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散文起源文字说认为与人类生产劳动、现实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最适宜实用的散文的起源,迟于那些并非最为实用,与人类生产劳动、现实生活关系并非最为密切的诸多文体,是不合理的。散文和其他许多文体一样,也是可以口耳相传,存在于口头语言中的。连属语言,亦谓之文。所以,人类语言的产生,就是散文的起源。  相似文献   

2.
对散文美的认识,应该从创作散文的内在思维入手。建构思想、远距离相似审美、自由创造,这些就是散文不同于其他文体的美感特性。所以,散文是通过相似思维来自由建构人类精神家园及其有意思形式的文体。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用富于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和趣味性的表达,诗性地表现人的个性生存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1]诗性特质是散文最重要的特质之一。运用  相似文献   

4.
散文是突出思想的艺术,散文思维的核心是相似思维,散文创作中相似思维的演变轨迹划出了人类思想的演变历程。中国当代散文从神到人的思维运动轨迹标明了当代文学向人学回归的历程。  相似文献   

5.
禅理散文以其独特的方式表现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开台湾当代禅理散文之先河,在当代文坛散放出熠熠光辉,照耀人类被物质文化笼罩下逐渐蒙蔽的心灵.文章对林清玄禅理散文的内容特色展开深入的剖析,揭示其禅理散文创作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近年的散文创作有较大的变化发展。拓展散文的天地,强化散文的力度,提升散文的境界,是其自觉的追求。将对现实社会和人生的感悟提升为对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是其突出的特征。此外,更讲究散文意蕴的含蓄蕴藉和境界的阔大浑厚。  相似文献   

7.
丁亚平在《当代作家评论》1993年第3期《文化散文论》一文中指出:散文作为文本,具有不确定域。而这种不确定域,自然总和一定的思想文化底蕴与意义有关联。当我们依靠经验由世俗的历史去看散文,散文或许要世俗化、功利化的理解。但当我们重新发现散文其实是一种动态的慨念与图案,是抒情的直觉,是审美经验与人生智慧的写作,是用民族文化人类智慧的灵光透视社会人生时,那么,我们就能看出,散文寄托超越性的价值关怀,表现人类的基本心灵动向,蕴蓄历史文化发展的消息,实际上不仅标明散文的建构与发展,而且更寄寓了现代文化精神不断探索与前趋的印迹。  相似文献   

8.
写人类散文是近几年来高考试题中频频出现的文体。怎样解读写人散文,这类散文在设题上有什么特点,解题中又有哪些技巧,在具体写作中该如何操作,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迈克尔·波伦的《植物的欲望》是美国当代生态散文的代表作。作品从自然史与文化史的视角详细叙述了苹果、郁金香、大麻、马铃薯四种植物与人类共同进化的历史,表现了作家对人类与植物生态间性关系的哲学思考。《植物的欲望》是环境危机中的文学想象,也是现代农业技术与田园理想在作家心灵中的诗意折射,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的生态意蕴、跨学科的知识谱系以及多样化的散文话语成为当代生态散文的经典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学语文课本新增了大量中国现代散文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文辞优美、情意浓厚、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广阔的空间里再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然而遗憾的是,现在很多教师的散文课并没有让学生融进这美丽的风景中,这是中国现代散文教学不容忽视的现状。因此,如何上好现代散文课,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散文(广义的),作为人类共有的交流思想情感的文字载体,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因为人们将日常生活的活动、话语用非韵的文字记录下来,加以整理,便成了散文。这远比用“合韵”的文字来记事说理要容易和方便得多。在古希腊,早在公元前12世纪,人们就用碑文的形式来记事,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历史和地形测量的记载。在我国,更早在公元前17世纪的商代,在甲骨卜辞和青铜器铭文上已初见散文的雏型。而希腊最早的“荷马史诗”则诞生于公元前八世纪初,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中叶。因此,从书面语言的角度来说,散文的产生要早于诗歌。 既然散文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活动而产生的,因而在对散文这一文学样式的内容和形式的把握上,中外人士既有许多共识,也因民族、地理、文化传统的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本文试图从散文的特质、类型、风格诸方面,对中外散文观作一比较,以期明确各自的长短,吸取营养,促进我国散文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散文中的诗性问题是一个相当古老,同时又关乎散文未来的发展、品位提高的问题;要理直气壮地倡扬散文的审美诗性,又要尽可能地为散文的诗性“去蔽”;诗和散文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在诸种文体中两者又最为接近;散文的诗性从本质来说是一种内在的整体性和综合的美;散文的诗性世界分为三个层面:主体诗性、文化诗性、修辞诗性;散文的诗性是一种度量,是以诗性来度量散文的质量,特别是内在的质量达到了何种高度;散文的诗性不仅能有效抵御现代技术文明加诸人类的危害,还是提升和问离日常生活的审美手段。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中国女性散文与男性权威话语散文并驾齐驱,将笔触伸向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解读人类、自然和科学,大胆吸纳小说技巧进入散文,为新时期散文发展做出了贡献,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深沉与大气。  相似文献   

14.
散文是用"富于形象性、情感性、想象性和趣味性的表达","诗性地表现人的个性生存状态和人类的文明程度", 诗性特质是散文最重要的特质之一。运用诗学理论的相应原理解读散文,是散文鉴赏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对诗学理论运用的向外拓展。比如,像《荷塘月色》这样一篇经典抒情散文,拈出中国传统诗论中的“境”这一审美范畴予以解读就是十分恰切的。  相似文献   

15.
邢晓苹 《海外英语》2011,(14):303-304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修辞格,更是是人类认识经验的手段之一。隐喻被广泛地应用于小说、诗歌、散文等各种文体及一些非文学语篇如演讲、广告等之中。通过简要回顾隐喻的发展史,确定判别隐喻的方法以及对散文中的一些具体隐喻实例的分析,尝试性地探究隐喻在散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余秋雨是九十年代文坛上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文化涵量大、涉及面广、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的意蕴,堪称文化散文。本论文就是从人生意识、文化人格、人类归宿三个大的方面,来分析余秋雨散文对文化的观照问题。进而阐述了余秋雨正是在文化与文学的交融中,努力实现着一个文学家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蒂尔的《冬日漫游》既是美国当代自然散文的典范,又是当代生态思潮的先驱之一。它揭露了人类的反生态行为的严重后果;倡导生态整体观,竭力为非人类自然物的内在价值和生存权辩护。它所体现出的立场是:人类应热爱、并平等地对待非人类自然物;人类利用非人类自然物不应超出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人类要尽量以审美的态度对待非人类自然物,并要努力实施生态保护。这些生态意识是该部作品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该作品堪称优秀的生态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8.
以文化散文和审智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智慧审视与精神引导的关系,其情感诉求应该是智慧的、深度的、终极关怀的,能引领接受者得到精神的提升.因此现代散文文本更注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这种审美自觉主要体现在散文情感诉求的精神性和智慧性、生命把握的开放性和对话性、语言传达的理趣性和阻拒性、审美结构的情感性和召唤性等方面.这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将以其独特的情感把握和审美召唤激发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大的丰富、补充和提升.现代散文的接受则是一种生命沟通,读者通过散文文本走进作家心灵,去把握作家的生命律动和精神取向,达到与作家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散文在艺术创造上的审美自觉,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审美接受和生命沟通,从而得到审美启迪和精神引领.  相似文献   

19.
《那树》是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写的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这篇散文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散文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便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难点,受到各高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学生在散文阅读中体味特色语言美,陶醉于人类与自然美妙的同时,还能提升其语言审美和鉴赏力,一举多得。本文着重从提生高中生的散文阅读兴趣出发,对高中语文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作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