能力的体现较弱,人文精神表现不足。这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民办高校应通过设置科学的教育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等多种问题一直横亘在民办高校之中,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和科研等各个方面。为了应对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各民办高校一方面应当从教师队伍管理的层面入手,在相关人才的招聘、引进、保留、稳定、发展等方面采取措施,优化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应不断提升中青年骨干教师的综合能力,优化其在教学、教研与科研三方面的能力。究其根本,建设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为学生培养、学科发展而服务,在教师管理与能力提升方面双管齐下才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16.
院长办公室作为行政工作综合协调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协助领导督促检查工作,沟通学校上下内外联系,为领导和基层服务。近年来,民办高校的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时间的累积已经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随着民办高校管理的日趋成熟,院长办公室作为管理的枢纽和统筹部门,其职能划分、权责界限及重要性也有所改变和延伸,本文就如何提高民办高校院办工作效率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术自主管理权实现的重要保障,民办高校也不例外。需通过优化董事会结构,明确校长在教学科研等事务上的独立自主权,加强学生、教师、校友等利益群体的参与权,理顺校董关系,进一步明晰民办高校内部治理的决策机制、行政机制、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的学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服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民办高校必须办好学报:民办高校的学报是学校扩大影响的窗口和学术交流的平台;民办高校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很高;民办高校的发展给民办高校学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民办高校学报要从创新办刊模式;提高质量、找准定位;突出特色、提升办刊水平等方面着手,努力办好学报。  相似文献   

19.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民办高校的迫切任务,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探讨了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三种模式,提出了适合民办高校的"主系统加专项系统"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并从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等5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英国中小学管理体制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英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十分完备。其教育行政机构仅分为中央和市郡两级,垂直层次少,管理效率高;学校内部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职工聘任制,管理机构轻便简从,精干高效;家长、社区和教职工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监督和社会评估机制健全;管理活动运行规范有序,法制水平高。这些做法对中国深化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教学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