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唱是一门靠演唱者思维操作和控制的艺术,歌唱"感觉"体现在歌唱者对嗓音的把握和对音乐的体验。声乐教学是技巧提升的关键环节,也是一种歌唱美感创造的心理过程,需要调动学生积极的感觉参与,歌唱感觉是全面艺术修养的体现。声乐教学需要培养歌唱者对声音的审美观,才能获得完美的歌唱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的歌唱要追求一种聚精会神的状态.在此状态中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准就有效果.不在此种状态就没有效果。在状态。就会感觉歌唱学习活动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愉悦,时间会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不在状态,就会感觉歌唱水准无法提升.反复的练习是一种折磨。我们追求的歌唱教学状态是——用“心”歌唱。  相似文献   

3.
歌唱时“大脑”是歌唱的总指挥,“想象思维”在歌唱过程中操控着各发声器官。积极、科学的“想象”有助于歌唱。文章论述了歌唱时“想象”在呼吸状态中起到的重要调整作用;在追求“美好的声音”过程中创造性地想象有利于歌者找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歌唱中的“想象”,是情感表达的先知先觉,预示着歌者的演唱是否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4.
声音是歌唱之本,情感是歌唱之魂,声情结合,情声合一是歌唱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正歌唱中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歌唱效果。因此,无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表演中,除了要把握歌唱的技能之外,还要重点把握歌唱心理。"美感"和"快感"是歌唱心理中很重要的两种状态,对歌唱极为重要。没有"快感"的"美感"是干瘪的,没有"美感"的"快感"是低俗的,因此,在演唱时要兼而有之,要把握好两者的度与关系。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对"美感"与"快感"的理解和认识。一、美感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与"直觉"意义相近,"美感"经验可以说是"形象的直觉"。打个比方,就好比一件物品或一幅画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将音乐传统歌唱教学与现代歌唱教学进行比较、思辨的方法,强调要切实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教唱与歌唱、内容与过程、过程与结果、合唱渗透与歌唱教学、放与收等关系,以免走进歌唱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歌唱状态的松与紧的把握 ,是歌唱中的关键问题。正确把握歌唱中松与紧的状态 ,就可以减少发声训练中的盲目性。在教学中 ,学生往往把该放松的部位弄得很紧张 ,而把该紧张的地方又放松了 ,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做到有控制的紧张和有控制的放松 ,使松与紧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 ,是提高声乐教学的一个捷径。现将我学习声乐和教学声乐过程中歌唱感受和经验归纳、撰写出来 ,请教方家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将音乐传统歌唱教学与现代歌唱教学进行比较、思辨的方法,强调要切实处理好继承与发展、教唱与歌唱、内容与过程、过程与结果、合唱渗透与歌唱教学、放与收等关系,以免走进歌唱教学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声乐艺术不仅仅是一项生理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心理活动,其中心理因素对歌唱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好的歌唱行为会有效调整歌者的不良心理。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正视学生个体不良情绪对歌唱状态的干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而实现歌唱的"身心和谐"。"身心和谐"的歌唱理论,要求我们在歌唱的过程中,"以人为本"从整体上去看问题,把握方向,把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有机结合,以达到歌唱的最佳境界。  相似文献   

10.
科学的呼吸是歌唱的动力和支持力。本文提出了"吸进来、扩张开、保持住、要流动"歌唱呼吸的四个具体步骤,简称"歌唱呼吸四步",并对此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练习方法。本文还提出了呼吸也是一种歌唱方法的论断。  相似文献   

11.
唱歌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学生乐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充分发挥与表达他们的内心情感。笔者从事多年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内外童声歌唱训练,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四融法"来进行歌唱技能教学,进而提升学生的歌唱能力。一、听为先导,融歌唱技能教学于听觉训练中歌唱是声音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歌唱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增强小学生歌唱兴趣是解决音乐课堂成功与否的主要原因。兴趣受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运用新课程理念,改变音乐教学策略,培养歌唱兴趣,提高歌唱水平,丰富歌唱技能是提高小学生音乐水平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先有意识后有教学,即必须树立一种正确指引学生进行发声练习和歌唱的意识。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意识是歌唱的动力源泉,正确的意识是歌唱的成功导引,因此必须先有意识后有歌唱。而意识的共性与个性培养更是声乐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每个人歌唱能力的差异,取决于各方面因素,就歌器官机能的强弱来说,歌唱器官的相互协调、匹配的是少数的,然而,大多数人的歌唱器官是通过器官机能的训练来完成歌唱机能的协调,从而产生优美动听的歌声。运用"无声"练习提高歌唱机能之间的相互运作,是完成科学歌唱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刘宁希 《教育文汇》2008,(12):34-35
关于自然的释义:其一,天然;非人为的。其二,指自然界。其三,引申为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非勉强的。显然,自然的歌唱取其引申义,即歌唱时不做作、不拘束、不呆板,歌唱是“字”、“声”、“情”的自然流露。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歌唱像说话一样,原本是实际生活的产物。歌唱为达到高度的完美,要熟练,训练和练习,又和所有器官一样,歌唱的器官——嗓子——要求改进、锻炼,使之成为意志的顺从工具。于是在这一点上说,自然的歌唱就变成了艺术。”自然的歌唱就是在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使“字”、“声”、“情”、“心”和谐统一,声情并茂地自然倾诉。  相似文献   

16.
黄银娥 《中国教师》2014,(Z1):160-161
目前初中的歌唱教学不容乐观,边缘化现象仍严重。歌唱是最能走进音乐的方法之一,关于歌唱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定位导航,要素丰润,重塑心声"。即:研读每首歌,找寻好方法;细节扣要素,体验情韵美;重整体感知,体验再升华。从而实现歌唱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笔者通过自身学习歌唱以及教学经验的总结,对歌唱的连贯性进行的一些思考和探讨。文章从歌唱技巧及歌唱中的意识要素两个部分对影响歌唱连贯性的因素进行阐述,总结一些演唱和教学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浅谈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歌唱中“松”与“紧”的把握是歌唱整个过程的关键,在吐字、音色、呼吸、声带发音、演唱中的情绪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均存在“松”与“紧”的对比调节问题。本文着重从歌唱中的呼吸、咬字、音色调节、演唱情绪等方面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从“字、味、情”立意,通过对字清的方法,韵味的手段,歌曲情感内涵的挖掘进行论述,阐明了歌唱的创造性和歌唱方法与歌唱技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辩证地理解歌唱中“松”与“紧”的关系,学会在歌唱中灵活地控制“紧”与“松”,是科学地学习声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