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黛玉和宝钗对待爱情的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她们在爱情中的成与败。黛玉和宝钗的悲剧是封建社会制度和现实人生造成的,她们同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杨柳 《现代语文》2006,(5):125-127
千百年来,不知曾发生过多少缠绵的爱情故事,也不知曾有过多少作家以自己敏感细腻的笔触写下一篇篇令人梦牵魂绕的爱情诗章。中国清代作家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日本平安时期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就是中日学史上两部以爱情为着墨点的长篇巨。虽然两部作品都未仅局限于爱情韵描写:而是通过以爱情为引线写出了贵族阶级的腐朽本质,反映了这个阶级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但两部作品中最令人动情、最让人难忘的仍是那凄美伤感的爱情悲剧和那些哀婉动人的恋情画卷。与此同时,两部作品中爱情的主角宝玉、黛玉、宝钗,源氏:藤壶、紫姬的命运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绪和情思,从古绵延至今。多年以来,许多人都以黛玉和紫姬作比,把她们归为一类,赞之、哀之、痛之、惜之。而我以为,宝钗和紫姬却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虽宝钗常遭人厌弃、紫姬多另人敬慕,但细细究来,二人却同属一种女子,只是经历:表现各不相同罢了。  相似文献   

3.
比较薛宝钗和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黛玉看似小心眼,不识大体,实则尊重自我,又尊重别人;宝钗貌似温柔,内实虚伪。黛王率真、纯真,心胸宽广,宝钗八面玲珑、损人利己。黛玉对感情专一、宽容,宝钗市侩、有“夫贵妇荣”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4.
从宝玉挨打后宝钗和黛玉分别去探望宝玉时的几个细节,透视出宝钗的张扬、办事周全,黛玉的低调、一味心痛,也透视出宝钗与宝玉不在同一立场上,黛玉与宝玉思想相通,因此宝玉对这两个都想成为宝二奶奶的人感情是不同的:对宝钗,更多的是敬重,对黛玉,却是浓烈的爱情。  相似文献   

5.
生活中有两种悲剧。一种是丧失你内心的欲望,另一种则是实现了这种欲望。——题记很多人在看完《红楼梦》后,都对宝黛的爱情充满了惋惜,更是对宝钗这个横刀夺爱者恨之入骨。这个观点倘若扔给我,我是断不会同意的,因为宝钗自己也  相似文献   

6.
史湘云,是曹雪芹浓墨重彩、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她既没有黛玉的忧伤又没有宝钗的城府,是一个居于黛玉和宝钗之间,同时具备良好的心态,集众多优点于一身的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这个人物对表现全书主题、深化爱情悲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风中密码 《成长》2006,(12):26-27
爱情少不了信物,信物就像是每段爱情的寄托,能令你在多年后仍能看到它所承载着的爱情的影子,没有了信物,爱情会少了许多浓情密意,也少了缅怀的载体。信物见证着古今的爱情,睹物思人,斐然成诗。[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宝钗和黛玉如影随形,黛玉在第三回中进了荣国府,宝钗后脚就跟来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的偈语始终在矛盾与冲突中激荡着读者的心弦。宝钗深知对手的强大,因此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她使尽了手段。我们且看宝钗之三“借”。  相似文献   

9.
强扭的瓜不甜,这个古训早被世人认可,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便是一例。宝黛之深情由来已久,所以宝钗在大喜之日所受的痛苦早就料定。文中的五个画面都证明,宝黛这两位有情人应该成为眷属,宝钗能干仅适合做管家;如果挑选管家做妻子,那么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自找苦吃。闹剧得出来的启示是,为了各行各业的事业顺顺利利、蓬蓬勃勃地发展,就需要在社会上大力倡导民主之风,加强监督之力度,让执政者手中的权力在阳光下正确地运行。  相似文献   

10.
淅淅沥沥的雨夜,掩上《红楼梦》,想着宝玉,和他一样思考着生与死,思考着爱与恨,思考着罪与罚,思考着平淡与繁华。十七岁的人生,仿佛参不透所有的玄机,十七岁的繁花似锦,不应该沧桑,却看到大观园里落花成冢的哀伤。青春,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从蒙昧走向清醒的开端。当人生还没有真正开始,宝玉就已经独自面对着许多人一辈子都不会想的、许多哲人想了一辈子也想不透的人生终极问题。宝玉没有雄心壮志,对仕途经济也无丝毫的兴趣,宝玉是个典型的空想家。但是,他至少比宝钗更清楚人生的本质,知道自己的命运,这就使他看起来远比宝钗…  相似文献   

11.
香菱学诗终有所成,除了自身的刻苦,更得益于黛玉这位老师。 按说香菱拜宝钗为师更为有利,一则她为宝钗的嫂子(尽管身份是妾),同处一府方便请教,二则宝钗的水平也堪为其师。香菱舍近求远,是因为在宝钗认为女孩子无才便是德,多少让香菱敬而远之。黛玉没有因为香菱与宝钗的关系而拒绝她,心无城府;更没有世俗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宝钗的无奈     
从小看《红楼梦》就偏爱黛玉而厌恶宝钗,希望自己能做个像黛玉般的人:敢爱敢恨,敢于表达自己的感情。长大后才明白宝钗的无奈,也略懂了做人的无奈。  相似文献   

13.
黄西 《红蜻蜓》2023,(12):42-43
<正>《红楼梦》是一部被誉为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描写了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大观园中人物的不同命运。作者曹雪芹本人经历了家族由盛而衰、由贵到溃的巨变,阅尽了人情淡薄、世态炎凉,他将自己一生的阅历全部书写于《红楼梦》中,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揭示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的结构之美表现为:以前五回为总纲,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把全书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都统领起来;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及婚姻为主线,并围绕着主线掀起三次大波澜,深化了主题;以首尾照应,和谐统一,构成了一幅有条不紊的艺术网络,因此可以说,《红楼梦》以精妙的构思,严密完整的结构,波澜起伏的线索,将章回小说的发展推向最完美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5.
由程伟元、高鹗整理刊印通行的百廿回本《红楼梦》用掉包计、黛死钗嫁表现宝黛爱情悲剧。1987年电视剧版《红楼梦》吸收当代红学研究成果并对结局进行了新的创作,在宝黛爱情悲剧上顺承前八十回情节走向,对贾母、凤姐、宝钗、袭人等人的形象处理更加合理,创作了一个更接近小说原意的“元妃赐婚”的结局,弥补了程高本人物形象扭曲、情节发展突兀、前后矛盾等缺陷,带来了全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在研究《红楼梦》本色彩的基础上,具体考察了薛宝钗的用色习惯,总结了宝钗服饰色彩的各阶段发展特色,及其服饰色彩与《诗经》女性的审美叠合。才子佳人小说《定情人》在谈到爱情标准时有桃红、梨白的说法,宝黛形象即是这一观念的演绎。  相似文献   

17.
《宝玉挨打》一写到宝钗去看望挨打后的宝玉的情景,教参认为“宝钗的关切多半是表面章”,是虚伪的。我以为这大可商榷。  相似文献   

18.
<正>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个以“德”为性格核心的典型——薛宝钗。要完整、正确地理解、把握宝钗的性格及形象所蕴含的内在深意,就得牢牢地扣住这个“德”字。曹雪芹一开始就将这一点暗示于我们。他在宝钗的判词里写道:“可叹停机  相似文献   

19.
谈起《红楼梦》的时候,人们更多的是谈宝玉与黛玉的悲剧。他们的爱情悲剧确实值得让人回味忧伤,可是在我看来,最起码他们的精神是独立的.是不受约束.能够勇敢地释放出来的。而宝钗却一直压抑着自己内心的那种叛逆.恪守着封建礼教.这就要从她悲剧性的形成、性格等方面思索了。  相似文献   

20.
曾不止一次为黛玉含恨而死泪雨满面,又曾不止一次因为宝钗不得幸福而感慨不公,不知道雪芹先生为什么要让这两个同为日月之精华的奇女子,在大观园中悲惨地结束一生。记得曾看过很多关于钗黛二人孰是孰非的评论,觉得颇为愤慨。无论是宝钗还是黛玉,她们同是世间最美丽的女子。我怜黛玉,也惜宝钗,因为她们让我看到了女性特有的美丽与气质。一、大家闺秀篇或许这个标题是百年来人们对这位商贩小姐统一的评价吧。不错,宝钗是一位恪守封建礼不幸。宝钗啊,你就像是一个圆,毫无棱角可言,从不刺痛别人,又善于帮助别人,你的心胸是那么宽,你为人是那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