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对善意取得适用范围的不同理解,传统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大多已遭质疑,因此本文从“出让人无处分权为处分行为”这一唯一尚未定论的要件入手,用处分行为和处分权理论分析不动产物权和留置权的善意取得问题,认为,不动产物权由于登记的公示效力,对善意第三人构成有权处分,而留置权本身则完全建立在负担行为的框架之上,因而均不宜适用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2.
房书卷  房明 《湖北教育》2003,(21):22-23
班主任对学生所做的思想工作,基本上都体现着“善意”终有“善效”这一规律。但是,在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的情况下,“善意”未必有“善效”。 记得有一天,我去上课。刚走到教室门口,就被已在那等侯的赵娜挡住了,一双祈求的眼睛,想说什么,但又没有马上说。我便问道:“有事吗,赵娜?”她仿佛鼓足了勇气,  相似文献   

3.
“言”之言     
这是一个言的世界。学者寓言不知何为完人,便出门求教。人们都躲着他,因为他总是以物喻人,到处讽刺人,谁都不喜欢他。走着走着,他遇到了忠言。我出自忠良之口,忠言正色  相似文献   

4.
“fish”是“鱼”的意思,这是稍识英义的人都知道的。但并非含有“fish”的短语和句子都包含有“鱼”的意思。下面这些短语,虽含有“fish”,但并无“鱼”意思: a fish story 夸张、吹牛a fine kettle of fish 处于困境to have other fish to try 还有其他事情要做  相似文献   

5.
《法制文萃报》2007年3月26日有篇文章的标题是李连杰上海豪宅给女当嫁妆,被骂弃糟糠妻女,其中糟糠妻女说得不当。  相似文献   

6.
《教育文汇》2009,(10):7-8
近日,多名法学教授就高招过程中暴露出的歧视问题进行研讨,并发出倡议:高校招录中坚决杜绝任何录用条件的歧视。  相似文献   

7.
所谓"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即"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是同光体代表诗人、近代著名诗论家陈衍的重要诗学观点,也被认为是同光体在诗学理论方面的标志性创见。但是,过去学者对此解读多有分歧。通过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内涵进行深入细微的分析,可以明晰陈衍提出此诗学观点的真实意图。同时,同光体作为近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在学宋的大纛之下,其重要诗人诗学的具体路径,也各有差异,反映在"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上,其不相合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历年高考的考试大纲都明确指定背诵篇目。一些学生在背诵过程中,总是背不得法,即背即忘,常诵常丢,甚至谈背色变。本文引导学生掌握几种喜闻乐见的背诵方法,让学生做到有"背"无患。  相似文献   

9.
谈到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 ,尤其是语文教学中的人物分析问题 ,我想借用一句现成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就是 :“大体则有 ,定体则无。”这样说 ,并不是采取骑墙的态度 ,而是确实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而且自以为是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来思考这个问题的。说“大体则有”是这样几层意思。一是从文学作品产生过程看 ,一位作者创作一部作品 ,总有一定的大体明确的创作目的 ,这就使得作品的人物在诞生时就具有了一种比较固定的属于它自身的属性 ,也就给读者的第二创造提供了一定的规范性。所以说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 ,但一千…  相似文献   

10.
“有”与“无”,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两个哲学名词。“有”,表示人或事物的存在,意为有形、有名、实有等;“无”,表示事物的不存在,意为无形、无名、虚无等。但二者的关系问题,一直为历代中外贤哲所不断探究的深奥话题。从老子、庄子、《周易》到达哥拉斯、柏拉图;从王弼、黑格尔到恩格斯,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更是众说纷纭、各抒己见。尽管诸家学者论述繁多,但尚未有一个较确切的定论。笔者不揣简陋,对此略述管见,并望同道者教正。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常常体现了他们的创新意识。无论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是多么微小,教师都应该及时抓"彩"。我上过一次公开课,内容是小篮球。在准备部分,我让学生自主玩球,活动气氛并不活跃,突然有女生无意中做了一个下腰动作,身体形成  相似文献   

12.
复音形式的"无有"是由单音词"无"和"有"经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逐渐演变来的。组合的复音词随着使用频率增加,词形逐渐凝固,词义逐渐虚化。"无有"在使用的过程中又逐渐呈现出地域的差异性,使用范围和频率都逐渐缩小,直至被新词"没"和"没有"取代。  相似文献   

13.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不在字面,而在“弦外之音”——“无字句处有华意”。因此,教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通过点拨,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一幅好画,其绝妙处,往往在“无画处皆成妙境”;一篇好文章,其感人处,往往不在字面.而在“弦外之音”——“无字句处有华意”。因此,教学生读书不能只停留在教“有字”,更重要的是教“无字”。通过点拨,使学生“有中见无”;再通过激励,使学生“无中见有”,从而达到以少胜多,简处求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善意取得制度中的"善意"是指对特定物权事实的不知,是一种主观不知的事实判断,而有无过失则是对第三人信赖的合理性判断.文章首先介绍了善意的起源、发展,探析了"善意"保护的效力渊源;进而分析了"善意"的内涵界定;最后从主体、主观、客观、时间四个方面论述了"善意"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师:阅读学习提示,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以下任务. PPT: 任务1:借助工具书、教学平板相关资料,明确“对待”的意思,并标注信息来源. 小组1:“对待”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以特定方式或某种态度看待(人或物),二是指双方处于相对的情况.根据学习提示的大意可以看出,此处所指的意思是“相对”的意思,是指事物的两方面. 小组2:...  相似文献   

17.
潘建国 《考试周刊》2013,(20):108-109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深化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规律的需要,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应从教学目标的制定到教学策略的分析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积极规范,在规范选择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地器材,巧妙构思教学案,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无”“有”是老子哲学的专门术语。“无”“有”作为哲学范畴,不是对立的、更不是矛盾的,乃是一贯的、相连续的,是两种有对待比较关系的事物。二者同出于道。“有”由“无”来,“无”自“道”生,故为“有无相生”。老子的“无中生有”是三十六计中“无中生有”的哲学思想渊源。凭借现代科学技术,采用无中生有、隐真示假的战术,仍然是一条保存实力的途径,消灭敌人的妙方。  相似文献   

19.
“胡说”一词是我们生活里的常用语。文学作品中也经常出现。《红楼梦》贾宝玉初见林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贾母笑道:‘可又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现代汉语词典》中“胡说”有两个义项:(1)作动词,瞎说;(2)作名词,没有根据的或没有道理的话。与之相类似的词还有:胡话、胡言、胡乱、胡扯、胡吹、胡搞、胡来、胡诌、胡闹、胡搅蛮缠、胡说八道、胡思乱想、胡作非为等。这里的“胡”作副词,表示随意乱来。  相似文献   

20.
首先言明,我这个人诚实善良,从不说谎话,对别人的谎言也往往信以为真。总之在当今社会显得有点迂。可现如今,却被我的弟子们逼得说起“慌”来,不过我不后悔,因为我的谎言竟然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我从教整整20年了,在以前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无论开家长会,还是进行家访,我总是实事求是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学生家长,尤其是那些调皮捣蛋、不守纪律、不按时写作业的学生,企图争取家长的配合,把学生教育好。可往往事与愿违,逼得我无奈。我从日常教学工作中发现,现在的学生与我小学时代的同学相比,个个聪明绝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