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岳阳记游     
五月一日,我们乘车从尺八乘轮渡进入洞庭湖区。“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洞庭湖所以有名,与湖中间有一颗明珠——君山有关。白居易有诗赞曰:  相似文献   

2.
一、师生争执因一字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给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以深深的启示。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听语文老师讲授刘禹锡的诗歌《望洞庭》时,跟语文老师说:诗中第三句‘遥望洞庭山水翠’不正确,应该是‘遥望洞庭山水  相似文献   

3.
张耘启 《文教资料》2012,(33):25-27
“洞庭”作为意向,在先宋时期,尤其是唐朝,已较为发达。南宋后政治文化中心的南移更为南宋词人吸收洞庭意向的文化内涵做好了铺垫。张孝祥曾三次到过湖湘,经过洞庭,有关洞庭的诗文在他的文集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以《念奴娇·过洞庭》尤为著名。在这首词中,张孝祥将洞庭这一意象的文化内涵扩大提升,写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洞庭商帮足迹遍及全国各地,活动能力极强,有"钻天洞庭"之称。洞庭商帮产生和兴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较为复杂,但主要有三大因素,即:地理因素、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5.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在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湖中,荡漾着一个“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青山”的小岛,它就是神奇的君山。说神奇,是因它有美丽的传说和迷人的风光,激发过历代很多诗人的诗情,留下了许多美丽的篇章。文章最怕随人后,在这里撷取三首,看他们是怎样超越前人的——感悟其创新之生花妙笔,以求得作文创新之道。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玉盘里一青螺。中唐诗人刘禹锡曾5次来洞庭,这次他受李白写洞庭的诗句“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的启发写下了这首“望洞庭”。题为“望洞庭…  相似文献   

6.
传世文献中没有记载过洞庭郡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学术界人士一致认为,湖南省龙山县里耶秦简中出现的"洞庭郡"在传世文献中从来没有过记载。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史记·苏秦列传》和《战国策·秦策一》中都是有洞庭郡的记载的。把传世文献与里耶秦简的记载结合起来,洞庭郡的来龙去脉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谈到《岳阳楼记》这篇上洞庭船。坠絮伤春目,春涛废夜《洞庭秋晚图》,派人送到邠(bī)n千古名作时,一般根据正史没有明眠。岳阳楼上月,清赏浩无边。”州(今陕西彬县),后改送邓州。有确记载为由,认为作者范仲淹没有这年末,范仲淹因谏止仁宗废人以滕子京送过《洞庭秋晚图》来到过洞庭湖和岳阳楼,而是看了滕后一事忤怒了宰相吕夷简。次年正否定范仲淹到过岳阳楼,是站不住子京派人送来的《洞庭秋晚图》(有月,即景祐元年(1034年)元月,他被脚的。因为情况有变,范仲淹完全误作《洞庭晚秋图》),并综合概括了贬知睦州(今浙江建德),途经淮北有条…  相似文献   

8.
<正>湖面如镜山如螺——刘禹锡《望洞庭》赏析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本诗是刘禹锡这次贬逐南荒去来洞庭行  相似文献   

9.
唐诗表现洞庭湖的阔大浩渺多用水天一色、日月出没于湖水之间等意象。风月是洞庭湖的美丽之所在。狂风大作时,洞庭湖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微风吹拂则湖水共长天一色,日长风暖莺歌燕舞。洞庭秋月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诗人笔下的酒月、风月、水月、山月、霜月令人心醉。“明月秋风洞庭水”共同组成一幅迷人的洞庭画卷。  相似文献   

10.
<正>洞庭湖是湖湘大地上的一颗明珠,写洞庭湖的名句很多,如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南宋词人张孝祥也因钟情于洞庭湖而写下《念奴娇·过洞庭》《浣溪沙·洞庭》《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等佳作,其中《念奴娇·过洞庭》一词最佳。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相似文献   

11.
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注释: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洞庭: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相似文献   

12.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烟波浩淼的洞庭湖畔屹立着一座历史名楼,远远望去,就像一只凌空欲飞的雄鹰,它就是雄伟壮丽的岳阳楼。  相似文献   

13.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解读分析】因参加"永贞革新",刘禹锡不为权贵所容屡次左迁,而且一次比一次贬得荒凉、偏远。这二十多年间他曾多次路过洞庭,这首诗是他在长庆四年(824年)八月从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刺史的任上途经洞庭所写。中国古代文人有伤秋、悲秋的传统,刘禹锡却反其道而行之,"自古  相似文献   

14.
这节语文课上刘禹锡的《望洞庭》。当讲到“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时,我以抒情的语言述评道:“作者登高远望,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水愈显青翠,那君山,就像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只小小的青螺。这个比喻多么准确、形象、生动啊!我们读到这两句——”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我一直在苦苦地追寻语文课堂的质感。 一个秋天,我和学生一起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相似文献   

16.
《岳阳楼记》的写景是非常成功的。作者以宽广的胸怀和开阔的眼界,极力描绘了一幅洞庭景色图,读之而心旷神怡。让我们随作者的神思妙笔去飞越洞庭吧!时令阳春,阳光明媚,浩翰的湖面宛如平镜,蓝天侧映于湖中真是水天一色,这时沙鸥飞翔于湖面,鱼儿游弋于水中,多么自由,湖岸的兰芷清香四溢,一片葱茏,这一切真使人爽心悦目。更有那洞庭月夜的美景:在一尘不染的夜晚,千里洒清晖,一湖荡金波,月如沉壁,水如琼浆,渔歌晚唱,彼起此伏,悠扬飘逸,使人流连往返。  相似文献   

17.
南洞庭地处南北文化的交接地带,既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又体现出楚文化的特质,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地势上山区、丘陵、平原次第展开,山水相依,山与水成了此地最负盛名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特色经济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南洞庭应该尝试大力发展旅游业.本文从南洞庭旅游资源状况、南洞庭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南洞庭发展特色旅游的措施三个层次,对南洞庭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一岳阳楼:在湘北洞庭湖畔,矗立岳阳市城楼上。是我国有名的江南三大楼阁之一,历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相传楼始为三国吴将鲁肃训练水师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修楼。正式定名为岳阳楼。杜甫有《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  相似文献   

19.
洞庭湖     
《教师博览》2007,(7):F0003-F0003
洞庭湖古称“云梦泽”。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浩瀚迂回,山峦突兀,其最大的特点便是湖外有湖,湖中有山.渔帆点点,芦叶青青,水天一色,鸥鹭翔飞。春秋四时之景不同,一日之中变化万千。古人描述的“潇湘八景”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平沙落雁”“渔村夕照”“江天暮雪”等,都是现在东洞庭湖的写照。  相似文献   

20.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篇章,后世多有改编之作,《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是《新编醉翁谈录》中的一章,也是《柳毅传》第一部改编的成形之作,不能不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试从情节和题旨两个角度分析《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对《柳毅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