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度报道的求深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广 《军事记者》2004,(12):17-17
深度报道,有人又叫“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目前颇为盛行的一种兼有新闻和理论章双重特征的体。作为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越来越受到读的青睐,原因是这一形式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适应了改革开放后所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那么,深度报道之“深”有哪些方法呢?  相似文献   

2.
阮开宇 《传媒》2024,(3):64-65+67
<正>深度报道是通过深入挖掘与描述新闻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呈现新闻内容实质的新闻报道形式。深度报道凭借深刻的报道内容与影响力极强的社会价值而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碎片化的媒介使用习惯与娱乐化浪潮影响着深度报道的生产与传播,使深度报道陷入困境。为应对新媒体所带来的冲击,媒体开展深度报道时应引入数据新闻,重塑报道的严肃性与深刻性,并与新兴媒体融合,改变深度报道的表现形式与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深度报道的创新。  相似文献   

3.
不少新闻界同仁以为,有深度的报道往往是指围绕某一新闻事件或新闻主题而展开的、由多篇新闻组成的持续报道,如常见的“系列”、“组合”、“专题”等报道形式。那么,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内容的短新闻是否需要深度呢? 笔者认为,短新闻也同样需要深度。《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如是说:“对新闻事件作深入分析并预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法,即为深度报道。”由此可见,“深度报道”仅是一种采访报道的“方式”,并非指特定的体裁。  相似文献   

4.
深度报道是对社会问题或重要事件进行广泛跟踪、深入剖析的报道。最显著的特征是题材重要和报道方法上的广度与深度相结合。如何提高对深度报道理论和实践的再认识,特别是在采写中如何科学地、艺术地处理好这一报道形式,以促使其日臻完善,这不仅是搞好深度报道本身的需要,也是新闻改革的重要课题。——从深度报道的形成看其发展趋势。我国报纸刊登深度报道较晚。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讨论以后,新闻界在思想解放的潮头上也开始了自身的反思。尤其是1985年举行的“如何办好大报”的讨论会上,一些报纸负责人指出:报纸的新闻报道“深度浅了”,“动态性经济新闻太多,真正有思想性的深度报道太少”。许多同志认为:“党报应注重有深度的、提问  相似文献   

5.
关于深度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叫深度报道在西方,“深度报道”、“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大同小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深度报道在西方崛起。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李普曼。他的专栏文章总是告诉读者“已经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事情意味着什么?”因而人们说他“教会了一代美国人如何思考”。在我国,“深度报道”、“述评性新闻”、“政论性新闻”大同小异。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深度报道在我国兴盛。我国新闻界1986年至1988年把深度报道单列成一个品种,参加全国好新闻评选。深度报道有时以消息——述评式消息的形式出现,有电头、导语;标题或一行,或多…  相似文献   

6.
张玲玲 《新闻界》2006,(6):93-94
一、电视深度报道界定所谓深度报道,是指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李希光在《超越倒金字塔的新闻学》一文中认为深度报道“是写新闻的过程,不是写新闻的极端结果。”强调了报道过程的重要性。喻国明认为“深度报道作为继党派新闻、客观报道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报道形式,其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深度报道这种新闻样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1985年,中国一批青年记者开始突破传统的新闻平面化报道模式,首先在《中国青年报》进行了尝试。1993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作为深度报道的特定形式也开始“亮相”,引起了新闻界的瞩目。如今,这种报道形式已日臻成熟,影响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又称“问题新闻”、“热点新闻”和“释析新闻”,是一种阐明事件因果关系、预测事件发展趋向的报道形式。它通过报道重大新闻事件或为社会舆论所关注的有争议的问题,对复杂的事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与剖析;尽可能地报道与新闻事实有关的方方面面,突出和深化主题,从而增强报道的广度和力度。  相似文献   

9.
北京晚报的“今日关注”以“硬”新闻为题材,以时效性为特色,关注老百姓的生活的深度报道,在内容上、形式上、风格上另辟蹊径,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内容:新、硬、近、热北京晚报利用出报周期短的优势,把深度报道时效性做得和消息一样强,力求一个“新”字。一个有影响的新闻事件发生后,北京晚报往往一版显要位置刊出简要消息,同时在当天或第二天的“今日关注”版上以整版篇幅详尽地做深度报道。反映该新闻有关背景新闻、事件的起因、发展过程以及社会各界反映等,让潜在的新闻资源得到全面的利用。2000年4月5日10时30分,国际大学联…  相似文献   

10.
沙敏 《新闻世界》2003,(12):18-18
如今的媒体多种多样.新闻报道的形式较之以前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消息、通讯、特写、已不拘束于一定的格式,但在这些报道形式中.新闻的深度报道仍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受到许多读的青睐。缘何如此。我认为关键的一点是.新闻深度报道在复杂社会和事物的纷呈中.具有一定的“分析性”和“解惑性”.应该说具有思维特性的深度报道是新闻记不懈追求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新闻深度报道,海内外学者,对它作了多方界定。西方学者的阐释,除了“以今日之事态,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之外,还有“深度报道是一种对表面报道的扩展”、“深度报道是一种百科全书式的报道”(转引自台湾钱震《新闻论》)。仔细研究一下我国近十多年的各种深度报道,它已超过了西方界定的内涵,我国《新闻学辞典》诠释为“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在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由此可知,它不仅是“核对昨日之背景,说明明日之意义”,还将新闻五要素拓展…  相似文献   

12.
深度报道,根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的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①根据《宣传舆论学大词典》的解释,是“通过系统的科学材料和客观的解释、分析,全面深入地展开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②这两个对于深度报道的解释,虽然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通过“解释”、“分析”展开的报道才称得上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13.
武汉都市报业的新闻竞争,已转向深度报道的竞争阶段,深度报道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和面貌出现,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种探索是值得肯定的,目前深度报道在武汉都市类报纸中的生存状态,也许将酝酿出新的报道模式。深度报道与市民报所谓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实的背景,用客观事实解释和分析,延伸和拓展新闻领域的报道方法,它既要有深度——深入新闻事实内部,揭示新闻事实含义,又要有广度——详尽报道有关新闻事实的一切情况。作为市民报,武汉几家“小报”给人的印象是:注重新闻的可读性、贴近性、信息量。具体表现为:在体裁上…  相似文献   

14.
重视深度报道,已成为广播新闻改革的一种新趋势。由于广播新闻宜短,求深不易,因而深度报道大多采取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或较长的广播通讯(有的还带音响)等形式。可是,常州电台的《博爱路空前繁荣的背后》一稿,却为我们提供了短篇深度报道的一个出色例证。深度报道,一般是指能够深入揭示新闻事实的本质和背景,并能指出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换句话说,即在新闻的“五个W和一个H”诸要素中,突出Why(何故)与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深度报道引起了都市类报纸的高度关注。从某种意义上说,深度报道是各类报纸争夺受众、增强报纸含金量的重要法宝之一。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难点及突发事件、新生事物的报道,一些报纸都会想到采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把这些新闻向重、深、广的方向迈进,从报纸的内涵和品位着手,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和易读性,增加报纸在读者心中的分量。那么晚报怎样才能做好深度报道,让其真正“深”到读者心里?  相似文献   

16.
从总体上讲,现在的经济新闻存在着呆板、肤浅等问题,具体地说,有“四多四少”:唱四季歌的报道多,研究经济规律的报道少;就事论事的报道多,有深度有见解的报道少;公式化的报道多,新鲜活泼的报道少;从领导和丁作角度报道多,从群众和生活角度报道少。出现这种状况,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以来只强调经济报道的指导性,而忽视了经济报道的可读性。这样,使本来就不容易写好写活的经济新闻,愈来愈陷入呆板、沉闷的境地;而且人们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似乎经济报道的任务和功能就是“传达上级有关经济工作指示”和“图解经济政策”、“通报生产进度”。如何从内容和形式上改革经济新闻,把指导性与  相似文献   

17.
“新华视点”专栏从今年4月13日推出以来,频频出现在众多全国性大报、省地市党报、晚报及电台、电视台和网站上,引起了一定社会反响,已显示出较为成功的品牌效应。 “新华视点”的推出,是新华社针对新闻传播新态势,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国内报道的积极应战;“新华视点”的运作,是新华社锐意激活报道机制,科学整合新闻资源的突破性探索;“新华视点”的报道,是新华社发挥新华品牌的权威性,大胆地以深度报道专栏为形式,更加强有力地引导舆论的可贵尝试。“新华视点”的初步成功,带动并展示了新华社在国内报道上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政策报道作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随着新闻改革的深入,政策报道在方法、内容、形式上都有改进,但是,同日益“苛刻”的读者要求相比,同社会现实发展的迅速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缺乏深度。有的政策报道是原文照登,新闻成了文件的翻版;有的政  相似文献   

19.
深度报道是一种通过系统地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的形式进行解释和分析来延伸和拓展新闻价值的报道方式,它能够充分运用新闻主体的参与性、思维的宏观性、辩理的透彻性以及启示的深刻性,提高企业报的办报质量,并以其独特的魅力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经济生活变化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读者需要了解更深层次的内容,企业报在竞争中要赢得读者,更多的需要依赖深度报道的不断强化。新闻要刻意出新,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而要在新闻业务上突破“新”字,就要做到新中求“深”,“深”中出新,在这方面,深度报道可以说大…  相似文献   

20.
端木夏 《新闻界》2002,(3):63-64
说起新闻要有深度,有人动辄便采用“深度报道”的体裁;一写“深度报道”就得长篇巨著,动辄数千言。非“深度报道”的“消息”能不能写出深度?《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肯定的回答。新闻要写出深度是否就得长篇大论?《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作了否定的回答。《沙尘敲响四川大门》不过800多字,是短新闻写出了深度之一例。这篇新闻的深度表现在哪里?在于既反映了事实的现象又揭示了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