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配乐通讯是利用音乐的特点,烘托增强广播通讯内容对听众的感染力。它对深化主题营造感情氛围,激起听众的心潮,有着独特的作用。一、配乐通讯的产生按照目前广播形成的体系,广播通讯可分为两个大类5个种类。一大类是录音通讯,除了描述语言外,还把音响做为表现新闻事实,表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十六大召开前后,《大河报》紧紧围绕这一主题,从政府工作、百姓生活中精心选题,并积极探索各种新闻表现形式,组织了一系列报道,这些报道立足于“政府满意、群众喜爱”,极具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民众持续的关注热点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002年,河南省会郑州报业市场面临新一轮更为激烈的竞争,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竞争是在一个特殊的背景下展开的:《大河报》同全国省级  相似文献   

3.
广大群众普遍喜爱漫画。前不久,上海美协举办了一次漫画展览,观众踊跃的情况,为近年来历次美展所罕见。开幕那天,观众与漫画作者见面的热烈场景,更是令人感动!事实再一次有力地证明:漫画确实是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群众不但喜爱漫画,而且关心漫画,希望漫画更好地替他们说话。在报社工作的漫画作者,常常可以收到许多读者的热情来信,对报纸发表的漫画提出自己的看法,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有的还提供了题材和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4.
深化认识,增强抓好通讯队伍建设的紧迫感 依靠群众办报是我党的光荣传统。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十分重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谈话时就指出:“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邓小平同志教导报社工作人员:“办报是大家办报,要各方面努力,才能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普遍传播到各阶层群众中去。”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5.
塔城地区有些县的广播站和塔城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一般性会议消息所占的比重较大,观众不爱看,听众不爱听。那么电视和广播新闻中为什么会议消息过多而引起群众反感呢?原因有二:一是一些部门和单位,爭相利用广播尤其是电视来扩大自身的影响;二是我们少数记者采访作风不够扎实,跑领导机关多,深入第一线少,个别同志热衷于采访会议新闻。会议消息充斥我们的广播电视,实在是一种新闻八股,大有改革的必要。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会议都不要报道,我们需要  相似文献   

6.
“老通讯”     
汝南县老君庙镇宣传委员李月荣,从来没写过稿子,可是,人们都亲热地称她为“老通讯”。1984年,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工作经验交流会宣布:老君庙镇全年发稿数量为“0”,全县评比倒数第一。参加会议的李月荣同志坐在会场的一角,半天没抬起头。会议结束后,她饭也没顾上吃,就赶回到镇政府,决心在下一年度内实现零的突破,登上领奖台!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在本刊记者同外国留学生的交谈中,留学生们发出了这些由衷的赞叹。“你们喜欢看中国书吗?”记者问。“当然!中国的古典小说,象《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金瓶梅》等,在我们国家是脍炙人口的。”日本留学生小森巳智子扑闪着一双漂亮的眼睛,操着  相似文献   

8.
我爱“飞花拾零”专栏.她办得活泼有趣,知识性、思想性、传奇性、历史性熔为一炉.她集古识性、思想性、传奇性、历史性熔为一炉.她集百今之奇,中外之妙,为新闻爱好者增添了广博的知识.每逢《新闻爱好者》一节来到之后,我首先翻到“飞花拾零”园地,一口气把所有的文章看完,把自己喜爱的抄写下来.同时把刊物妥善地保存起来,交代妻子和孩子不要乱翻、乱拿,以备用时查阅.盼望她的来到就象盼望自己的亲人一样. 希望编辑、作者、读者携起手釆,共同办好  相似文献   

9.
深受农村部群众喜爱的《农村致富文摘》郝富友,徐明华,姜奇平农民日报的《农村致富文摘》专栏,两年多来,受到广大农民读者的热情关注和支持。1994年6月10日,中宣部新闻局印发的内部刊物,表扬《农村致富文摘》办得好,深受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欢迎和喜爱。19...  相似文献   

10.
任何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其受众都是社会公众。即便是公众类媒体,其受众也是社会人。一张没有人阅读的报纸,一部没有人收听的广播电台,一家没有人收看的电视台,就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拥有4000多名职工的中型企业——淮阳棉纺织厂重视对黑板报的运用,职工习惯地称它“土报纸”。它投入少、效果好、不与报纸争原料。一期黑板报,立在职工、家属常走的路口,宣传及时,简明易记,效果入心。以往,这个厂的黑板报只是摘抄些大报的文章,刊些会议通知或照登规章制度等等。工人对这种“高射炮打蚊子”的版面,不乐意看。为改变这种状况,1986年起,他们分党支部建立了3至5人的  相似文献   

12.
论配乐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艺术,它有自己特有的表现手段。音乐由声乐和器乐组成。音乐虽然在塑造形象和表达具体的思想内容方面具有演绎性的美学特征,但它却是在表达情绪方面力量最强的艺  相似文献   

13.
配乐闲话     
案头日历翻到今年3月16日,座钟时针指向6点29分30秒,就在这一刹那,每日必听中央台《新闻和报摘》节目的兴致突然被破坏得荡然无存。某市台的“××大酒店,大酒店在××”的广告及其背景音乐,仿佛是旧式唱机上的打滑唱片般在我耳旁不停地回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稿件中,时常看到听到这样字句:表扬张三做好事就写:“说起张三.全村人都伸大姆指”;介绍李四常照料五保老人,就写老人“见人就说”,“逢人便夸”;……试想,即使张三做的事情很突出,群众很赞成,也不可能“全村人都伸大姆指”夸他;李四照料老人,再勤快,五保老人也不会“见人就说”、“连人便夸”.这些词句大绝对、太夸张了. 新闻本身是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的,使用夸张之言,似乎更生动了,其实只会引起读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4日,《调解有一套》栏目启动了福建省首届"我最喜爱的调解员"评选活动,短短—个月,全省近80万人次参与了摇电视和微信端的投票,表达他们对最喜爱的调解员的肯定和支持。2016年1月13日,"我最喜爱的调解员"颁奖活动在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演播厅举行,省综治办、省司法厅、省法院、省广播影视集  相似文献   

16.
“周末通讯”,是《三门峡报》要闻版今年开设的一个新栏目,一“亮相”便使读者念念不忘,如今它几乎成了读者每周必看的“电视连续剧”,专栏中不少通讯常常受到剪报者的青睐。抓热点,抢时效,重反馈,是我们办好这个栏目的“三板斧”。一、抓热点。一周末通讯固然应该是题材广泛、形式多样,但抓住群众所关心的热点进行报道,则能给人以响鼓重锤之感,其效果是闲云野鹤式的文字所不能比拟的。我们在开办“周末通讯”专栏之初,就把分析改革形势,研究读者关心的热点,作为首要任务。改革、开放,使农村中一部分人率先富了起来,这势必波及城市,尤其是在职职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说,报告文学和通讯是有本质区别的。报告文学这个词儿的主语是文学,报告只是它的定语;而通讯不折不扣地是新闻。既然报告文学是文学,这就决定了它允许想像,因为想像是文学的翅膀,不允许想像是谁也写不出文学来的,不管是什么文学。也就是说,报告文学允许在细节上虚构;而通讯必须绝对真实。如此说来,报告文学和通讯之间的界限是很清楚的,可谓泾渭分明。可在实际上,在写作实践中要把二者严格区别开来并不那么容易。首先,报告  相似文献   

18.
开发大西北,建设大西北,“西部电影”、“西部文学”的名称应运而生,并被某些刊物用作刊名。相形之下,“西部通讯”的呼声却很微弱,使人甚觉诧异。前些日子看了新华社记者宋政厚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发出的几篇通讯,引起我的许多联想,便不畏见识之短浅,就“西部通讯”谈点粗浅的看法。其实,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新闻通讯早就以其西部特色而吸引着广大读者。五十年代,就出现了几篇很有份量的“西部通讯”。到了六十年代前期,便出现了“西部通讯”的鼎盛时期。沙漠、绿洲、胡杨、瓜果、良马、地毯、刁羊、“姑娘追”“麦西莱甫”……以其独具的塞外特色而展示新疆的地方,民族风姿,吸引着成千累万的内地青年来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个小报的记者。小报版面小,因此要求记者和通讯员写的稿件也要短小。大概由于这个缘故,我与新闻中的“小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小通讯是新问报道的一种写作体裁,是新闻园地中一枚引人注目的鲜花。在报纸和广播中,它与以消息为主体的其它各种新闻体裁相配合,使报纸版面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广播节目办得更为生动活泼。一天,我在萍乡市湘东老街见到这样一种热闹的场景:湘东镇机关办公大楼的门前,停着一辆小轿车,小轿车头面上披着一朵斗大的红花,在锣鼓和鞭炮声中,许多人将两个胸前束着红花的农民簇拥上车,我好奇地问:这是怎么一回事?人们告诉我:这两位农民一个是养鸡专业户何成明,一个是养鱼专业户彭  相似文献   

20.
人物通讯在宣传报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基层通讯员,善于采写人物通讯是一个看家本领。去年以来,我以自己身边的先进典型为素材,先后采写了5篇人物通讯,分别在10多家省、市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采用。成功的实践,使我从中悟出一些“门道”。 用真实道真情。写人物通讯,不论采用什么手法表现,其中一条最重要的必须通过深入采访,去发现先进人物内心世界中闪光的东西,去捕捉充满生活气息的真实细节,用真实道真情,以达到感人的效果。去年6月,我采写的《谱写人生的主旋律——记全国优秀教师赵云峰》通讯,其中第三部分有这样的一段叙述: 只有35岁的他,1990年9月,受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