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和蒙古国高等教育护理本科专业的学制、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比较,探索我国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建议,为我国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中蒙高等护理本科的课程设置进行比较,发现中蒙高等护理本科专业在学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发扬我国护理本科教育的优势,借鉴蒙古国在护理本科教育方面的有益做法,培养新时代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述了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并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课程设置、护生人文修养、临床实践教学及与国际接轨方面提出了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并对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课程设置、护生人文修养、临床实践教学及与国际接轨方面提出了高等护理教育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索在职护理教育中课程设置与设计如何适应21世纪护理事业对高等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电大护理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工作特点及国内外大专护理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特点。分析在职护理教育中课程设置的弊端。结果表明:模块化课程设计结合开放式自主择课是电大培养高等实用型护理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通过探索CHER(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在我国高等护士角色培养过程的实践和研究,推动高等护理教育的改革设计并实施调整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法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实践检验了系列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提高了未来护士的综合素质,为护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GMER对我国的高等护理教育,乃至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顺应全球的第三代医学教育改革,职业胜任力培养已成为当今高等护理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等方面,探讨了护理教育改革中的问题和对策:倡导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高等护理教学中的本土化过程;科研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主动实践;课程设置中体现社会与文化元素;建设面向大众医疗护理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7.
王剑 《教育与职业》2006,(6):115-116
预防医学是高等护理专业的重要课程,如何在教学中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使学生具备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当前预防医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预防医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课时、应注重教学方法改革和学生能力训练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从2008年开始,连续两年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组织实施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将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分为实验组(整合班)和对照组(普通班)。2011年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成绩、临床护理课程考试成绩,观察整合课程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整合课程教学可以打破学科界限,减少各学科之间内容的交叉重复,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日本高等护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多次修订,反映了现代护理观念的演变历程及对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历史地考察日本每一次课程变革的原因及课程设置状况,有助于针对我国现阶段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细化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设置最低标准,建构合理的课程框架,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周媛 《现代企业教育》2014,(22):141-142
目前就业指导课程在高职护理专业开设的时间还不长,存在课程设置的规范性、系统性不够,教学内容不能突出专业特色,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增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建议学校成立就业指导课程教研组,建设一支多元化、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在教学内容上突出护理专业特色,搭建实践体验平台,巩固、深化理论,为医院培养更优秀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11.
"严进宽出"是当下很多大学的培养模式和实际做法。在这种模式和做法下,出现了学生学业负担明显下降、大学教育质量下滑的情形。大学生学业合理"增负"作为高等教育基于教育内外部发展环境与条件做出的及时而正确的选择与判断。大学生合理"增负"将会对现有大学本科教学组织工作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将会对现有大学本科教学改革发挥积极推进作用。新形势下,如何设计大学本科教学理念,开展本科教学组织工作,优化本科教学过程管理,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实现合理"增负"目标,促进学生学业质量提升,就成为大学当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思考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高职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人际交往问题上存在着特殊的问题。传统的局限于知识灌输、伦理引领、规范制约的交往模式,既不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也不适合高职学生交往理性认知和实践践行的特点。建构"生成性交往"这一现代交往行为模式,对于发展既符合高职学生现实交往需求、又与未来职业接轨的交往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SWOT态势分析法,分别从专任教师和在读本科护生角度出发,对广西某中医院校在读本科护生护理科研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广西某中医院校在读本科护生护理科研素养及其外部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和方法,以期进一步提高欠发达地区中医院校在读本科护生的科研素养。  相似文献   

14.
“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整群随机抽取了江西省3所一般本科院校有“留守经历”大一年级学生432人,并以461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wr,Q)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调查和探讨“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人格特质的影响。调查显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比对照组大学生更孤独、内向、情感更冷漠;有“留守经历”男生比女生更为内向和孤僻;老一辈监护方式对学生影响最大,单亲监护方式容易使学生出现问题,母亲一方外出打工比父亲一方外出打工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更大;父母与孩子团聚频次越少,对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越容易产生负面影响;初中阶段开始留守生活对学生的人格影响最深远。  相似文献   

15.
谈高职院校"外语+轻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外语 轻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有扎实的外语语言功底和娴熟的语言技能,了解某一轻工专业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外语人才.文章进一步指出高职院校"外语 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有别于本科院校,同时分析了"外语 轻工专业"与"轻工 外语专业"两种模式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独立学院是中国国情下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它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而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更凸显其特殊性。为此,提出从六个方面构建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建立服务毕业生就业的理念,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服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构建全程化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创新毕业生就业工作模式,为毕业生就业搭建"直通车";积极拓展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岗位信息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为就业困难毕业生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17.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主要通过“专升本”和“专本套读”两种方式与本科学校合作进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专业课程体系有差异、学分不能互认,专本套读的学生重学历文凭而轻课程学习等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合作双方共同致力于专本衔接的体制机制建设,积极采取双方联合构建课程体系、联合建设共享课程资源、联合建立学分互认等策略,取得了一定成效,更加突出了专本衔接的融合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8.
产业转型升级使社会对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同时也迫切要求举办本科层次高职教育。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当前发展高职本科教育主要有三种基本路径:新建高职本科院校、现有高职专科院校升格本科和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院校,其中,地方应用型本科的高职转型是最为理想的路径选择。要积极促进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合理衔接,加快推进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向高职转型,使区域内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整体规模、层次与素质结构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大量扩招导致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的趋势。在这一形势下,高职院校简单地实施"宽"或"严"的人才培养政策会产生"囚徒困境"的效应。破解这一困境,高职院校要有选择性地采取"宽严并存"的人才培养策略,从而找到一个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博弈均衡解。  相似文献   

20.
伯恩斯坦的“分类-架构”教学关系理论从知识和权力两个维度探索教学活动的实质性问题。分类是指不同知识之间界限维持的程度,亦即不同知识内容之间交叉融合的可能性;架构指师生对知识传递与接受的选择、组织、进度与时程的控制,反映了教学关系的权力结构。这一概念框架抓住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是由教学关系在分类和架构两个维度上的不同表现所决定的。本研究论证了“分类-架构”框架解释大学本科教学的合理性,将分类和架构两个核心概念进行了操作化定义,并使用定量方法对该概念框架在中国本科教育场景中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对于加深对大学教学活动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