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大家欢迎(学生上台介绍圆的历史)。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我们现在正在学什么呀?学生:圆。学生:你们了不了解圆的历史呀?不知道吧!我来告诉你们。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来得到圆的概念的,那么是什么人做出第一个圆的呢?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用尖状的东西来钻空,钻透一面再钻另一面……圆的陶器  相似文献   

2.
奇妙的圆形     
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很奇妙的图形,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就是现在也还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如月门、月琴、日月贝、太阳珊瑚等等。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校招生》2003,(2):46-46
奇妙的π一个圆,看来很简单,实际上它很奇妙也很复杂。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就是现在也还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如月门、月琴、日月贝、太阳珊瑚等等。就圆的性质来说,古代埃及人就认为:圆,是神赐给人的神圣图形。一直到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墨子才给圆下了一个定义:“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圆周率,也就是圆周与直径的比值,它同圆本身一样也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比是一个常数,人们称之为圆周率。通常用希腊字母π来表  相似文献   

4.
特殊孔包括在斜面上钻孔、钻深孔、钻半圆孔、配钻孔等。技工学校钳工实习因条件限制,一般只把斜孔加工作为操作技能考核的内容,而《钳工生产实习》教材中没有介绍斜孔加工方法。笔者就斜孔加工谈一下本人根据多年的生产和教学经验总结的方法。斜孔有三种情况:(1)在斜面上钻孔;(2)在平面上钻斜孔;(3)在曲面上钻孔。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孔的中心与钻孔端面不垂直。这在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中没有钻模的情况下,就成了较困难的问题。一、斜孔加工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钻头开始接触工件时,单面受力,作用在钻头切削刃上的径向力必然会…  相似文献   

5.
坐标钻孔法     
中心距偏差在 0.1mm以内的钻孔,对于钳工来说难度很大 (不借助于模具 ),其主要原因是钻孔时找不准孔线的中心。如何找准孔的中心成了钻孔的一大难题。由于钻头有横刃,它很难对准孔线的中心,通常钻孔时,先是划十字线,在十字的交点上冲眼,并用划规画圆,然后根据圆的位置钻孔。我们知道在冲眼时,很难对准中心,冲眼位置不准确,所画圆的位置肯定不符合要求,而钻孔也会出现与所画圆不同轴的现象,假如同轴,由于冲眼不在十字线中心,所以同样出现误差。有一次在钻孔时,我看着钻尖,突然想到如果钻头是一圆尖,对准孔心的误差肯定会很…  相似文献   

6.
奇妙的圆形     
圆,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和月亮的形状上得到圆的概念的。就是现在也还用日、月来形容一些圆的东西,如月门、月琴、日月贝、太阳珊瑚等等。  相似文献   

7.
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柬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  相似文献   

8.
人类祖先在采集和狩猎的漫长过程中 ,逐渐认识了“形”的概念 ,而从出土的新石器时期的陶器多为圆形这个事实来看 ,“圆”应该是最早被认识的形状之一 .在古代不同文明 (如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中国、印度、希腊 )的数学文献里 ,都不乏关于圆的度量问题 .而任何一个圆的度量都少不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圆周率 .有人说 ,圆周率计算的精度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一种文明发展的尺度 .希腊古典时期 ,雅典的辩士学派———鼎盛于公元前 5世纪末的一群职业教师提出三大尺规作图难题 :化圆为方、三等分角、倍立方 ,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要作出一…  相似文献   

9.
用外圆磨床加工精密主轴外圆时,传统上最常用两个顶尖与工件两端圆锥形项尖孔定位方式,这对加工圆柱度和同轴度在0.003 mm以上的主轴零件基本能达到设计要求,但由于圆锥形顶尖与顶尖孔存在形状误差,顶尖与顶尖孔可能呈非圆周线接触,这种定位方式对加工圆柱度和同轴度在0.001 mm以下的高精度精密主轴就难以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从定位角度出发并利用球体任意截面均为圆形以及球体与锥孔接触均呈圆周线接触的特点,对传统的定位方式进行改造设计,用球形顶尖代替圆锥形顶尖,就能保证精密主轴外圆加工精度,从而保证精密主轴加工合格率.  相似文献   

10.
正买了一个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将陶器放在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  相似文献   

11.
一、引导学生探究怎样才能做好实验教材中有些实验,对学生而言,虽然看起来并不难,但要做好却并不容易。此时,把怎样才能做好实验作为学生的探究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了。例如《反冲》一课中让学生自带装过饮料的塑料瓶,扎孔让瓶下部流出几股水流,使瓶会转动的实验,许多学生须经几次的反复探究实验后,才能掌握用锥子怎样斜着钻孔的方法。但有的学生却声称,不要斜着钻孔也会做成功———原来他们用的瓶子不是圆形而是方形的瓶子,他们在四条边的相同一端各直钻一个孔,居然达到相同的效果(其原因有待分析———编者)。再如九册《热空气》一课,做塑…  相似文献   

12.
买了一个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接着她熟练地把破报纸和碎纸屑垫在箱底,将陶器放在中间,四周都塞满碎纸,最后把几张报纸揉成团状,塞好,满意地说:“好了,没问题了,就是从三楼丢下来也不会破了。”  相似文献   

13.
案例1:在上“圆的认识”一课时,我利用电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在平静的湖面上,一滴水从上面滴了下去,湖面上立刻出现了一圈又一圈美丽的涟漪,以此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无处不在。即将下课时,我发现一个男生的手举了放,放了又举,我便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个男生挠了挠头说:“我说的大家可以讨论一下,我看到画面上滴下来的水滴是个椭圆形,因此水面上只能形成一个个近似的圆形。如果从上面掉下来的物体是三角形或者是不规则形状,水面上的水纹就不一定是圆形。”很明显,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让他费解,如果仅凭大家的争论是无法让他信服…  相似文献   

14.
钳工实习中提高自由钻孔位置精度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是钳工最常用的操作技能,也是钳工实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钻床上钻精度不高的孔很容易,但要钻出精度较高的钻孔却非易事。在实习教学过程中逐步摸索、反复验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试切法、修孔法、定位法、修边法等加工方法,在保证较高孔距精度的同时,又能尽量缩短加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5.
0前言端盘是采煤机滚筒上的重要零件,其结构如图1。端盘加工时:1、预热压形;2、数控切割好外形;3、钻削斜面上的水道孔。在摇臂钻床上钻削水道孔时首先要倾斜端盘,使斜面上的水道孔处于垂直位置,才能进行钻削,然后端盘旋转使每个水道孔在中心位置上,依次钻削所有水道孔。要完成这样的加工需要专用工装,而且由于所需加工端盘的外圆尺寸Φ700-Φ2160、倾斜角度、水道孔个数都不同,一种端盘对应使用一套工装,原材料、人力、物力都会造成很大浪费、管理困难。因此,设计一个通用的钻胎,可以满足不同端盘的钻削加工。  相似文献   

16.
微知识     
《大中专文苑》2014,(10):76-76
彩虹是一个圆 @这个微博:其实彩虹是一个圆!imgur的网友说,在飞机上看到了非常罕见的360度的彩虹,一般的我们只能看到一半的彩虹,所以这一幕实在难得……@博物杂志:是真的。光学上有个“彩虹圆锥”,人眼就是圆锥的尖,彩虹就是圆锥底部那个圆。在地面时,下半部被大地挡住,而位于高处时,就有机会看到整个彩虹了。  相似文献   

17.
买了一个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匹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从满地满墙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相似文献   

18.
头鱼     
朱凯 《青年教师》2004,(10):1-1
一位母亲从市场上买回来一个菠萝,好奇的孩子被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吸引住了。这位母亲告诉孩子:“这是菠萝,是可以吃的,它的外表很硬、有很尖的刺,不能去摸它!它很重,你提不动它,但是它是圆的,你可以滚动它。你闻一闻,它是不是很香啊?现在我们把它拿到厨房去切开它,切好后用盐水泡一泡,就能吃了,它吃起来就又香又甜了。”  相似文献   

19.
买了一件石湾陶器.那陶器是一个赤身罗汉骑在一头向前疾驰的犀牛上。气势雄浑,非常生动。很能象征修行者勇往直前的心境。负责包装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她从满地的纸箱中找来一个.体积大约有我的石湾陶器的四倍大。  相似文献   

20.
从“科技元帅”聂荣臻手中接过了毛泽东亲笔题写的“发明证书”时,倪志福已在北京永定机械厂当了多年的钳工,他干的活儿就是用钻头钻削钢件。经过反复试验,倪志福发明了新的钻头——“三尖七刃”钻头。革新后的钻头有三个尖顶,可改善钻削时的定心性,提高钻孔精度;钻削钢件时,钻削力降低,切削时产生的热量显著降低,耐用度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